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方剂、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对难治性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效果
2018-07-10李薇薇
李薇薇
【摘要】 目的:分析宫外孕方剂、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对难治性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难治性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为20例。A组给予中西医联合疗法(宫外孕方剂+氨甲喋呤+米非司酮)。B组给予西医疗法(氨甲喋呤+米非司酮)。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5.0%,B组为70.0%,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βHC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包块直径均小于治疗前,且A组小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难治性输卵管妊娠患者行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改善其临床指标,治疗成功率高。
【关键词】 宫外孕方剂;米非司酮;氨甲喋呤;难治性;输卵管妊娠
异位妊娠是临床妇科的高发急腹症,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其在异位妊娠中约占比95%。其属于受精卵异常着床,可能引发腹腔大出血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1]。临床中多采用西药治疗方法纠正病情,但疗效欠佳。研究中选择本院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难治性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分析宫外孕方剂、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5年2月在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难治性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主体。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直接批准。将患者划分为A组和B组,均为20例。A组中,年龄23~39岁,平均(29.15±1.36)岁;停经时间为42~57d,平均(49.21±1.06)d。B組中,年龄24~38岁,平均(28.36±1.49)岁;停经时间为40~55d,平均(49.02±1.21)d。对比以上数据,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B组给予西医疗法(氨甲喋呤+米非司酮):氨甲喋呤(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83205)的使用剂量为每次20mg,每日1次。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3551)的使用剂量为每次50mg,每12h用药1次。连续口服5d。A组给予中西医联合疗法(宫外孕方剂+氨甲喋呤+米非司酮)。氨甲喋呤与米非司酮疗法同B组。加用自拟方剂,药物组成为10g丹参、15g天花粉、10g三棱、25g紫草、10g莪术和10g赤芍,将以上药物用水煎煮后取400mL药汁口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7d。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的血βHCG水平与异位妊娠包块直径变化。
1.4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成功:血βHCG水平降低>15%;腹痛与阴道流血等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经B超或妇科相关检查显示包块直径缩小范围>30%。治疗失败:输卵管破裂,急性内出血,需立即手术或血βHCG水平无变化/升高或包块直径无变化/增大[2]。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 16.0软件加以处理,临床指标用(±s)表示,行t检验;治疗成功率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治疗成功率
A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5.0%,B组为70.0%,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较高,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当患者为宫角部妊娠,且血βHCG水平>2000IU/L时则被定义为难治性输卵管妊娠。其传统疗法为单一用药,且以氨甲喋呤最为常见,但治疗效果一般,甚至可能导致包块增大,血βHCG值缓慢下降等后果,使患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无法保留输卵管的生育功能[3]。
米非司酮是常用的抗孕激素,其可阻断孕酮增长,减少
7机体中孕激素含量,加快胚胎组织的凋亡。而氨甲喋呤为抗肿瘤和抗代谢药物,可抑制DNA与RNA的生物合成。二者联用能够抑制滋养细胞生长,破坏绒毛,使包块坏死与脱落,但其无法加快包块吸收。宫外孕方剂是纯中药制剂,药方中的紫草对绒毛性腺激素等具有较高的抵抗作用。芍药与丹参具有扩张血管,加快新陈代谢和增多血流量等作用。莪术与三棱具有提高血浆中的胶原酶和纤维蛋白溶血酶活性等作用,可加快血浆蛋白被腹腔淋巴管的吸收速度[4]。经以上中西医联合治疗后,患者的血βHCG浓度会明显降低,异位妊娠的包块体积可显著缩小,进而缩短病程,加快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治疗成功率(95.0%)高于B组(70.0%),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βHC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包块直径均小于治疗前,且A组小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均有差异(P<0.05)。与黄颖[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宫外孕方剂+氨甲喋呤+米非司酮治疗难治性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较佳,可改善患者的相应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叶从梅.宫外孕Ⅱ号方合桂枝茯苓汤治疗异位妊娠30例临床观察[C].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首届全国专科专病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中医医院,2014:481483.
[2] 曹庆华.8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保守治疗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06):23.
[3] 叶从梅.宫外孕II号方合桂枝茯苓汤治疗异位妊娠30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07):169170.
[4] 彭春华.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Ⅱ号方加减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32):108110.
[5] 黄颖.甲氨喋呤配伍米非司酮结合中药宫外孕Ⅱ号方治疗异位妊娠114例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7,(1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