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常规习惯养成教育
2018-07-09李晓梅
李晓梅
摘 要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这足以说明,小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他今后的发展也将会起着重要作用,会受益一辈子。而结束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带着各自幻想的期待,成为小学生的孩子们,在新的环境新的氛围,新的教学模式下,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历程。犹如溪水汇流,孩子们的性格迥异,表现也是千姿百态,怎么样让孩子们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呢?
关键词 低年级;数学教学;常规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57-01
一、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做好准备工作
一年级孩子,对于听铃声进课堂的行为很不以为然,甚至看到老师来了,还会无动于衷。这也是孩子们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的自然流露,你和他们说道理甚至生气也是没用的。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很快进入课堂角色呢?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挫败和调整后,我发现提前三分钟站在班级门口而不着急进去,孩子们很容易会被吸引过来,这时我和孩子们编了一首儿歌“铃声响,进课堂;书本放桌上,本子夹书中;手放好,背挺直,静等老师把课上。”孩子们一边说,一边整理东西,调整坐姿。在孩子们齐读的朗朗声中,慢慢形成一种上课的氛围,东西准备好时,也就安静下来了。对于个别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可能不吃这一套,这时我就利用班级评价的影响力,让孩子们批判这种行为,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被其他孩子们所不接纳的。同时,积极地表扬表现好的同学,并适时奖励。时间久了,孩子们自然形成默契,基本上都能及时准备好上课的东西,端正的坐在位子上。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兴趣养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地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以对知识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愿望为学习的推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动力是学习中的乐趣,它将学习中的感受加以强化,有这样的内驱力就会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持之以恒地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从而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心理学家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负担。”而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主要是以具体形象,生动有趣为主。动态的画面,绚丽的色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更多的考虑是如何以趣味性的方式将知识内容融合在其中,让孩子在轻松地氛围中学习。比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书本给出的情境图,采用说故事的形式,把内容穿插连贯起来,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听故事,孩子们都很认真的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课堂教学的中途,穿插一些有趣的话语,意在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能用动画呈现的,尽量以动画形式,比较适宜安静思考的,则营造安静氛围。
三、奖惩同在,强化课堂听课习惯
孩子们单纯可爱,需要老师更多的关心爱护和表扬鼓励。对于孩子们。我不会吝啬自己的赞扬,作业完成工整漂亮的,回答问题准确精彩的,听课认真坐的端正的……我都会及时表扬评价,让孩子感受到認同感与存在感。当然,好话并不是时时都有用,个别孩子的听课习惯不好,他们似乎并不在意老师的鼓励,怎么让所有孩子都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呢?我觉得表扬与惩罚要同在。为此,我和孩子们约定了两个比一比。一是同桌互比,二是组与组比。比什么呢?比坐姿,比发言,比听课,比作业。同桌互相提醒,互相督促,在课堂活动中,以组为单位加分或减分,起点是100分,低于85分的,组员不加分,高于85分的,组员每人在自己的加分本上记个100分,5个100分换1个小五角星,10个小五角星换一个笑脸。有了集体监督的力量,孩子们能做到互相提醒,互相学习。
四、让自己拥有童心,与孩子们快乐前行
岁月静好,容颜易失。时间的流逝并不能影响我们年轻的心。这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最大的感受。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看着他们纯真的笑脸,无邪的话语,感觉自己时时都是快乐的存在。我想在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我亦为人师,他们亦为我师。课上我们一起学习,重规矩养习惯。课后蹲下来和孩子们在一起,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和他们一起做个游戏,听他们说说自己知道的笑话,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是朋友,这对后期的继续学习有着潜在的重要作用。
五、尊重个性差异,平静对待,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班级中也没有性格完全一样的孩子,甚至更多时候孩子们的性格也是千差万别的。对于孩子们的不同,我想这都是可以理解和可以接纳的。针对不同,在实际教学中,也是在提醒我,要针对差异,调整教学,力求和每个孩子一起进步。例如,我所带的班级里有个孩子,性格孤僻,行事有时出人意料,和孩子们的相处也不是很融洽。起初我在心底里也很难接受,上课不听,捣乱,和家长沟通后,效果也不大。怎么办?首先,我从心底里接纳孩子,没事时找他聊天,发现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其次,我与他约定,上课认真听,作业及时做,完成很好的的话,送他最喜欢的书;再次,利用课堂表扬,让他感受到其他孩子的认同,树立自信。一段时间下来,他的进步明显,我也感觉到很欣慰。所以,对于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各异,我们在心里要坦然接受,不能带有偏见,找孩子的闪光点,把它放大。
低年级孩子的常规习惯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一言两语就能说清道明的,它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的不断摸索与尝试,保持童真的心,真诚对待孩子,严谨对待教学,与孩子们共同成长,是我努力的方向。做好低年级的常规习惯教育,才能有高效的课堂,才能有孩子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海英.让好习惯伴随一生——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听课习惯培养策略研究分析[J].新课程(中),2017(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