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化瘀明目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研析

2018-07-10黄初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明目化瘀视网膜

施 丽,黄初梅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21110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按照视网膜有无新生的血管将DR分为NPDR(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PDR(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NP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NPDR是由胰岛素代谢异常引起的眼组织微血管病变。NPDR可引起患者发生眼底渗出、眼底出血、动脉瘤等特异性改变,是导致其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2]。为了进一步探讨治疗NPDR的有效方法,笔者对南京市江宁中医医院眼科门诊及内分泌科收治的33例NPDR患者分别使用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和化瘀明目颗粒进行治疗,其中使用化瘀明目颗粒进行治疗的16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南京市江宁中医医院眼科门诊及内分泌科收治的33例NPDR患者(64只患眼)。将这3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有17例患者(33只患眼),试验组有16例患者(31只患眼)。在对照组的17例患者中,有男性11例,女性6例;其年龄为34~78岁,平均年龄为(54.7±10.1)岁;其病程为6个月至8年,平均病程为(3.1±0.8)年。在试验组的16例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7例;其年龄为37~76岁,平均年龄为(55.1±9.8)岁;其病程为7个月至8年,平均病程为(3.2±0.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3]:1)患者的病情均符合WHO(世界卫生组织)有关II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2)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中有关I~III期单纯型DR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患有NPDR。3)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医虚证辩证参考标准》中有关阴虚血瘀证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即其主症为视力下降或模糊、出现眼底渗出及眼底出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其次症为口干、舌燥、烦热、舌红苔白,其脉细数或细涩。4)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良好,可遵医嘱用药,并能够配合随访,且其临床资料完整。5)患者均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1)I型糖尿病患者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合并有其他眼底病变的患者。3)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4)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5)中医症候不明的患者或合并有其他证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6)中途退出的患者。7)合并有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8)正在参加其他临床研究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使用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羟苯磺酸钙分散片(规格为0.25 g×36片,由江苏万高药业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80288)进行治疗。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的用法是:口服,0.5 g(2片)/次,3次/d。治疗14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为试验组患者使用化瘀明目颗粒(由江苏江阴天江药业生产)进行治疗。化瘀明目颗粒的药物组成和用法是:珍珠母30 g、丹参10 g、枸杞子10 g、制何首乌10 g、白芍10 g、决明子10 g、赤芍10 g、生山楂10 g、贝齿10 g、沙苑子10 g、红花6 g、三七3 g。每天服用1剂,早晚两次服用。治疗14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前后,根据患者视力改善的情况(标准对数视力表)、眼底渗出或眼底出血被吸收的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视力与治疗前相比提高2行及以上或达到1.0以上,其眼底渗出的情况基本消失,其眼底出血大部分被吸收。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视力与治疗前相比提高1行,其眼底渗出的情况有所消失,其眼底出血部分被吸收。3)稳定:治疗后,患者的视力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善,其眼底渗出及眼底出血的情况均无明显改善。4)恶化:治疗后,患者的视力与治疗前相比降低1行及1行以上,其眼底渗出及眼底出血的情况在加重[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用药期间,试验组患者未见明显的不适症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在对照组的17例患者中,有1例在用药的初期出现胃部轻度不适的症状,未经治疗其症状自行消失,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8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2.17,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DR属“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等范畴。在《三消论》(金·刘完素)中称“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目疾”。在《证治要诀》(明·戴元礼)中称“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DR的主要致病机制为消渴日久、伤气耗阴、虚火内生,使气虚不能行血、摄血,阴虚不能濡目、养目,导致血行阻滞于目络、血溢络外[5]。由于NPDR是由阴虚内热逐渐向气阴两虚过度,最后演化为阴阳两虚的,故血瘀虚证始终贯穿于NPDR患者病程的始终[6]。因此,对NPDR患者应以益气养阴、化瘀止血、清肝明目为主要治疗原则[7]。化瘀明目颗粒方中的枸杞子、制何首乌、沙苑子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之功效,三七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之功效,生山楂具有行气散瘀之功效,贝齿、决明子、珍珠母具有清肝明目之功效,丹参、红花、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将上述药材合用可起到滋肾平肝、养阴行气、活血化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此方中的枸杞可降血糖,何首乌、生山楂可调节血脂,三七、丹参、红花、赤芍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三七、丹参、赤芍可降低血粘度。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在用药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用化瘀明目颗粒治疗NPDR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提高其视力,促进其眼底出血及眼底渗出的吸收,且安全性高。

[1] 黄超,成泽民,曾东升,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对比观察[J].医学信息,2014,16(35):265-266.

[2] 周云丰,李琳,葛争艳,等.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10):1819-1823.

[3] 陈文俐,匡丽晖,杨为中,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805-2807.

[4] 张蓉,张颖颖.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6(5):674-675.

[5] 徐静,张腾,陈瑜,等.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11):124-126,127.

[6] 王蕾蕾,王宁,冯奕斌,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4,24(3):227-232.

[7] 姚锦林.中药益气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19-20.

猜你喜欢

明目化瘀视网膜
Huoxue Jiedu Huayu recipe (活血解毒化瘀方) alleviates contralateral renal fibrosis in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rats by inhibi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crophages to myofibroblast
明目养胃食荠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清心明目上清丸中9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UPLC-Q-TOF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化学成分
UPLC-Q-TOF-MS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入血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