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的历史演变及未来走向

2018-07-10周昊昊张棉好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2期
关键词:历史演变教师教育职业教育

周昊昊 张棉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顾这段时期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的发展轨迹,发现其经历了重建恢复期、改革定性期和成型发展期三个时期,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文章依据规律与现状,展望了职教教师教育的未来走向,即未来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将走向协同化、信息化和卓越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教育 历史演变 未来走向

[作者简介]周昊昊(1993- ),男,浙江湖州人,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读硕士;张棉好(1970- ),男,江西玉山人,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浙江 金华 321004)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3-0069-0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资为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为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职教教师教育的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职教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共经历了恢复重建期、改革探索期和成型发展期三个阶段。积极探索职教教师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为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对促进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稳步发展和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职教教师教育发展轨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升工人技术水平,职业教育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劳动部和行业企业依托技工学校建立了技工师范学校,以满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需求。然而,十年“文革”动乱致使我国教育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受到严重打压,技工师范学校也不复存在。

1.恢复重建期(1978—1985年)。改革开放后,在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社会背景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得到大力发展。政府为解决职业教育师资问题,在这一时期规划了三条恢复职教教师教育体系的路径。第一,增设技工师范学院。197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劳动总局和教育部关于增设四所技工师范学院的通知》,决定成立四所技工师范学院为技工学校培养师资。1980年,拟设的四所学校最终建成两所,即吉林技工师范学院和天津技工师范学院,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师资、管理人员与研究人员。第二,在高等院校设立技工师范班级。1983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编报1983—1985年培养职业学校专业课师资计划的通知》,并指出:“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必须从现在起,通过各种途径,对专业课教师有计划地培养,同时应抓紧与高等院校协商,提出培养专业课教师的计划,分别上报并纳入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毕业后分配到职业学校任教。”各地纷纷落实文件要求,加强高校与职业学校的联系,开办技工师范班,如陕西省汉中师范学院增设特种经济作物专业,为秦巴山区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第三,转型少部分普通高校或师范院校并独立设置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例如,现在的安徽科技学院在接受当时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转型后为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在此之前则为皖北农学院。这三项举动极大地缓解了改革开放初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需求压力。在这一时期,政府始终围绕职教教师在哪里培养的问题进行规划与布局,尽管对职教教师教育的细节没有展开深入探讨,但整个职教教师教育体系的框架已基本成型,为后续职教教师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改革定性期(1985—2000年)。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提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从教育体制入手进行了系统改革。这为经历了重建恢复期后的职教教师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文件指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是当前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突出矛盾。如何解决师资数量问题,如何提升师资培养质量是此阶段职教教师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职教教师教育的改革探索期,政府积极发挥其作为职业教育宏观调控者的作用,为推动职教教师教育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继续扩大职教教师教育办学规模。技术师范学院自恢复重建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果,但学校数量匮乏、招生数量受限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为此,1990年的《全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座谈会纪要》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此后,普通高校甚至非师范高等院校再一次掀起了一股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作为二级学院的热潮。四川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1991年成立)、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1992年成立)、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1995年成立)等一系列国内知名高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都在此阶段纷纷成立,以缓解师资需求压力。

第二,明确职教教师工作职责与要求。1986年,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第一次对职教教师提出能力要求。这些条例针对不同岗位级别的教师提出了不同职责,同时也明确了各项考核标准。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出台,也针对职教教师的学历和基本素质做了相关规定,即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为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标准,1996年7月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的通知》中规定:“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级中学毕业及以上学历,但对于确有特殊技艺者,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其学历可适当放宽。”尽管这一时期关于教师能力规范的文件具有共同缺陷,即都没有针对中等职业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专业能力标准,但是这类文件的出台积极引导教师关注自身能力,也为职教教师教育指明了方向。

在政府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此阶段也出现诸多职教教师教育办学思想和培养思路。最初,学者们围绕职教教师教育的本质属性进行讨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基于“三性”定位展开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思路讨论。所谓“三性”,是指高等教育的学术性、职业教育的技术性和师范教育的师范性。直到1995年,《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中的“双师”出现之后,学者们开始聚焦这一关键词,深入分析职教教师教育的特殊性,试图将“双师”素质作为职教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了理论指导,各院校纷纷在继承以往办学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双师”素质的培养特色在整个教师教育领域中得以确立。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实行“六三”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通用课程、学科专业、教师教育”三个维度的教师素质培养、课程模块组成、教学体系构成、教学基地建成、技能训练以及包括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能等级证书、中职教师资格证书在内的三大证书体系,部分院校职教教师教育培养模式见下表。

这一时期是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对职教教師教育办学的推动,使得整个职教教师教育领域都获得了发展的契机。教师能力的首次规范意味着改革开放后教师有法可依,有职责须履行。职教教师教育理论思想的激烈讨论,更是为培养模式的开发与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总之,这一时期,职教教师教育在不断改革和探索中稳步前进。

3.成型发展期(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后,由于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得到了十几年的完善,职业教育教师数量需求得到较大缓解。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逐渐不再无条件接受职教师范生,而是对教师的个体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教师专业化逐渐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关注的热点,政府也很快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将职教教师培养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了职教教师专业发展上。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地方也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此后,教育部共发布了7则关于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通知,以不断巩固基地的发展,最终建成了56个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出现,再次扩大了我国职教教师教育体系,从源头上保证了职教师资培养质量,为今后的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于职教教师的职后培训与继续教育,政府也给予了关注。第一,积极开展职教研究生教育。国务院在2000年颁布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工作的通知》,这一文件的出台打通了原本本科职教师资学士学位的升学渠道,拓展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空间,通过高学历进修的途径继续深化培养职教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中学术性、技术性与师范性的融合,使职教教师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06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的意见》。其中,针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是整个计划的重点,职后培训和企业实践,更新了骨干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教师的“双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1年11月,教育部再次发布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指出要实施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推进项目、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项目。职后教师素质提升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在职教师合理地进行“双师”专业发展,在整个职教教师教育培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需求,满足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正式出台。该标准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下,每个维度确立了4~7个领域,每个领域下又提出3~6项基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作为中职教师的四大基本理念,打破了传统政策文件基于单一理念的制定格局,不仅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价值方向上的指引,同时也对整个职教教师教育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这一时期关注的焦点是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职教教师被看作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者。职教教师教育在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提升职前教育水平,持续开展职后培养培训与继续教育,并指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在此期间,政府提供的政策保障与支持是职教教师教育得到大力发展的外部力量,而学校和教师本身对于专业发展的重视也成为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

二、改革开放以来职教教师教育发展规律

改革开放作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与世界全球化接轨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要求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这使得社会对职业教育和教师的需求发生变化。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需求和劳动者能力的变化,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始终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根本,以我国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发展为目标,以适应社会生产与技术需求为动力,其稳步发展遵循了以下三条发展规律:

1.定期调整布局规划,巩固职教教师教育办学体制。定期调整布局规划,巩固职教教师教育办学体制是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办学体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轨迹,职教教师教育是在国家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1980年教育部、劳动部《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报告》和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出积极巩固与发展职教教师教育办学体制,把它视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后,中等职业教育取得的辉煌成绩也与积极建设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是分不开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定期调整布局规划,完善职教教师教育办学的顶层设计,对职教教师教育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在职教教师数量紧缺的历史时期,以少数几所技工师范学院为代表的封闭独立型职教教师教育办学体制曾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使职教教师数量和质量得到满足,以进一步适应我国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背景,原先过于封闭的职教教师教育办学体制逐步被更新,形成了如今的开放型职教教师教育办学体制,具体表现为独立学院与二级学院共存、设立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企业师资培训基地等。

2.积极满足社会需求,完善职教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积极满足社会需求,优化职教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是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关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始于对职教教师教育本质属性的探讨,尽管在此过程中有过激烈争论,产生过种种非议,但在诸多学者们的长期坚持与深入研究后赢得了社会各界认可。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教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也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基于“双师”素质的培养模式在积极地探索和开发中,“双证书”制度、“知识+技能”培养模式、“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等改革创新的成果,不仅成就了我国职教教师教育,而且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奠定好职教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拓展高学历教育、开展职前和职后环节的持续发展与培训也成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秉承积极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职教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不同层面获得了有效提升,为满足我国对高水平教师教育、高质量教师的强烈需求,适应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技术变迁打下了基础。

3.细化教师能力要求,密切关注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细化教师能力要求,密切关注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教师”首次被列入“专业技术人员”是于1999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在国家层面上对教师的专业性质进行了明确规定。教师既已成为一门专业,那么就该有其专门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职教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发,试图将职教教师能力要求规范化与制度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等无一不折射出各时期职教教师能力的需求。回顾多年来有关职教教师能力要求的政策文件,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职教教师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从单一技能要求,到重视综合能力,再到包含四大理念的专业标准,这一过程体现着对教师职责与能力的细化。之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正式出台,进一步促进了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制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教师教育培养质量评估、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等种种举措表明,我国职教教师能力要求正逐步与世界教师教育标准看齐。然而,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不断细化教师能力要求,密切关注职教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当前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发展应该遵循的规律,也是今后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未来走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在这一大背景下,职教教师教育也要加快发展步伐。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当前的发展实际,未来职教教师教育发展将会呈现以下三个趋势:

1.走向协同化:构建学校企业匹配的协同办学体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现代工作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对应,对教授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职教教师也会有更高的要求。职教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技能、专业知识以及师德师风,还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掌握前沿技术的能力。因此,未来职教教师教育将会在政府调整布局与规划下一步步走向协同化,提供教师适应技术与教学变革发展的平台,构建学校企业匹配的协同办学体制。

所谓学校企业匹配的协同办学体制,是将职业师范院校、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纳入到培养机构的设置中,针对教师不同领域能力进行培养的办学体制。未来的职教教师教育,应当在政府的规划与布局下,通过宏观调控与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职业技师师范院校应继续发挥在知识系统性和深入性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利用职业院校的教學环境与资源。政府授予学校与企业平等的教育权利,通过保障机制平衡各方利益,努力实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企业和职业院校在职教教师教育中的协同办学,从而为优化职教教师的校本培训、实践能力培训和教学能力培训提供外在条件。要根据职教教师的不同来源实现培养的协同化,如针对传统的职业师范院校师范生,在教学技能实践阶段应该前往职业院校进行训练,而在专业技能方面应尽量过渡到企业中跟随技师进行学习;针对行业、企业中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工和技师转型成为职教教师的,应当给予其前往职业院校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接受教学技能训练与系统化知识学习的机会。

2.走向信息化:依托信息化发展深化培养模式创新。信息化的到来,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事业也不例外。2017年9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教师充分、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解决技能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这就意味着,要想提高职教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解决技能培养中的问题,未来职教教师教育也必须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朝着依托信息化发展深化培养模式创新的方向前进。

信息化的发展会逐步改变职教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使得职教教师教育依托信息化发展在内容、手段、方法和思想上得到变革。依托信息化发展,弥补传统职教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不足,以最快满足社会对职教师资队伍提出的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需求,是深化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目的。信息化环境下职教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将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培养环境从固定走向开放、培养人数从有限走向无限、培养方式从集中走向双轨。同时,信息化教学也将作为一项基本教学能力,在教师教育培养与培训中得到重视。

3.走向卓越化:加强卓越师资能力建设与专业发展。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目标的不断提高,职教教师的专业能力也要进一步明确。事实上,从近年来政府的相关举措也可以看出,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正在进一步规范教师能力标准,加强卓越师资能力建设。“四有好教师”标准和“四个引路人”要求的提出对职教教师师德师风进行了引领;中职教师18个专业大类的考试标准工作的启动细化了教师专业知识要求;《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师资培养计划的意见》的出台更是呼唤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出现。因此,未来职教教师教育将继续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卓越教师能力建设,走向卓越化。

卓越师资能力建设将依据国家职业教育师资标准,针对职业分类与岗位能力需求细化专业标准,以技术技能人才结构体系为本体,引导职教教师朝着以下四个方向进行专业发展:第一,热爱职业教育,具备优良的教育理念与师德;第二,具有出色的职业教育教学知识和过硬的教学能力;第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前沿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贯彻创新创业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顺应职教教师教育的发展规律,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经历了重建恢复期、改革定性期和成型发展期,完成了从独立封闭型到多元开放型办学体制的巩固,从“三性”定位到“双师”培养模式的完善和从“职责要求”到“专业标准”的能力要求细化。未来,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将走向协同化,走向信息化,走向卓越化,朝着世界职教教师教育的中心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孟国庆,曹晔,杨大伟.中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袁南辉.网络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模式实践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3]任聪敏,倪勇.澳大利亚职教教师教育历史演变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

[4]张鹏,方健,董鹏中.卓越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创新与实践——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8).

[5]范树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走向研究[D/OL].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2017-11-15].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18-2005091946.htm.

[6]曹煜.中国教师教育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猜你喜欢

历史演变教师教育职业教育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态的历史演变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从范例复制到自由表达:对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观的历史演变考察与现实反思
中共中央秘书长和秘书工作部门的历史演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