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有关拉莫和声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2018-07-09徐涛

大观 2018年5期
关键词:研究方向

徐涛

摘 要:在西方音乐中,和声是音乐本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巴洛克时期开始,和声的主调风格就越来越凸显,就在中古调式逐渐地被大小调式所替代的同时,通奏低音慢慢开始应用起来,就此主调音乐风格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在经历了几代欧洲音乐理论家为和声发展所做的铺垫之后,法国音乐家拉莫的功能和声理论体系于17世纪80年代正式确立,并随后出版有专著《和声学》。所以在学术界,很多学者认为拉莫是功能和声的先驱。文章试图从国内学者对其和声理论研究的动态与趋势,以及对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梳理,探寻国内学者对拉莫和声理论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拉莫;和声理论;国内现状;研究方向

让-菲力普·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1683.9.25—1764.9.12),是巴洛克音乐时期伟大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也是18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音乐家。

拉莫1683年出生于法国的第戎(Dijon),父亲是一位管风琴师,从父亲那里,他“接受了最早的、据我们所知也是唯一的正式音乐教育”。拉莫于1706年在巴黎任耶稣会修道院和仁慈天父堂的管风琴师,并出版了《羽管键琴曲第1卷》,1709年返回第戎接替父职任第戎圣母院的管风琴师,1715—1722年任克莱蒙大教堂的管风琴师,1722年定居巴黎,直到去世。

在作曲方面,拉莫是让-巴蒂斯特·吕利(1632—1687)戏剧音乐的直接继承者,是继吕利之后最重要的法国歌剧作曲家。尽管拉莫在作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称为“18世纪法国头号作曲家”“最伟大、最法国化的作曲家”,但他认为写作理论著作比作曲更为重要,且一生对音乐理论(当时称“音乐科学”)孜孜追求,写了大量的论著。在对前人(如扎里诺)理论成果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多年的思考,拉莫于1722年在巴黎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和声学著作《和声学自然原理论述》,这也是和声发展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论著,全书共分四卷,其中阐释了拉莫有关和声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如“基础低音”“和声的产生原理”“和弦转位”等。1726年拉莫又出版了作为和声学入门的《音乐理论的新体系》,至此,他作为一位音乐理论家闻名于世。以后他又陆续写了《和声的产生》《和声原理论证》等。

在以上这些著作中,拉莫提出了和声的基本问题和具体观点,并将之系统化。它们一方面是当时及过去音乐实践的高度总结,另一方面又给予当时和以后的音乐写作以指导,并深远影响其后约200年的音乐理论,奠定了近代和声理论的基础。

拉莫的和声理论是对过去及当时音乐实践的高度总结,其中的许多观点已经体现于过去的音乐实践之中,但是拉莫通过自己的研究第一个把它们整理成系统的理论;另一方面,拉莫的和声理论又成为当时及日后音乐实践的具体指导,并深远影响了后世近200年的和声理论的发展。他的第一部理论著作就是《和声学》,于1722年在巴黎出版。他所撰写的这本和声理论书籍是他在自己作曲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而得来的成功。他认为音乐是一门可以用科学理论来解读的一门学科,试图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介绍和声的原理。他所提出的功能和声理论不仅仅是总结了当时的作曲实践,而且对后世和声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他著作中的和声理论观点依然是我们学习和研究调性和声的一个重要参考。

拉莫的和声理论目前在国内学术界主要还是从史学角度以普及性介绍为主,并没有中文译本的专著可以系统学习。因此这也是对研究者提出了较为现实的局限性,缺乏参考文献。目前国内提及拉莫的史学著作有:《西方音乐文化》蔡良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欧洲音乐史》张洪岛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欧洲早期和声的观念与形态》戴定澄著(上海音乐出版社)等等。在这些史学专著中对拉莫和声理论仅仅都是推介性质的介绍,缺乏理论实质性的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题论文研究,可以分为先后两个阶段:

1.早期国内对拉莫和声理论的研究并不算多,大多都是被一些专家学者以拉莫作为功能和声理论这个概念的提出者的身份浅显地向大家介绍。早期研究仅仅只有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做了一篇题为《拉莫——近代和声理论的奠基人》的学位论文,所以说早期国内对拉莫的和声理论研究还是不够的。

2.2014年,恰逢拉莫逝世250周年,国内有学者撰写文章对其进行缅怀。在2014年伊始,学者张宝华先生撰写了一篇名为《这里安息着和声之王——纪念让-菲利浦·拉莫逝世250周年》的纪念性文章来缅怀巴洛克时期法国这位伟大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和键盘演奏家。而我自己在近期的学习阶段也恰巧看到这些文章,故此让我萌发了写一篇有关拉莫和声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拉莫和声理论在实践运用中的研究

和声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也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和声理论的发展离不开音乐的实践活动,它是不断在音乐的实践中,总结得出的一个理论结果,因此和声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和声的实踐运用。而且拉莫在创作中一直实践着自己的和声理想,想在创作中得到了具体的验证。在我收集阅读的文献中有六篇是关于和声实践方面的,分别是:《拉莫的和声实践与音乐风格的嬗变》(廖志英,西方音乐史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拉莫键盘作品装饰音奏法的研究》(张璐,手风琴演奏硕士学位论文,天津音乐学院)、《拉莫独奏古钢琴作品研究》(钟伟卿,钢琴演奏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拉莫的“功能化和声”理念的推演及在其作品中的运用》(孙履冰,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发表于《齐鲁艺苑》)、《库普兰_拉莫音乐在F.B.手风琴上的“再现”》(徐晓敏,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大学)、《古钢琴发展中的拉莫》刘凤梅,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发表于《音乐时空》。在这六篇文章中分别以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角度来论述拉莫的和声理论是怎么样具体实践的。

在《拉莫的和声实践与音乐风格的嬗变》的这篇论文中所提及拉莫的和声实践,首先是介绍拉莫所处时代的思潮,从社会思潮切入主题,因为一个时代的环境会决定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其次从拉莫之前的和声理论发展的脉络来总结,然后举例介绍拉莫和声理论的本质。

通过对文献的历史回顾,国内关于拉莫和声实践的研究文献主要来自高等院校的硕士毕业论文和一些期刊,并且时间集中在21世纪早期。通过笔者的搜集整理和阅读这些文献来看,国内对拉莫和声实践的研究主要是从歌剧、羽管键琴、古钢琴三个方面来研究他的和声实践。这三个方面也是拉莫本人在个人的创作中取得最大成就的三个方面,所以说拉莫的和声理论还是非常具有实用性的,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拉莫和声理论的本体研究

在西方音乐中,和声是音乐本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拉莫在经历了一系列欧洲音乐理论家的所做的和声铺垫之后,拉莫的功能和声理论体系于17世纪80年代正式确立,并随后出版有专著《和声学》。他的音乐创作也都是在他的和声理论的基础上出发,实践性地运用到他所提出的理论,所以说实践离不开理论基础。目前在国内对拉莫和声理论本体研究的专家学者并不算多,甚至可以用较少来形容。在我收集到的文献中一共有三篇文章对其进行了研究,分别是:《拉莫——近代和声理论的奠基人》(姚红卫,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拉莫的“功能化和声”理念的推演及在其作品中的运用》(孙履冰,2010年发表于《山东艺术学院学报》)、《拉莫和声理论产生背景与启示》(姚红卫, 发表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这三篇文章分别都是都以推介性的角度来介绍拉莫和声理论。

在《拉莫——近代和声理论的奠基人》的这篇文章中首先主要从拉莫所处时代音乐的实践、理论传统、主导风格特征这些角度去叙述。其次介绍拉莫和声理论的内容和意义。最后总结拉莫和声在和声发展史上的地位。而在第三章拉莫和声理论的内容中是分为和声的产生、和弦的构成、基础低音与和弦转位、终止、调性三支柱这五小点来介绍,再详细介绍了拉莫和声理论之后又对这些理论的提出对当时音乐发展有何意义进行了研究。最后学者姚红卫对拉莫得出一个结论——“近代和声理论的奠基人”。

在《拉莫的“功能化和声”理念的推演及在其作品中的运用》这篇文章中学者孙履冰也提出了“拉莫的和声理论在巴洛克时期直至整个西方和声理论体系中占据了不容小觑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对‘功能化和声理论体系的奠基作用”这个观点较之学者姚红卫的观点更为详细和具体。文章从“功能化和声”的起源与发展开始叙述,主要介绍拉莫的和声理论中的“功能化和声”这一重要的观点,介绍拉莫在他的《和声学基本原理》这一书中基于当时主调音乐的新风格,全面阐述论证了调性和弦及其根音与转位原理,并建立了基本的和声功能学说,使丰富的和声理论體系化,为现代音乐理论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学者姚红卫的《拉莫和声理论产生背景与启示》这篇文章首先介绍拉莫和声理论产生的背景,主要有文化背景和科学背景两个方面。其次说拉莫所处时代的音乐实践,有理论传统和主导风格特征两点。最后叙述拉莫和声理论产生的启示,主要有社会学、实践性、继承性。这篇文章主要也还是继承姚红卫学者之前的硕士学位论文而来,主要还是介绍性地向大家普及拉莫和声理论产生的背后的因素。

三、结语

目前,我国对于拉莫和声理论的研究依然面临许多的困难,如第一手资料的稀缺、语言文化的差异、中文译本的稀缺等都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梳理国内目前现有的关于拉莫和声理论的文献进行了较为浅显的综述。认为专家学者们普遍都是从现有传统的西方音乐史学的角度去研究拉莫的和声理论,以及参照一些拉莫本人所创作的作品,但从目前国内对其研究的现状来看我个人觉得不够深入和细致。不过这也与国内资料的匮乏有关,比如拉莫最著名的《和声学基本原理》一书国内都还未有译本,这本书原文为法文,目前据我所知有英文译本,所以说资料的匮乏也是限制研究发展的一重大因素。因此,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拉莫和声理论还是需要继续对其研究,要从深度和广度上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研究方向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述评与展望
大学生同辈群体研究的三个基本方向
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化课堂
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研究方向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自然语言的发展与研究
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探析
决策树技术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