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让生活走进课堂

2018-07-10王翔

考试与评价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生生活生物教学

王翔

【摘 要】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含义。生物科学作为和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让生物教育走进生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物教学 学生生活 走进方法

一、让课堂教学与生活接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主线,它指引着教学,一切教学设计都必须从教学目标出发,并始终为之服务。生物学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知识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变。其次在设计具体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等来确定教学目标。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头脑中的那些生活经验有先入为主的优势,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深入研究、利用那些经验,设计具有生活味的教学目标,让课堂与生活接轨,用学生头脑中的那些经验来促进教学。

因此,在生活渗透生物教学时,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介绍生物学的新进展,新成果,又要介绍这些成果将给社会、经济带来什么价值,产生什么影响,这样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生物前沿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让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辅

生物教学中有一些枯燥难懂的概念,可以用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比如讲初一的呼吸运动,气压和胸腔容积的关系是个难点。因为学生还没学到物理。但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可拿皮球打比方,用力一按,皮球体积减小,手上的压力增大了,手一松,压力减小,皮球的容积增大。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体积和压力成反比关系,进而推出胸腔内气压和胸腔容积成反比关系。

讲到线粒体和叶绿体两种能量转换器的时候,由于涉及到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而初一的学生对能的概念是模糊的,老师可以用幽默的提问来帮助理解。如问:“植物可以晒太阳获得营养,人晒太阳能饱吗?为什么?”此时学生很好奇,议论纷纷,老师再进行点拨,让学生明白,人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直接利用光能。而植物的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利用太阳能。学生还很容易把含有能量和利用能量混为一谈,觉得人吃了食物,食物中有能量就可以了,还要线粒体做什么?可以类比说明。老师问:“你面前有一個大面包,你看着它能看饱吗?”学生大笑。老师讲解:面包中含有能量,但能量未被利用是不行的。人细胞中如果没有线粒体,就好像面前满是美味佳肴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而不能据为己有,享受不了“进餐”所带来的活力。老师可再举一个能量在体内的没被利用的例子。白蚁是吃木头的,它靠体内的鞭毛虫分解木头获取能量为生。而初生的白蚁体内是没有鞭毛虫的,必须从其它白蚁身上获得,有人专门把初生白蚁和白蚁群隔开,结果初生白蚁吃了大量木纤维却无法消化,饿死了。因此,仅食物中含有能量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线粒体的作用,在氧气的参与下,把食物中含有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让学生深刻领会了线粒体这种能量转换器的作用。

三、让课堂教学与生活牵手

课堂不应是压缩在黑板上的世界,还要关注动荡在玻璃窗外的世界。新课程要求我们打通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接通生活的洪流,让外面的“水”流进来,让里面的人走出去,让课堂教学真正的走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使静态的知识转化为融合生活经验散发时代气息的鲜活知识,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促进学生生动健康的发展。

第一,延伸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生命之重。“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所以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延伸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生命之重,传达生命的信息是责无旁贷的。例如,在学习“人的生殖和发育”这一内容后,进行课外延伸,请同学们阅读自己的出生证,了解自己出生时身高、体重,同时向母亲了解怀孕时的麻烦和快乐,出生后带来的负担等,然后在课堂内以“重新感受母爱”、“我对生命的再认识”为话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学会珍爱生命,感恩父母。

第二,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生活技能。有些生物学知识看似平淡,却大有用途。例如在学习“膳食指南和食品安全”后,学生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功能和富含它们的食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食谱是否科学,然后进行小组讨论“青少年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怎样的膳食才是健康的?”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引导学生设计一份科学的食谱。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初中生已经开始在意自己体型的变化,这样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既巩固了“合理膳食”的新知识,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健康的“爱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技能,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第三,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但要养成好的习惯却不容易。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较强,单靠说教往往会适得其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内容,不仅能增长学生的健康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例如,在学习了“人体的呼吸”“世界无烟日”后,可以引导学生回家收集资料,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香烟的有害成分,青少年吸烟的危害等。在学习了“传染病”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学校常见的传染病和预防控制,然后展示这些传染病识别的文字和图片,指出疫情发生时的预防和控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程回归生活,生活回归课程是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初中生物教学需要从工具理性主义的阴影中走出来,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赋予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作为生物老师,把生活源水引入生物教学,讓生物教学走进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田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职守。

参考文献

[1]李民.《如何让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起来》《科学教育》,2011年05期

[2]李瑞.《让“生活”走进生物学课堂》《生物学教学》,2008年12期

猜你喜欢

学生生活生物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
历史课堂与学生生活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对“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探索
让课堂提问还原生活本色
如何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