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提问还原生活本色

2016-04-27沈海芹

黑河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生生活有效提问时机

沈海芹

[摘要]课堂提问是艺术中的精品,更是真实现状的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体验生活,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贴近生活,用心琢磨提问的内容;感悟生活,灵活运用提问的方式。

[关键词]学生生活;有效提问;时机;内容;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思维方向。教师的提问要做到有效,首先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考虑,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面”来设计问题。这个“面”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思维能力等。那如何切合学生生活的“面”,把准课堂提问的“点”呢?在我看来要做好这样几个方面:

一、体验生活,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

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教师适时的提问可以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达到可能达到的水平。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这样才能使儿童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

【案例一】

《青蛙看海》教学片断:

现在我就是松鼠(老师戴上头饰),哪只小青蛙想上来?

(1)指名一人跟老师配合表演,一直演到一级一级地往上跳。这时老师说:小朋友们,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配乐,师:一级、两级、三级、四级……继续跳,不要停,看,快要到山顶了。)

(2)音乐停,老师喘着气说:真是累坏了,小朋友,我们在平地上才跳了这么几下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青蛙登这么高的山(手势),会怎么样?

(3)是啊,青蛙就更累,更辛苦了,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4)虽然辛苦,可青蛙还是很努力地向上跳 ,这是为什么呢?

(5)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青蛙去看大海吧,快看(老师演示),青蛙离山顶越来越近了,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等待胜利的那一刻吧:5、4、3、2、1!

教师带领学生跟着“小青蛙”一起跳石阶,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深刻,跳了一会儿的孩子们个个都气喘吁吁的。教师灵敏地紧抓这个难得的教学契机,随即问道:“我们在平地上才跳了这么几下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青蛙登这么高的山,会怎么样?”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教师再接着提问:“虽然辛苦,可青蛙还是很努力地向上跳,这是为什么呢?”这就再一次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结合学生们的体验,教师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提问,学生们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的道理。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质疑”,最终“释疑”。教学中,当一篇新的课文出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提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问的呢?”如在初次接触《有趣的发现》这个课题时,学生会问“这是个什么发现这么有趣呢?”“谁发现的?”“在哪里发现的?”一个问题,激起学生心中好知的激情,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基础提出自己的疑问,接下来的初读文本是学生的“恰逢甘露”,教师何愁“学习兴趣”调动不起来呢?

二、贴近生活,用心琢磨提问的内容

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与生活是密不可分,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注重从生活中选取学生所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吸引学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感兴趣,有话说,自然就愿意多举手发言,参与课堂上的讨论。

【案例二】

《放小鸟》教学片断:

师:小鸟呀,小主人这么爱你,你为什么一动也不动呀?

生1:它想妈妈了。

生2:它在笼子里不舒服。

生3:它想和小伙伴们一起玩。

生4:它在笼子里就不自由了,它很不快乐。

师:小鸟很伤心,不快乐,可小主人不明白小鸟的心思。看着一动也不动的小鸟,此时“我”的心情如何?

生(齐):很着急。

出示: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师:小鸟已经一动也不动地站了两个小时了,你急吗?

生: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感情读)

师:小鸟已经一天不吃不喝了,它的眼睛不再有神了,小脑袋垂在了胸前,你们急不急?

生(齐):急!

师:读……

面对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教师提问“小鸟呀,小主人这么爱你,你为什么一动也不动呀?”这样的提问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触动了学生那颗善良的心,学生有话要说,在交流中理解了“我”的心情,“我”为小鸟“一动也不动”而着急呢。

唐代诗人贾岛被称为苦吟派诗人,他做一诗《题李凝幽居》,反复琢磨“推”还是“敲”好。“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都说“好事多磨”,教师对待课堂提问也要有这样的精神,对待学生,提问就要问得“有趣”,问得“精致”。

三、感悟生活,灵活运用提问的方式

教材是生活的积累,生活是教材的源泉。巧妙的课堂提问拓展了文本主题,也提升了生活积累。

课堂提问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者为创造生动愉悦的情景,激发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称之为“激趣式提问”。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创造性思维的导火线。那些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积极思考的提问,我们称之为“探究式提问”。课堂提问可以在关键处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在平淡处引出新奇,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可在“迷宫”里亮起指路明灯,使学生在顿悟后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发散式提问”巧妙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的方式有很多,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的学情灵活选择运用。

【案例三】

《珍珠鸟》教学片断:

师:通过读书,我们了解到的珍珠鸟可以用一个字形容——(生:就是“小”),瞧这一个个“小”,我们会想到好多形容小的成语——(生:小巧玲珑、胆小如鼠、谨小慎微)。

师:你们发现没有,课文还有一句——(课件打出)“渐渐,它胆子大了。”俗话说“本性难移”,自然也可说“鸟性难移”。从怕人,到胆大,怎么反差这么大呢?

……

师:是啊,在人的世界中,我们倡导以人为本,在鸟的世界里,如果我们还说“以人为本”,也就失去了信赖最基本的平等与平衡。如果你是作者,你放不放?如果你是珍珠鸟,你飞不飞?

(很多学生都说“不会飞”……)

师:看来大家都习惯了这舒适的生活,忘记了自己曾经飞翔的天空!作者放还是不放?鸟走还是不走?这的确是个两难问题。这也不是放与不放,走与不走这么轻松和简单。一句话,人类不只是地球的唯一,该怎样和众生彼此信赖,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和经营这个世界?明白这个问题的沉重与迫切,引发同学们更多的思考,也许才是我们走出教室后的真正收获。

教学伊始,教者在引导学生用“谨小慎微”这个词语来形容珍珠鸟的本性,转向文本中“渐渐,它胆子大了。”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教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引导学生寻找文中人鸟关系的变化及原因,由此自然而然地领悟“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文章主旨。课堂最后,教者又启发学生想象:假如“我”给了珍珠鸟真正的信赖,珍珠鸟就会得到真正的自由吗?由此,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关系以及对“信赖”大境界的思考。教者的课堂提问提升了文本内容,也引领学生感悟着生活。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方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庞文苹.整合教学目标 打造高效课堂[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6).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学生生活有效提问时机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历史课堂与学生生活
师生互动4时机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作战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