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对比

2018-07-10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跗骨骨关节钢板

何 金

(中江县人民医院下肢骨科,四川 德阳 618110)

跟骨骨折属于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在临床上,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2%,其中距下关节骨折占跟骨骨折发生率的70%。临床上对跟骨骨折患者主要是使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选择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法是临床上治疗跟骨骨折的常用术式,但实施该手术的切口较大,不利于患者的预后。经跗骨窦切口置入钢板法是一种微创术式,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推广应用。为了探讨使用经跗骨窦切口置入钢板法与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笔者对中江县人民医院下肢骨科收治的10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中江县人民医院下肢骨科收治的106例跟骨骨折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的病情符合跟骨骨折的诊断标准。2)患者的跟骨骨折未波及到其后关节面。3)根据Sanders跟骨骨折分型标准,患者均不属于SandersI型骨折及SandersⅣ型骨折。将这10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在A组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21例;其年龄为21~68岁,其平均年龄为(36.8±2.8)岁。在B组患者中,有男性33例,女性20例;其年龄为20~66岁,平均年龄为(35.8±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协助其取合适的体位并对其进行麻醉。对A组患者使用经跗骨窦切口置入钢板法进行治疗。其手术的方法是:1)在患者患足的跟骨外踝尖向前经跗骨窦至跟骨前突的外侧做一手术切口。2)锐性分离患者切口后方的距下关节囊,适当显露跟骨后的关节,向骨折位置置入专用的骨撬,将向前下方翻转的距下后关节面向上方翘起。选取直径为3.5mm的斯氏针,向前下方沿着跟骨纵轴将其置入并辅助撬拔患者患足的距下后关节面,对其骨折进行复位。对骨缺损较大的患者,可选择人工骨植骨进行支撑。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跟骨外侧壁进行横向挤压,恢复其跟骨的宽度。3)使用C型臂X线机对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观察。确定患者骨折复位成功后,在其跟骨的后外侧平行于跟腱处纵向切开其皮肤及皮下组织,再沿着跟骨外侧壁向前方进行锐性分离,在贯通前方切口后构建外侧壁隧道。4)将钢板由患者跟骨的后方切口向跟骨前方置入。分别将多枚螺钉拧入到患者跟骨体后部、跟骨前突以及距下关节面,将其中1枚螺钉由跟骨外侧壁斜向内上方拧入其载距突进行固定。5)缝合手术切口[1]。对B组患者使用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1)在患者的跟骨外侧做一“L”形延长切口。切口由跟腱及腓骨后缘间的外踝上方5~6 cm之处起,向下到跟骨体的中点,再以弧形向跟骨体前方延伸到第五跖骨基底为止。2)切开患者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到达跟骨处,然后,紧贴其跟骨外侧壁由下及上地对其全厚皮瓣进行剥离,暴露其跟距、跟骨外侧壁以及跟骰关节。选择三枚克氏针由患者切口处的皮瓣下方分别向腓骨、距骨及骰骨钻入,再将克氏针向上方折弯将其切口处皮瓣牵开,将其跟骨外侧壁以及距下关节面充分显露。3)选择直径为3.5 mm的斯氏针,由患者的跟骨纵轴向下直达关节面下方的骨块进行撬拔。并向患者跟骨骨缝置入骨膜剥离器,撬起其关节面,对跟骨Bohlers角进行校正,对其外侧骨折进行复位。向内侧挤压患者的跟骨外侧壁,恢复其跟骨的宽度。4)使用C型臂X线机对患者的骨折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确定其骨折复位成功后,在其跟骨外侧放置跟骨钢板。5)缝合手术切口[2]。

1.3 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手术的时间、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及住院的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优秀、良好、尚可、较差4个等级。优秀: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其跟骨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良好: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其跟骨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尚可: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其跟骨关节功能有所改善;较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未消失,其跟骨关节功能未改善。总有效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术后,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略高于B组患者,但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及住院的时间的对比

A组患者手术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均短于B组患者,其切口的平均甲级愈合率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及住院的时间的对比

3 讨论

跟骨是人类足部最大的一块跗骨。跟骨骨折多是由从高处跌落时,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临床上可根据Sanders分型法将跟骨骨折分为SandersI型至SandersIV型四种类型。一般通过测量其后关节面塌陷是否超过2 mm来确定其骨折的类型,进而将其作为是否需进行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的指征。由于SandersIV型骨关节内骨折造成的粉碎性骨折较严重,经跗骨窦切口法的切口对患者骨折部位暴露的不充分,骨折复位困难,故SandersIV型骨折患者一般不用经跗骨窦切口法进行治疗,故本次研究要求选取SandersII、SandersIII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法形成的手术切口大,能够在术中将患者的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出来,可进行良好的骨折复位及固定。但实施该手术对患者患处进行剥离的范围较大,其手术切口不易愈合,易发生并发症。经跗骨窦切口置入钢板手术为微创术式。实施该手术的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对手术区皮瓣血运的破坏小,术后切口易愈合,不易发生皮瓣坏死的继发性感染。经跗骨窦切口置入钢板手术所使用的跟骨微创钢板,与普通钢板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螺孔分布合理等优点,可对跟骨前突、跟骨后部及跟骨体部进行固定,并能固定后关节面下方的骨折块,通过三点固定的方式,形成牢固的支撑[3]。本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相比差异不明显,但A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B组患者,其切口的甲级愈合率高于B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跟骨骨折患者使用经跗骨窦切口置入钢板法与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使用经跗骨窦切口置入钢板法进行治疗的患者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切口的甲级愈合率更高。

[1] 徐浩,张晓剑,黄晟,等. 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12):1139-1142.

[2] 徐浩,蒋元斌,刘耀辉,等. 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5,55(01):86-88.

[3] 董鑫华,孙晓,柴君雷,等.经跗骨窦入路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J].中医正骨,2014,26(11):42-44.

猜你喜欢

跗骨骨关节钢板
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MSCTA在骨关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骨关节结核术后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不同类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研究
谈船上卷钢与钢板的衬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