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阴虚风动型痉挛性偏瘫的效果分析
2018-07-10安永泉
安永泉
(利州区中医医院,四川 广元 628000)
脑卒中又叫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中医将脑卒中后遗痉挛性偏瘫分为肝阳上亢型、痰湿阻络型、阴虚风动型和脾胃虚弱型等证型。中医认为,脑卒中后遗阴虚风动型痉挛性偏瘫的病机主要为肝肾阴虚,致使血运失调、筋脉失养,故应采用祛风舒筋、通络止痛的原则进行治疗[2]。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脑卒中后遗阴虚风动型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广元利州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遗阴虚风动型痉挛性偏瘫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均经中医辫证分型被诊断患有阴虚风动型痉挛性偏瘫,且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龄为57~83岁,平均年龄为(69.35±4.64)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有31例和8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龄为59~84岁,平均年龄为(70.05±4.29)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有30例和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是:用盐酸替扎尼定片对其进行治疗。盐酸替扎尼定片的用法是:口服,初始时的服用剂量为4 mg/次,3次/d,然后每3 d将用药量增加2 mg,一直增至8 mg/次,3次/d,连续用药1个月。在此期间,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功能的康复训练,并对其患肢痉挛的肌肉进行按揉,以增强其肌力。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该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的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对其进行中医治疗的方法是:1)用自制的中药汤剂对其进行治疗。组方为:白芍20 g,望江南子20 g,木瓜15 g,丹参15 g,炙甘草10 g,没药6 g,乳香6 g,全蝎6 g。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用药1个月。2)将上述中药在500 ml的黄酒中浸泡5 d。5 d后,对药酒(含中药)进行煎煮,取药液300 ml。将上述药液涂抹在患者患肢痉挛的肌肉处,2次/d,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进行治疗前后,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症状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肢体痉挛的症状越严重。进行治疗前后,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能力越佳。进行治疗前后,采用Fulg-Meyer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运动功能越佳[3]。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的Ashworth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Fulg-Meye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良的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其Barthel指数评分和Fulg-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改良的Ashworth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lg-Meyer评分(分,±s )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改良的Ashworth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lg-Meyer评分(分,±s )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改良的Ashworth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 Fulg-Meyer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9 2.41±1.02 1.02±0.88*# 43.31±12.16 73.12±11.01*# 41.22±16.46 83.17±13.96*#对照组 39 2.44±1.06 1.80±0.92* 42.96±11.86 60.08±10.27* 40.78±15.33 72.97±12.87*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群体。该病具有发病急、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特点[3]。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盐酸替扎尼定是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遗痉挛性偏瘫的常用药。该药具有缓解肌肉痉挛、肌强直、促进骨骼肌发育的作用[4]。中医将脑卒中后遗痉挛性偏瘫分为肝阳上亢型、痰湿阻络型、阴虚风动型和脾胃虚弱型等证型。脑卒中后遗阴虚风动型痉挛性偏瘫的病机主要为肝肾阴虚。肝阴虚则易引发肝风内动,疏泄失常,致使血运失调,筋脉肌肉失养,进而诱发痉挛;肾阴虚则易导致风湿邪气进入肌肉、关节和经络之中。中医主张采用祛风舒筋、通络止痛的原则治疗该病。本研究所用的中药处方中,白芍和甘草具有泄肝火、敛营气之功效,望江南子具有清肝健胃之功效,木瓜具有舒筋活络之功效,丹参和乳香具有通经止痛之功效,没药具有活血止痛、散血祛瘀之功效,全蝎具有熄风止痉、通络止痛之功效。全方可共奏祛风舒筋、通络止痛之功。另外,将药酒涂抹在患者痉挛的肌肉处,能使药效直达病灶,从而可提高其临床疗效。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脑卒中后遗阴虚风动型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缓解其肢体痉挛的症状,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1] 翁贤君,叶一卫,黄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风动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评价[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9):504-507.
[2] 李录山.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中风阴虚风动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3):93-94.
[3] 张社峰,王松龄,张民旺,等.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J].中医研究,2013,26(1):19-21.
[4] 卢燕,郭礼.巨刺带针运动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