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网络语言的渗透看语文课堂用语规范化

2018-07-09黄秋霞

读写算 2018年5期
关键词:网络规范语文教学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利用网络语言交流、写作的现象层出不穷。网络语言的渗透一定程度影响语文教学的规范性和系统化,因此,有必要对网络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正确、合理的分析。

关键词 网络;语言;语文教学;规范

中图分类号:F22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028-01

学生在掌握语言上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大等特点,一定程度上还具有盲目性。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将网络语言带入课堂中,从而影响语文学习的规范性。对此,我们应给予重视,正确引导。

一、网络语言在教学中存在的原因

有人认为,在教学论中谈网络语言过早,其实不然,网络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早已存在。

从教师方面看,中小学新任教师多为80后、90后,他们接触网络的机会大,是时尚的网络语言爱好者,如此一来,必将把网络语言带进课堂教学中。

从学生方面看,互联网的普及使学生接触并使用网络语言,甚至幼儿也略知一二,加之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必然会接触网络语言。

二、权衡利弊,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产生前,语文教学规范、保守,但当其作为新式交流工具出现在语文教学中时,必将导致教学秩序混乱,当然,在这新变过程中,利弊均有。比如:扩大词汇的同时冲击汉语精华;创新的同时带来交流困难。可以说,“网络语言”是个矛盾体。因此,在谈及“网络语言”时,应当注意考虑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权衡利弊,公平善待。

曾在学生中就“是否接受网络语言渗透至课堂中”这一问题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多数学生愿意接受,他们认为网络语言时尚前沿,通俗易懂,便于交流。可见,学生的态度是肯定且乐意接受的。判断一个新事物能否存在,最重要的是判断当事人本身的接受程度。学生能够接受网络语言,说明其有存在的价值,当然,除了学生乐于接受外,从语言教学上看,网络语言有其存在价值。

(一)扩大学生词汇,激发学习兴趣

汉语词汇丰富,形式多样。教师除了教授语言外,还担负育人等任务,因而学生在校学习的词汇量必定有限,而网络语言具有弥补功能。它的使用可以扩大学生词汇,丰富学生表达用语,从而锻炼学生在众多词汇中选择正确语言表达的思维。再者,对于学生来说,网络语言作为新事物,一旦进入课堂中,势必引其好奇,产生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于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现在的学生个性十足,不仅是生活,课堂也如此。而在这一展示个性的过程中,语文教学便成了“附庸”。不难理解,如果学生在课堂中用“灰常”代替“非常”,教师可能手足无措。如何理解?作为语文教师,他有必要纠正学生的读音,即“非”是“fēi”,而非“huī,但对学生来说,这是“新词汇”,是个性的张扬。一个往东,一个向西,师生在字音上产生分歧,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而如果教师能够接受学生使用网络语言,课堂可能更加有效。当然,这首先需要教师掌握常用的网络语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理解学生语言是姓“网络”还是姓“汉语”,二者的和谐利于扫除交流障碍,加强师生间的友好关系。此外,网络语言的使用符合学生需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起枯燥的语言,网络语言的新颖和活力更是提高语文课堂生动性的強有力调剂。

然而,部分老师反对网络语言进校园的态度是坚决的,他们一致认为,这些“外来客”势必破坏课堂的规范性,破坏中国文字的美感。那么,究竟网络语言如何危害语文教学呢?

(1)冲击汉语精华,降低汉语使用频率。新事物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使用“网络语言”可以扩大学生词汇,加强交流,但这一优点某种程度也成了语文教学的障碍。

学生表达词汇扩大的同时必定弱化汉语知识,这则颠覆了汉语教学的初衷。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热爱汉语文学、热爱祖国文化的人才。尽管“网络语言”能够活跃氛围、有利交流,但其对传统语文的强烈冲击是不可忽视的。“网络语言”使用频率高,汉语必将由于被忽视而退居其次,语文教学的目的则难以实现,这是不乐观的,也是急需寻解决的问题。

(2)新旧不融,打破语文教学规范性。写作是学习汉语书写和规范运用的过程。不可否认,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之一在于写作需要大量地书写,而使用网络语言可以减少书写压力,如将“哥哥”写成“GG”,书写笔划减少,书写时间也就减少,书写任务则就轻松许多。

然而,过多的网络语言出现在学生作文上,作文将杂乱无章。而对于不懂网络语言的教师来说,批改过程中碰到过多使用网络语言的作文,可能因不识网络语言而产生紧张厌烦情绪,那么其则无法做出准确批改,学生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作文的优缺点。

三、正确使用网络语言,提高课堂有效性

规范语言教学刻不容缓,教师、家长、学生都应当引起重视。而这三者当中,教师和家长起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汉语言文字,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例如可将网络语言与汉语言文字进行趣味性对比,如“姐姐”和“JJ”的对比,既将网络语言引入课堂,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又不至于使传统语言文字丧失其本质。

个人认为,“网络语言”除在扩大词汇、增强交流等发挥作用外,在语文教学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生活需要,“网络语言”的使用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当然,在当代教育模式下,不可能很好地将其融入传统教育理念中来,但假如某天能为语文教学所用,对于活跃语文课堂气氛也许会产生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可能造成传统的语文精华受到巨大冲击,所以,要择其优而用之。

参考文献:

[1]刘华,学生网络语言难倒老师对此专家市民各有说法[J].信息时报,2001(11).

[2]网络语言冲进作文教育人士堪忧[J].江西商报,2002(1).

作者简介:黄秋霞(1988-),女,福建泉州人,本科学历,教师职位,中学二级职称,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网络规范语文教学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