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储备先行,能力渗透紧跟
——关于高中起始年段培养历史材料解题应试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18-07-10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施纯洁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施纯洁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以材料为依托的解析题越来越成为历史高考中的重头戏,这种题型在立足主干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在经历了数届的高三教学后,一线的我们发现材料题是文科生最难啃的骨头。从去年开始,我们学校历史组就开展课题为《高中历史材料题应试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对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高三学生材料题解题有两大障碍:一是知识障碍,即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完整不透彻,无法调动知识解读材料;二是阅读障碍,即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不能完整地解读问题条件和意图。众所周知,无论是知识的储备还是能力的培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到了高三才强化,似乎太迟了,所以我们觉得要提高学生的材料题应试能力,必须从高一抓起。
历史材料题的解题过程中是能力调用与知识运用的糅合,两者缺一不可。有知识的储备,却看不懂题目和材料,就如士兵还没有拿出武器就已经阵亡;反之,具备较强的阅读基本功,但知识储备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际上,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两个方面都是有缺失的。在接手新高一后,我牢牢抓住能力培养和知识储备这两大方面展开教学实践,尝试从初始年段开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材料解题综合素质,现总结如下。
一、吃透历史概念、建构知识网络,知识深挖广蓄先行
主干知识都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快速地准确捕捉有效的历史信息,历史知识是必备的判断依据。要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一要深挖,就是历史概念的学习一定要透;二要广,也就是形成四通八达的知识网络。如果历史概念掌握不全不透,学生经常会混淆相似历史知识而误判。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下面这道图片材料选择题:
下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猪羊肥大赛黄牛
选项中涉及的历史概念就有四个——“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如果学生没有抓住“大跃进”的基本特征,极易“掉坑”。因而在高一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概念教学,每次新知识学习完后,我喜欢让学生用简单的几个词概括出其主要特征,如在学习美国的1787年宪法,我就引导学生用这么几个关键词——“三权分立”“制约”“平衡”“协调”来把握它。每章节的专题小结时,对相似知识进行比较,也可再次强化易混历史概念的辨认。
知识网络则是学生有序化的知识库,如没有构建合理的知识网络,学生即使读懂了材料,也常常找不到答题的思路。如何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有很多方法,如阅读教材导言、专题小结等。在高一教学中,我尝试过两种办法,一种是在导学案的“预习案”中就预先抛给学生每节课的小知识网络,要求他们课前预习,先总体把握新课的主要内容;另一种是在每节课完后,让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网自主构建在导学案中。在使用的过程中我觉得第一种方案是比较适合中下生的,第二种对于优等生的成长比较好。
二、教材是平台,导学为牵引,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提升
教育学家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近十几年的高考试题无一例外地重视阅读能力的考查。高中的历史教材主要包括正文、资料卡片等,其中正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进行比较完整的叙述,这对于新高一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比较容易入手,如果加以问题设置,将使学生阅读、归纳、概括、表述等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于是,我以教材为载体,设置问题,编制“预习案”来引导学生自学。如在必修二《放任自由的美国》这一课的“预习案”中,我做了如下的问题设置:
请阅读教材P110-114,完成下列基本知识的自学。
1.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危机具体的起止时间?首发国?首发行业?有何具体表现?(请用几个短句简要归纳)
2.本次的经济危机与以往相较,呈现怎样的特点?
3.经济危机引发了怎样的政治危机?(请用一两句话归纳出)
在这个“预习案”中,我提出问题,并对答案作出要求——“请用几个短句简要归纳”“请用一两句话归纳出”,这样,在学生的自学中,相关材料解析题的最基本的能力——阅读、分析、归纳、概括都得到了锻炼。
三、史料教学法,开拓视野,提升能力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来说,……以史料的形式出现的历史学习问题在学生看来会更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特别是史料的运用为学生的历史思维操作,提供具体的材料,有利于他们学科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我坚持引入经典史料辅助教学,拓展学生视野、提升能力的同时也渗透了学科思维。如在必修二专题八“如何去评价经济全球化”这个知识点上,我引入了如下的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997年,一场人们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首先在泰国爆发,迅速波及东南亚其他国家。进而波及、日本、韩国,欧美发达国家都受到冲击…… ”
请问:通过材料,你觉得全球化存在怎样的问题?
通过读析形象的漫画、具体实例,学生对全球化的弊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考作答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分析、归纳等解题能力也都得到了锻炼。长期下来,学生的知识领悟和材料解题能力将大大提升。
四、师生传导、生生互助,解题技巧再提升
对于学生来说,如阅读能力和知识储备上大有长进,教授他掌握系列的解题技巧无疑是“如虎添翼”!技巧的传授可以是渗透于平时的讲评课,这一般由教师主导完成。在实践中,我发现生生的传导效果异常的好。课堂上精选一材料题,要求学生当堂阅读完成思考题,然后同桌前后桌就问题答案和解题思路进行交流讨论,交流完后选派代表展示解题思路和答案,这样学生就从他们的角度找到各种解决问题办法,虽然有的不成熟,但不少贴近学生实际的法子,这反而让学生更能接受借鉴。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拓展点拔下,学生一下子就很明朗了!
但平时新课教学中由于课容量的限制,解题技巧的传授经常是零星的,所以在新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并引导他们进行解题技巧的汇总,这是非常有益的!如在这一学期期末我就解题技巧整理了一份复习材料《历史材料型选择题专项练习》,里面有具体详细的各种类型的“解题导航”、有难度适中“实例演练”,我要求学生先读方法,后练习,不少学生反映用处很大。
经过一年的尝试,通过导学案、史料教学、技巧交流等途径,能力训练和知识储备两手抓,一学年下来,效果很是明显,当然在实践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容量的限制、理科生的“轻视”、学生个体差异等,在接下来的高二年级的历史教学,我将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希望找到更多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许小红.充分利用历史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谈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09,02.
[2]司苏荣.材料问答题应试策略研究,历史教学参考.2012.
[3]李进.史料教学研究综述,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1,第四期
[4]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06(9):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