APP下载

古今肺系疫病方配伍特点对比研究

2018-07-12张稚鲲王若尧陈仁寿

中医药信息 2018年4期
关键词:方中方药流行性

张稚鲲,王若尧,陈仁寿

(1.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0023;2.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433;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23)

肺系疫病主要指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常伴有高热,咳嗽,甚则出现斑疹、神昏、谵语等临床特征,发病迅速,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且一些病毒,如流感病毒极易变异,新的病种不断出现,使得已有疫苗的预防效果受限。西医主要采用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但存在药物耐药性强、副作用大等问题。

近年中医药在防治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病毒性传染病中取得较好疗效,这一事实证明,中医疫病学这份宝贵遗产在当今传染病的防治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每个历史时期的瘟疫流行都出现过一批著称于世的医家和划时代的医学著作。这些著作中记载的治疫方药,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如犀角地黄汤、三黄石膏汤、银翘散、桑菊饮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今的组方用药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些古代常用的方药现代逐渐少用,而有些古代少用的方药,现代疫病方中可能使用频繁。因此,在收集古今疫病文献的基础上比较古今处方用药之异同,可以为当代临床遣方用药及科研发现潜在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参考国家卫计委(卫生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根据发病率,结合病死率等筛选出危害较大、以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现代数据通过中国知网收集1911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急性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文献,从中选取以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且疗效肯定的文献。由于古今病名的不完全对等性,古代数据首先根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薛清录主编)以及《中国分省医籍考》(郭霭春主编)、《中国医籍通考》(严世芸主编)、《中国医籍大辞典》(裘沛然主编)、《宋元明清医籍年表》(刘时觉主编)等检索工具,从84种记载疫病证治的古代医籍中选择病名中含有时气、温、瘟、疠、疫等同时以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结合症状描述)。古今数据以1911年为分界点。

1.2 排除标准

药物组成不全、以西医西药、中西医结合为主要治疗手段,方剂组成中有无法确定的药名均不在收集范围之列。古代文献中,对于病名模糊的文献,如时疫、风温、秋温、冬温等,依症状描述判断是否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如无法判断,则为排除数据,不在收集范围之列。

1.3 数据规范

中药名参考《中药大辞典》,中药分类依据颜正华主编的《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出版),病名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制的《中医药学名词》(科学出版社出版)、韩成仁等主编的《中医证病名大辞典》(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2000年出版),以及林昭庚主编的《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出版)进行统一。

1.4 数据挖掘

利用Microsoft Excel建立基础数据表格,根据需要对基础数据进行清理及规范,调用Microsoft Excel高级功能中的VLOOKUP、FIND以及VBA编程等筛选高频药,运用SPSS Clementine 12.0,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古今方剂配伍的数据挖掘研究。

1.5 主要分析对象选取标准

依据齐夫定律,选用可以反映整体95%信息量的高频药作为主要的数据分析对象。公式如下:

式中:E为欧拉常数,近似为0.577 2。R为希望掌握某一整体信息的程度,本次研究中取R=0.95,即希望选取的药物能够反映药方所包含的信息总量的95%。N表示需要掌握的总体的数量,在此次研究中为用药总频次,n为选取部分的总数量,在此次研究中为选取药物的总频次。取R=0.95,具体公式如下:

n=e0.95(ln N+E)-E

利用这一公式可计算出携带信息量≥95%的高频药,为频次占比≥0.5%的中药。

2 结果

本次研究共收集肺系疫病方886个,其中古代方494个,用药329味,频次3 262,频次占比≥0.5%的中药有55味。现代方392个,用药286味,频次3 120,频次占比≥0.5%的有49味。

2.1 古代方配伍结果

设支持度为5%,置信度为80%,在提升度≥1的情况下,设前项与后项作用相同,在去除重复项后,古代方共筛选出3个药对结构和4个药组结构,新药对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发的中国中药药对数据库中没有收录的药对,具体见表1~2所示。

表1 肺系疫病古代方药对结构及组成

表2 肺系疫病古代方药组结构及组成

2.2 现代方配伍结果

与古代方同等条件下,现代方共筛选出5个药对结构,17个药组结构,具体如表3~4所示。

3 讨论

肺系疫病古今用方共筛选出常用药对结构6个,以银翘散的组成成分最多,提示风热袭肺在肺系疫病中最为常见。其中,两味清热药组成的药对古今均以连翘-金银花最为常用,现代方最常用药对还包括石膏-知母,金银花-芦根,金银花-大青叶。清热药与解表药组成药对时,古今均以连翘-牛蒡子最为常用,现代方最常用药对还包括连翘-薄荷、金银花-牛蒡子。清热药与补气药结构的药对多出现在现代方中,常以芦根配甘草,解表药与补气药组成的药对在古代方中更为常用,常以羌活或柴胡配甘草。泻下药与理气药组成的药对在现代方中更为常用,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者为大黄与枳实同用,化痰药与补气药同用在现代方中更为常用,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者为桔梗配甘草。

表3 肺系疫病现代方药对结构及组成

表4 肺系疫病现代方药组结构及组成

古今没有相同的药组结构。古代方的4个药组结构均与解表药有关,以解表药与清热药、化痰药、活血药、补气药的配伍最多,提示邪热炽盛、痰凝血瘀在古代肺系疫病中比较普遍。现代方的17个药组结构均与清热药有关,且多味清热药同时使用在现代方中最为常用。清热药也常配以泻下、活血、止血、补阴、补气等药,提示疫毒瘀滞、痰凝气阻、血瘀血滞、迫血妄行、耗气伤阴等在现代肺系疫病中比较普遍。

总体而言,高热为肺系疫病最普遍特征,故古今疫病方中,清热药均为重要组成成分。清热药多苦寒,易耗伤阴液,故古代药组中清热药很少多味同时使用。现代方组配中苦寒药常与甘寒滋润之物相配伍,体现祛邪防伤正的特点。其他药味的使用也体现这一原则,如活血药丹参常配生地黄滋阴活血化瘀,连翘配芦根、甘草滋阴益气和中,理气药枳实与泻下药大黄同用时,配生地黄滋阴清热。总之,寓补于攻、攻而兼守为肺系疫病的总体组配特点。

相比较而言,现代方多具有“清”的特点,清热药的使用十分突出。古代方多具有“散”“行”的特点。“散”指药对或药组中解表宣散始终是十分重要的组成因素。“行”指古代药组中辛味药使用更多,用在药组中既有助于祛邪,又可在使用补益药时补而不滞。另外,古代方以“和”为原则的常用药组较现代方多。明代张景岳曰:“和方之制合其不合者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和之为义广矣。亦犹土兼四气,其于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及,务在调平元气,不失中和之为贵也。”(《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强调以平调之法纠体内气血阴阳之偏失,该特点在肺系疫病古代方中比较突出。

造成古今处方用药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古今自然环境、致病原、病情等的差异,使得治疗方药不同。2)当代研究成果影响处方用药。如现代微观研究证实,许多清热药如金银花、连翘等肺系疫病高频药都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1-2],从而对临床用药产生影响。3)古今医疗环境不同。古代方中体现出的“散”“行”的特点更具有顺势而为的特征,重点在于使邪有出路,驱邪外出,而非杀灭疫邪。比如金代医家张从正认为,时气疫疾,南方用药宜辛凉,北方用药宜辛温;少壮用药宜辛凉,老人用药宜辛温(《儒门事亲·立诸时气解利禁忌式三》),不同病情温凉治法不同,但均首选辛味宣散之品;明代张景岳总结有治疫六要(《景岳全书·疫疠》),宣散之法寓于诸要之中,均体现了顺势而为,宣散驱疫的特点。而对当代临床文献的调研显示,为使研究结果在疗程内有统计学差异,现代临床设计会侧重迅速缓解病情的治疗方案。通常认为,大剂量清热药可尽快缩短病程,减轻高热、疼痛等炎症反应,故现代方常多味清热药同时使用,虽然很少多味大苦大寒药同用,但苦味药的使用明显较古代方多。另外,现代剂型的多样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苦寒药对脾胃的损伤,也是清热药使用较多的可能原因之一。

4 结语

本文对肺系疫病古今处方用药进行了比较,其意义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历代文献中筛选出的高频药可以为当代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参考,实现医者个人经验与历代医家集体经验的结合,优化处方质量。2)对肺系疫病常用配伍结构的揭示既方便临床组方,又方便计算机结构化处理,有利于在此基础上建立计算机辅助的肺系疫病荐药系统,该问题将另文讨论。3)当代临床应更加关注宣散之法在肺系疫病方中的配伍应用。肺主气,主宣发肃降,以气机调达通畅为顺。古代方常顺肺之特性,以宣散之药驱疫毒于外,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这一特点值得当代临床借鉴。4)对当代临诊及科研思路有借鉴价值。比如现代方清热药的使用远远多于其他药味,但现代已有临床对照研究表明[3],单纯使用清热药疗效未必最佳,提示中药方剂中各药的协同配伍,以不同药味之“偏”求组方配伍之“和”的原则,也许是肺系疫病方的最佳选择,这些均可以为现代临床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与思路。

猜你喜欢

方中方药流行性
冬季瘙痒煎地黄白芍
养成健康卫生好习惯 做好流行性疾病预防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用鸡肠
“基于心,准于行” 党建与企业发展相融共生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五味子酒助眠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基于智能算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数据挖掘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