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核心素养 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内涵

2018-07-09杨秀卿

读写算 2018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杨秀卿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学生自身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核心素养关系着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特别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必须加强重视,然而在该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对课堂内涵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将对立足核心素养,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内涵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地优化措施。

关键词 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内涵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092-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指向逐渐回归学生主体。《道德与法治》课程受到这一现状的影响,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看作是学科价值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习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探究,加强对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进而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

一、立足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立足于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堂内涵的提升过程中,不但要加强对于核心素养理念的了解,还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然而因为部分教师并未在核心素养理念方面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造成基于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脱节的现象,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内涵。在缺乏科学教学的引导下,立足于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会直线下降,不能帮助《道德与法治》内涵的提升。

2.课堂活动重知识轻素养

目前我国在人才的选拔机制上主要体现在考试方面,是相对公平的一種人才的选拔方式。所以,不管是基础教育时期进行什么样的教育改革,应试教育都是基础教育中的显著特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尽管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压力不能和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进行比较,但是,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及未来的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加大力度对知识点进行传授和讲解。常常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学生缺乏自主性的学习意识

就核心素养而言,比较重要的是对学生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施立足于核心素养提高下的《道德与法治》内涵的提高过程中,学生并未进行主动性的学习,也就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没有好的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但要教师展开科学指导,同时,还要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如此一来,能够更好地认识《道德与法治》的内涵。所以,学生存在的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的问题,要运用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处理。

4.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不相符

要想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就要按照教学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我国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理念是注重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并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三维教学的目标体系。《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注重德育生活化与活动化特征,然而具体的教学当中的总是会出现活动形式化的问题。例如,在课堂上教师会出现和具体内容与特定情境相脱离的现象,知识进行生硬地说教,将情感教育的标签贴在教学内容当中。此外,是为了实现某种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要求,一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对师生的互动环节进行了设置,就实际现象来看,即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是”与“不是”,并不是实质性的互动,并未将知识内容与活动形式进行有效融合。

二、立足于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涵分析

1.有效教学的特征

所谓教学,这是教师教与学两者统一的一个过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通过备课等方式让学生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良性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启发,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实现教学目标。有效教学具有一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课堂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第二,课堂的和谐氛围非常明显;第三,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彰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征。所以。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想进行有效性教学,首先,教师就要在教学理念上形成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主体,提高核心素养作为导向;然后,教学中,按照教学主题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活动化,对活动设计进行内容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在课程中的主动性;最后,结合社会的负面问题对于学生价值观造成的影响,使得学生可以形成一个社会发展认可的品德以及价值观。

2.核心素养的提升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导向

按照义务阶段的思想品德的相关规定,《道德与法治》是把学生生活作为基础,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引导的一个综合性课程。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形成一个较好的思想观念以及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让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体现了《道德与法治》中对于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进行培养的教育本质。现阶段中所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基础性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些要求在学科课程中进行融入,将学科课程看作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道德与法治》通过实施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等教育,让学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合法公民,并且还能让学生具备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与理性精神以及公共参与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这是《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同时,还是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关键品格。

三、立足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内涵提升的措施

1.优化《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

立足于核心素养提高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内涵的提高,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该课程的教师运用的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优化,教师要将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教学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如此一来,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现实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身边的故事当做事例,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2.加强教育人员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认知

教育人员是课堂知识的引导者,想要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涵,促进核心素养不断提高,教育人员就要增强自身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认知,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地体现教学内涵。一是,教师要增强自身在核心素养理念方面的基本认知,并全面掌握其基本内涵,有助于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二是,教师要进行进一步学习,促进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当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时,就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掌握,促进核心素养提升,并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内涵,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3.将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指引

对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适应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迫切要求。全面提升核心素养是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道德与法治》的德育功能的发挥可以将核心素养作为教育引导理念。该理念的总目标是指,对学生展开道德和法律与心理健康以及基本国情等方面的综合教育,让学生可以具备适合自身发展的核心素养,有助于社会公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所以,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态度,教师和家长与学生都要将偏重应试教育的教育观念逐渐弱化,减少偏见,并清楚该课程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重点放在学生人格和品德与价值观的完善方面。

4.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其核心素养逐渐提升的关键。第一,教师要全面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和学习观念,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立足于核心素养提高的《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涵的提高,学生要开展自主学习,激发自身的学习意识,有助于对道德與法治内容的学习,实现课堂的科学化建设。

5.积极解决学生对于社会负面现状所产生的困惑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代名词,随之网络和手机得到普及,很多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受到社会中负面信息的影响,其获得这部分信息和渠道逐渐增加,受到影响的程度也越来越深。想要降低社会负面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产生的价值观冲击,那么,就要求该课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利用看新闻和翻报纸与浏览微信以及微博等多种信息化渠道,收集和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时事信息,进而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将所获得的新闻信息以案列的形式融入到课堂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在课堂讨论时,教师让学生对这些负面新闻提出自身的见解,进行观点引导。在课程结束后,如果学生还是在部分社会负面信息中感到困惑,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就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处理学生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态度去对待社会的复杂问题。教师只有积极地解答学生所困惑的问题,才能降低学生受到负面信息影响的程度,充分地发挥该课程的价值引领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足核心素养下,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内涵是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还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需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人员要善于对当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地解决策略,从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着手,优化教学模式,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核心素养提高下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内涵,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代盼盼.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7(36):60-61.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