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术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深度合作研究

2018-07-09陈淑芬谭波

大学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陈淑芬 谭波

[摘 要]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共同组建“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实施校内外实训教学、共同评估与反馈毕业生质量的方式来实践“术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不论是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满意度还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术科培养班”都高于“常规培养班”,因此,“术科培养班”具有推广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术科;人才培养;术科培养班;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5-0162-04

一、 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实施“术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在我国教育领域,“学科”与“术科”的概念一直被提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徐特立曾强调:‘课程设置上要学科与术科伴着发展,互相转化,互相帮助。乃至我国香港、台湾,以及日本、新加坡等世界范围内的教育体系中都有关于‘术科的提法。”[1]“术科”教育最早主要用于军校以及体育、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将“术科”理论用于职业教育或高职教育最早的学者当属张振元先生和蒋茂东先生。张振元先生认为:“以教育的内在特质为比较点, 如果说普通教育是‘学科导向, 那么职业教育显然应当是‘术科导向。与普通教育的‘学科导向相对而言,‘术科导向应当是职业教育的内在特质。”[2]

基于上述理论依据,我院自2013年开始对工商管理专业实施“术科”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了“术科培养班”。在“术科”人才培养模式导向下,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总结,我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极大地提升了我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术科”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的实践

(一)共同组建“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院实行“术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为保证其实施,我院先后与40几家企业建立了的良好合作关系,并与其中10几家企业以及工商行业协会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共同负责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重大培养项目,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具体如图1所示。

(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为培养“术科”人才,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进行了长达二个月的前期考察和调研,包括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北京、上海、深圳、哈尔滨等知名职业院校进行交流学习。通过调研、座谈、问卷调查、专题研讨等形式,最后与十几家校企合作企业共同确定了“术科”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基于人才分类和教育分类理论,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技术科目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具体如图2所示。

该人才培养模式关注课程内容的训练适配性及可反复训练性;强调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针对性;主张能力由“训”而得而非由“讲”而获,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具备训练性,且与能力培养要求相对应;坚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且围绕能力的获得与提升而设置;重视素质培养,提倡人人拥有“一技之长”。

(三)共同构建课程体系

“术科”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类型分为“术科课程”与“学科课程”两类。“术科课程”以核心能力的获得与提升为目标,因此术科课程按核心能力模块而设,课程内容与能力相对应,具备训练性,且能反复训练。“学科课程”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围绕“术科课程”的需要而进行配置,具体的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四)共同实施校内外实训教学

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是“术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面,“术科培养班”实行“一生二师”制,即由企业和学校各出一名教师共同负责训练和评估学生的实训课程,具体实训内容如表2所示。

(五)共同评估与反馈毕业生质量

从职业活动和岗位要求分析入手,校企共同制定“术科”课程相应的考核内容、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新型考核体系。努力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具体做法如表3所示。

三、培养质量满意度对比与评价

为检验校企双方共同实施的“术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常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质量上的差别,我们分别对2016届、2017届的4个班级(常规班2个,分别为工商1306班和工商1406班术科班2个,分别为工商1307班和工商1407班。)进行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

(一)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满意度调查

该调查问卷围绕“课程满意度”、“教学方法满意度”、“学业指导满意度”、“专业特色满意度”等4个指标设计了10个问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滿意5个选项。发放163份调查问卷,共回收137份问卷,回收率84%,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

该调查问卷围绕“思想品德”、 “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管理水平与协调水平”、“实际动手能力与执行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学习新知识并再应用的能力”等共设置了11个问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5个选项。发放98份调查问卷,共回收66份问卷,回收率67.3%,具体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通过统计, 常规班两届学生的满意度分别为:81.3%和82.4%;术科班 两届学生的满意度分别为:90.8%和85.8%。 这表明不管是毕业生自己对学校教学进行的满意度调查还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术科班比常规班都显示出优势,特别在“教学方法”、“学业指导”、“实际动手执行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四方面数据差异较大,这说明在“术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加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获得了学生本人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四、总结与反思

(一)强化合作企业的主人翁意识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协作教育、协作培养、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办学,以培养出理论和实践技能扎实的应用型人才”[3]。这要求校企双方都对人才的培养投入同样的热情与努力,但从实践的角度看,学校一直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企业短期的“逐利性”和人才培养性的“长期性”仍存在突出矛盾。

(二)重新设置和调整与“校企合作”企业的课程内容

本次“术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涉及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一个“颠覆性改革”,其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等体现改革成效的指标生成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需要持续不断调研,反馈与验证其合理性。应通过长时间收集信息后比较、总结,逐步完善和提升新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术科”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全面铺开的背景下,重新设置和调整课程内容的任务也迫在眉睫。

(三)发挥企业专家在大赛指导中的作用

从2013年我院实行“术科”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以来,工商管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从“校企合作”的角度看,企业中优质的人力、物力资源的作用没有被积极地调动起来。如何让企业专家与行业能手积极地参与到比赛培训中去,调动企业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物力,在各种奖项上获得突破仍是一个需解决的问题。

(四)加强与“校企合作”企业在师资培养上的密切合作

我院工商管理类的专家数量少,中青年教师实战经验缺乏的客观事实已无法满足我院全面铺开的“术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培养方案中对“学科”、“术科”、“素质”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更深入的“校企合作”在师资培养方面的改革与尝试。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淑芬.基于“术科”导向的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2014(19):39-40.

[2] 张振元.论职业教育的术科导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5(25):5-9.

[3] 高娟.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人才资源开发,2017(14):135-136.

[責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