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探讨

2018-07-10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踝部经皮钢板

陈 渝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骨科,四川 内江 641000)

踝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下肢骨折。该病可导致患者的踝部功能受损,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以往,临床上对踝部骨折患者常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有资料显示,对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为此,笔者对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间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踝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间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踝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龄为15~63岁,平均年龄为(38.93±3.14)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龄为15~65岁,平均年龄为(38.56±3.3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2]

这9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均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2)均经检查确诊其病情为踝部骨折。3)具有清晰的意识可与之进行交流。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肝、肾、心、肺等器官的功能性病变。2)合并有脑部器质性病变。3)合并有造血系统的严重疾病。4)合并有免疫系统的严重疾病。5)合并有严重的精神疾病。6)无法定监护人。7)合并有全身感染性疾病。8)处在妊娠及哺乳期。9)合并有开放性骨折。

1.3 方法

对对照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为: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对其进行腰麻。在患者踝部的外侧作一个长约 8~10 cm切口,依次切开其皮肤、皮下软组织,直至暴露其骨折断端。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确认复位的效果满意后,根据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钢板对其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然后,在患者踝部的内侧作一个长约3 cm的弧形切口,用螺钉对此处进行固定。逐层为患者缝合手术切口。在术后的4 h~48 h,为患者使用抗生素预防其切口发生感染。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为: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对其进行腰麻。在患者踝部胫前嵴的外侧作一个长约0.3~0.5 cm的纵形切口,依次切开其皮肤、皮下软组织,充分暴露其骨折断端。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确认复位的效果满意后,用长度适宜的克氏针对其骨折处进行临时固定,根据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钢板和螺钉对骨折处进行固定。将钢板的远端进行适当地弯曲,使钢板更贴服患者外踝的表面。在患者的外踝尖处作一个长约2 cm的切口,切口直至深筋膜。对患者的深筋膜进行钝性分离,为其建立软组织通道。为患者置入钢板,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认置入的效果,确认置入的效果满意后,逐层为其缝合手术切口。在术后的4 h~48 h,为患者使用抗生素预防发生感染。

1.4 观察指标[3]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至下床活动的用时、术毕至骨折愈合的用时、治疗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将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优、良、差。优:治疗后,患者的关节无疼痛感,能正常行走;良:患者的关节存在轻微疼痛,能正常行走;差:患者关节疼痛的症状未改善或在加重,不能正常行走。总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相关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毕至下床活动用时、术毕至骨折愈合用时的比较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毕至下床活动的用时、术毕至骨折愈合的用时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毕至下床活动用时、术毕至骨折愈合用时的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毕至下床活动用时、术毕至骨折愈合用时的比较(±s )

组别 手术用时(min)术毕至下床活动用时(d)术毕至骨折愈合用时(d)观察组(n=45)35.27±5.11 6.63±1.07 32.75±4.87对照组(n=45)43.99±6.89 10.52±3.08 45.58±6.98 t值 10.274 9.528 10.278 P值 0.000 0.000 0.014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χ²=5.852,P=0.012)。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4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χ2=5.214,P=0.01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踝部骨折患者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4]。目前,临床治疗踝部骨折的方法有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等。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可破坏患者的骨膜,且其手术的切口较长。患者在术中若其手术切口长时间暴露,会导致其发生多种并发症[5]。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踝部骨折具有技术难度不大、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患者术后效果好、患者住院的时间短等优点。对踝部骨折患者使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手术的切口较小、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术后的并发症较少。该术式对患者的骨膜几乎不造成影响,可缩短其手术的用时、促进其骨折的愈合。用该术式对患者进行手术时放置的克氏针长度适中,能够保证其骨折端的稳定,进而促进其骨折的愈合[6, 7]。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毕至下床活动的用时、术毕至骨折愈合的用时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综上所述,对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1] 刘永.中医手法修复46例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5(6):133-134.

[2] 金鹏,王志坚,仲涛,等.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5(6): 106-107.

[3] 杨照耀,王登峰,吴涛,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踝部骨折临床效果观察[Z].201447-48.

[4] 李磊,刘晓梅,阳波,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踝部骨折的疗效比较[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 34(4): 550-554.

[5] 丁东胜,徐剑锋,邹祝艺.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12): 158-159.

[6] 浦玉良.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 54-55.

[7] 耿三从.32例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3): 3151-3152,3153.

猜你喜欢

踝部经皮钢板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高级篇)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针刺治疗踝部扭伤136例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谈船上卷钢与钢板的衬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