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微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效果评析

2018-07-10陈春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颌面部钢丝移位

陈春华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颌面外科,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口腔颌面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该病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所致。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因交通事故导致骨折的患者中,有60%的患者可发生口腔颌面部骨折[1]。杨国海等[2]指出,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占头部骨折患者总数的35%左右。过去,临床上对该病患者主要是进行钢丝结扎内固定术,但效果一般,术后易导致患者出现骨折移位和牙周病等并发症[3]。近年来,临床上对该病患者进行微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用微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X线检查或CT检查得到确诊,均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龄为13~52岁,平均年龄为(37.61±3.21)岁;其中,因发生交通意外、受到机械性损伤及坠楼而导致骨折的患者分别有23例、3例和4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有12例;其年龄为15~56岁,平均年龄为(38.46±3.77)岁;其中,因发生交通意外、受到机械性损伤及坠楼而导致骨折的患者分别有22例、3例和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术,方法是:术前,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其骨折的部位和骨折移位的情况。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后,根据术前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入路进行手术。对于髁突骨折的患者,在其耳屏前做一个2 cm左右的切口;对于上颌骨低位骨折或下颌角合并下颌骨骨折的患者,在其前庭沟或翼下颌皱襞外侧做一个2 cm左右的切口;对于眶下壁骨折的患者,在其眼睑下做一个2 cm左右的切口。切开患者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其骨折端。对其骨折端进行复位,恢复其咬合关系,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钛板对其骨折端进行坚固内固定。对于上颌骨骨折和下颌骨骨折的患者,用小型钛板对其进行内固定;对于颧骨骨折、眶下壁骨折、颧弓骨折和单线骨折的患者,用微型钛板对其进行内固定;对于粉碎性骨折或双线骨折的患者,先用直径为0.3 mm的钢丝对其进行单颌结扎,恢复其颌骨的解剖结构和咬合关系,然后再用小型的钛板对其骨折端进行坚固内固定。术后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加压包扎,并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钢丝结扎内固定术,方法是:术前,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其骨折的部位和骨折移位的情况。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后,根据术前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入路进行手术。手术切口的大小为3~5 cm。充分暴露患者的骨折端,对其骨折端进行复位和单颌结扎,恢复其咬合关系。在患者骨折端的两侧各打2个孔,将金属丝分别穿过其骨折线两侧的对角孔,对金属丝进行打结固定,剪去金属丝的尾端。术后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加压包扎,并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将术后两组患者骨折端的愈合情况分为Ⅰ级愈合、Ⅱ级愈合和Ⅲ级愈合。Ⅰ级愈合:术后,患者的骨折端愈合良好,其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均恢复正常。Ⅱ级愈合:术后,患者的骨折端愈合较好,其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均明显改善。Ⅲ级愈合:术后,患者的骨折端愈合较差,其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改善不明显或未得到改善。Ⅰ级愈合率=Ⅰ级愈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如面神经麻痹、牙周病和切口感染等)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端的Ⅰ级愈合率

观察组患者骨折端的Ⅰ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端的Ⅰ级愈合率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 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该病患者可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咀嚼障碍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钢丝结扎内固定术治疗该病。但对该病患者进行钢丝结扎内固定术,术后1~2周内可对其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可影响其生活质量[4]。另外,患者在手术后还易出现骨折移位和牙周病等并发症,从而可影响其术后康复。近年来,临床上对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微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对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微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术具有以下优点:1)术中所使用的固定材料为钛板,钛板无毒性,可长期存留于患者的体内。2)钛板较为坚固,可提高其内固定的效果,不易使其骨折端发生移位。3)手术的切口较小,术后患者遗留的瘢痕较小,不会对其面部的美观度产生大的影响[5-6]。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微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骨折端的愈合效果。

[1] 孙旭,郭澍.颌面部骨折治疗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3,24(2):65-67.

[2] 杨国海,李金源,刘江,等.颌面部骨折的治疗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488-490.

[3] 杨文洪.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7):211-212.

[4] 吕国宏.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2):95-96.

[5] 曹曲.探究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J].医学信息,2013(20):578.

[6] 杨犇,孙晋虎,周诺,等.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4):246-247.

猜你喜欢

颌面部钢丝移位
一种低压钢丝编织蒸汽橡胶软管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一种十七股子午胎钢丝帘线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Σ(X)上权移位算子的不变分布混沌性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一种对废旧轮胎中钢丝与橡胶进行分离和回收的装置
多指离断手指移位再植拇指25例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