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效果
2018-07-09黄际河刘军
黄际河 刘军
[摘要] 目的 探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5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接受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观察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术后Majeed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优良率96.00%较对照组80.00%来说更高(χ2=12.121,P=0.000)。观察组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较对照组32.00%来说显著更低(χ2=11.655,P=0.001)。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来说均更低(t=7.564、17.934,P=0.000、0.000)。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工作能力评分、坐立评分、性生活质量评分以及Majeed总分较对照组来说均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32、24.988、16.148、4.509、8.386、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稍高,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487,P=0.143 >0.05)。结论 可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为确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骨盆的功能,提高了关节活动范围,临床实用价值较为理想。
[关键词]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内固定;外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12(c)-003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Methods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8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5 cases in each,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and the operative basic condition and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and the postoperative Majeed score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v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96.00% vs 80.00%(χ2=12.121, P=0.000),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total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2.00% vs 32.00%(χ2=11.655, P=0.001), and the operative time, incision lengt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7.564, 17.934, P=0.000,0.000), and the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 working ability score, standing score, sex life quality score and total Majeed scor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12.432、24.998、16.148、4.509、8.386、P<0.05),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4.487,P=0.143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is definit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lvic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joint activity range, and the clinical practical value is ideal.
[Key words]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Internal fixation; External fixation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是骨科中较为严重的一种骨折,发病率极高,约为55%左右,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多由于车祸、暴力等所导致,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内固定与外固定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常见方式,但外固定效果差强人意,并且术后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进程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近年来临床中多采用内固定方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有效地弥补了外固定治疗的缺陷,促进了患者关节功能的康复,并且该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预后较高,患者更容易接受。并且临床上对于神经系统被严重损伤、骨盆稳定性极差的患者,通过适当加以牵引方式进行治疗,能够纠正骨折处的畸形,并避免对神经系统造成进一步损伤[1]。基于此,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5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内接收的5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9例;骨折Tile分型B型18例,C型7例;交通事故致伤患者13例,重物砸伤患者9例,高空坠落致伤患者3例;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3.5±12.5)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11例;骨折Tile分型B型19例,C型6例;交通事故致伤患者10例,重物砸伤患者8例,高空坠落致伤患者7例;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3.5±9.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均经CT检查确诊;②该研究已获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③凝血疾病患者、严重精神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治疗患者不纳入该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治疗,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利用骨盆外固定器分别于患者髂骨、骼前上棘处将螺钉置入,同时连接横杆、连接杆,于X线引导下调节螺钉位置并进行复位,复位良好后将螺钉固定,常规处理。
观察组给予内固定治疗,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全麻后沿髂骨行切口并使骸骼关节充分暴露,于X线引导下复位盆骨,并采用弧形钢板对其进行固定,术毕常规处理[2]。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①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并采用Matta临床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关节活动范围>75%,CT复查双肢等长为优;以关节活动范围>50%,CT复查双肢长度差异<2 cm为良;以关节活动范围小于50%,CT复查双肢长度差异>4 cm为差[3]。②对比两张手术治疗基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③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尿路感染、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④采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骨盆功能康复情况,包括疼痛评分30分、工作能力评分20分、坐立评分40分、性生活质量评分10分以及Majeed总分100分。
1.4 统计方法
经由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手术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t检验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Majeed评分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对比
观察组手术优良率96.00%较对照组80.00%来说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基本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来说均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较对照组32.00%来说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术后Majeed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工作能力评分、坐立评分、性生活质量评分以及Majeed总分较对照组来说均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对人体危害较大,临床常表现为局部疼痛、淤血、阴部膨胀等,严重者可能引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直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常见的包括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治疗等。外固定治疗虽然手术案例较多,但该术支架力学强度较低,无法满足患者骨折处复位的需求,因此患者治疗时间有所延长,导致了感染发生的几率增高,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内固定治疗则有效地弥补了外固定治疗的缺陷,内固定是基于微创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该术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通过钢板内固定治疗避免了直接暴露骨折部位,因此不会对骨膜和骨骼造成损伤,避免了感染的风险。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内固定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仅占12.00%,较对照组32.00%来说更低,与韩兴文[4]等研究中觀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占7.5%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比25.0%这一结果符合。提示内固定治疗安全性更高。临床上对于神经系统被严重损伤、骨盆稳定性极差的患者,可以适当加以牵引方式进行治疗,纠正骨折处的畸形,并避免对神经系统造成进一步损伤。而且患者入院后尽量不要搬动患者,将其安置于硬板床上,并迅速对其进行止血控制,加以血容量的补充和吸氧治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内固定治疗时能够在接触加压钢板的基础上,将钢板进行固定,从而形成良好的对抗扭能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且有效地解决了骨折与钢板之间不贴附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患者骨骼的愈合。并且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面较小、机械强度较强,能够很好地保护患者的骨折位置,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并且有效地避免了二次伤害的发生。汪文录等[5]研究结果显示,经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占比66.7%,较接受外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来说更优,该研究结果与之符合。提示内固定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血运起到了保护作用,促使了患者骨折处的快速愈合。并且早在郑荣等[6]研究中曾报道,内固定治疗时所使用的钢板本身具有较强的抗张力性以及韧性,能够减轻骨折部位压力,有效地维持了骨折处的复位效果,提高了骨折处的稳定性。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来说均更低,符合张鹏[7]等研究结果。术后若加以康复训练,能够较快地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避免了因钢板移位等所带来的不便。总体看来,内固定治疗提高了钢板的稳定性,可以较好地保持骨折的解剖复位。魏红卫[8]研究结果显示,经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工作能力评分、坐立评分、性生活质量评分以及Majeed总分较对照组来说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达(91.6±4.3)分,该研究结果与之基本符合。
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来说,术后长期的卧床导致了患者压疮、泌尿感染、肌肉萎缩等不良症状的发生,并且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阻碍到患者的恢复进程,因此术后需要注意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例如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辛辣、肥腻、刺激性食物,不要盲目补充钙质,不能过量食用含糖量高以及高脂肪的食物。同时在身体情况允许的基础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例如练习肺部的通气以及换气、负重功能训练等,一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B、C型患者术后8周左右可以开始进行负重训练。在康复训练中,患者可能因为疼痛而拒绝锻炼,因此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辅导,并告知患者正确有效的锻炼方法。此外,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适应性以及骨折情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的增加训练强度,避免盲目训练导致效果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效果较为理想,操作较为简单,具有微创性,并且能够改善骨盆功能障碍的情况,促进骨折处的愈合,加快恢复进程,安全性较高,提高了预后,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海啸, 张金星, 鲁俊杰,等.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7):78-79.
[2] 黄烈育, 向守彬, 郑欣. 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 24(14):42-44.
[3] 钱鹍鹏. 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对5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疗效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126-127.
[4] 韩兴文, 何晶晶, 王文己,等. 钢板内固定、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50):9721-9721.
[5] 汪文录, 王春喜, 李丹,等. 外固定架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Young-Burgess APC Ⅲ和VS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觀察[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 34(5):426-428.
[6] 郑荣, 陈劲, 肖刚,等. 切开内固定和外固定架联合应用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22):1-3.
[7] 张鹏, 吴健. 内固定与外固定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治疗效果对比[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4):539-541.
[8] 魏红卫. 外固定支架在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20):78-79.
(收稿日期: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