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祛瘀通痹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与股四头肌电信号的相关性研究
2018-07-12黄霄汉赵娟张延杰李继超
黄霄汉,赵娟,张延杰,李继超*
(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2;2.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进而累及软骨下骨质、关节囊及膝周肌腱、韧带等组织的一种慢性关节炎性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膝骨关节炎发病率呈现迅猛增长趋势[2]。目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中医药以其安全可靠的疗效已成为膝关节骨关节炎防治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的防治诊疗方法,开发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方剂,在临床实践中研究其作用的机理,提高临床疗效,延缓膝骨关节炎的发展,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3-6]。通过研究补肾祛瘀通痹方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与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相关性,了解相关作用机理,验证其临床疗效,从而得到有效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药处方及相关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有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住院患者中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7~62(54.45±5.98)岁;病程(2.16±0.76)年。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9~65(56.23±7.21)岁;病程(2.08±0.9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骨关节炎诊治指南》[7]制定。1)1个月内膝关节疼痛反复出现;2)X线片提示相关病变;3)至少2次出现透明、黏性骨关节炎性滑液;4)年龄>30岁;5)晨僵<30 min;6)关节骨摩擦感。满足1)+2),或1)+3)+5)+6),或1)+4)+5)+6),即可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辨证标准[8]。主症:关节疼痛,肿胀肥厚感,萎弱少力;次症:骨节肥大,活动受限,舌质偏红,或舌胖质淡,苔薄或薄腻,脉滑或弦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40~70周岁;3)自愿进行临床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非骨性关节炎患者;2)伴有心、脑、肾等系统严重疾病;3)妊娠、哺乳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4)有严重胃溃疡、胃出血者;5)患者在入选前1个月接受过非甾体抗炎药和其他改善关节功能药治疗;6)有精神疾病或者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完成临床观察患者。
1.5 给药方法
研究组给予补肾祛瘀通痹方。组方:川牛膝15 g,骨碎补15 g,熟地黄15 g,黄芪30 g,红花15 g,当归尾10 g,川芎10 g,香附(炒片)5 g,羌活10 g,醋没药(灸)10 g,鸡血藤20 g,地龙10 g,秦艽5 g,威灵仙10 g,全蝎5 g,灸甘草(蜜灸)10 g。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水煎2次,取汁500 mL混匀,分2次温服,疗程4周。
对照组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0.75 g,每日2次)和双氯酚酸钠缓释片(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疼痛症状缓解后停用双氯酚酸钠缓释片,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继续使用,疗程4周。
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关节炎指数评分及治疗前后股四头肌积分肌电值和中位频率的变化情况。
1.6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总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总积分减少≥70%,<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总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总积分减少<30%。
1.7 关节炎指数评分
采用WOMAC问卷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总分96分,共3部分,由24个问题组成,疼痛部分5个,晨僵部分2个,功能部分17个,每个问题4分,得分越高表示疗效越差。记录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WOMAC关节指数评分。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0%。研究组临床控制9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显著,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炎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关节炎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关节炎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2。
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WOMAC问卷指标,包括疼痛、僵硬、功能部分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研究组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研究组疼痛、僵硬、功能部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治疗前后关节炎指数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问卷指标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股四头肌AEMG比较
治疗后股四头肌积分肌电值VL、VMO、RF比较,研究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股四头肌AEMG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股四头肌MF比较
经治疗后股四头肌中位频率VL、VMO、RF比较,研究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后患者股四头肌MF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表面肌电图是一种安全、易掌握、非侵入性记录肌电的量化方法[9-10]。大量研究表明,股四头肌功能是维持膝关节稳定,延缓膝骨关节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股四头肌功能是膝骨关节炎的重要治疗目标,而表面肌电图与肌肉的功能状态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常用来评价肌力、耐力和肌肉之间的协调性[11-12],本试验选取股四头肌中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补肾祛瘀通痹方可以改善股四头肌功能情况。
膝骨关节炎属于中医学中“痹证”“骨痹”的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痹证者多素体虚弱,肝、脾、肾三脏功能低下,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脾虚则失健运,产生痰饮水湿,痰阻气滞,水湿内停,则阻塞脉络,影响气血流通,故《类证治裁·痹证论治》曰:“痹久必有痰湿败血瘀滞经络。”由此引起的气血凝滞,痰瘀互结,致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肌肉关节失于濡养,导致关节结构的损伤,出现退行性改变。中医上痰瘀二者同因。均属阴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因果,二者迁延日久发为顽痹[13-16]。补肾祛瘀通痹方由川牛膝、骨碎朴、熟地黄、黄芪、红花、当归尾、川芎、香附(炒片)、羌活、威灵仙、秦艽、醋没药(灸)、鸡血藤、地龙、全蝎、灸甘草(蜜灸)等中药组成,其中牛膝、骨碎补补肝肾、强筋骨;熟地黄补血滋润、益精填髓;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红花、当归尾、鸡血藤、地龙、全蝎活血通络;川芎、香附(炒片)行气止痛;羌活、威灵仙、秦艽、醋没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炙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既补肾活血,又祛瘀通痹止痛,临床上治疗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的膝骨关节炎效果良好,而且毒副作用小。
目前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西医多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关节腔穿刺抽出积液、注入药物或采用单纯激素、抗炎药,或者采取关节镜手术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创伤大,迁延难愈容易反复发作,同时存在各种并发症。中医药领域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良好,而且对患者无创伤,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