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地方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工作质量的思考

2018-07-09施家春

创新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质量提升

施家春

摘 要:本文在简要介绍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影响评价工作质量的因素,地方开展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规范评价工作流程、建立完善评价咨询专家库、强化社会监督、评价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升科技成果评价工作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成果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1-36-3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1.009

Thinking about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Work Quality of the Third Parties of Loc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hi Jiachun

(Qujing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Qujing Yunnan 655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us of experimental work wher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re evaluated by the third party, Combining with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quality of eval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when this third-party experimental work is carried out in local areas. Besides, it put up with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valuation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by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 b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izing the evaluation work flows,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a consulting expert tank, reinforcing social supervision, developing an evaluation team and etc.

Key words: achievements evaluation; third-party evaluation organiz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科技成果评价是对科技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投入绩效考核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环节。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是指经科技部门认定,具备科技成果评价业务能力,能独立接受科技成果评价委托,有偿提供科技成果评价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或机构,依据科技部《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规定的评价程序、评价标准,从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可行性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委托者的成果水平或价值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判[1]。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有利于评价结果的公正、公开,能更好地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1 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评价以科技项目评审和科技成果鉴定为主,属于事后评估,鉴定的管理和组织部门是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成果评价需求日益旺盛,传统的科技成果评价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评价指标不明确、专家审查不合理、评价缺乏独立性、评价方式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已影响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10月,科技部发布《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和《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在全国选择12家机构开展了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试点工作。2016年6月,科技部正式廢止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要求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原则上不得进行组织科技成果评价工作,评价工作由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到2017年,各省及省以下的地、州、市都开展了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试点工作,各地试点评价机构做了大量研究、试点和探讨工作。2017年2月,云南省科技厅发布了《关于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机构试点的通知》,先后确定并公布了38家先行试点机构。曲靖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作为云南省第一批试点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在评价程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咨询专家库建设、评价方式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尤其在如何强化评价过程控制,提高成果评价工作质量和效率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

2 地方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在各地试点过程中,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面临诸多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方式单一,普遍采取以会议评价形式的“同行评议制”,在许多地方甚至被当成唯一的成果评价模式;二是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多数地方采用同一套评价指标,缺乏按照行业类别、不同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进行分类评价的标准,评价指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2];三是评价目的单一,地方科技成果评价委托者中,绝大多数申请评价的目的是申报地方科技进步奖或晋升职称,评价以水平评价为主,而以成果转移转化或科研绩效考核为目的的评价委托较少;四是评价咨询专家库建设滞后,专家数量少,专业结构不合理,更新不及时,遴选制度不合理;五是评价流程不规范,评价过程随意性强,形式审查只看送审材料名称,不看具体内容,评价材料没有提前送呈咨询专家,评价咨询专家审阅材料不认真,委托者代拟评价结论等;六是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无论是对第三方评价机构还是咨询专家,评价会议结束就代表评价工作结束,评价结论中滥用“国际领先”“国内领先”等水平结论,许多评价工作流于形式,科技成果评价结果公示不到位;七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由于第三方评价工作开展试点时间不长,第三方评价机构数量少,评价负责人、审查人和评价参与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服务能力弱。

3 提升地方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质量的对策

科技成果评价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科技成果评价报告中,科技成果评价报告是整个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影响科技成果评价工作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评价方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流程,以及科技成果评价的各参与方(成果评价委托方、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负责人、评价咨询专家)等。科技成果评价质量控制贯穿于评价的全过程,无论哪一环节做得不到位,评价结果都会出现偏差。只有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才能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评价的质量和水平。

3.1 建立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目前各地普遍采用科技部《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中规定的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社会公益类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3个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但在实际操作中,科技部的评价指标过于笼统。随着地方科技成果奖励逐步取消,以申报科技奖励为目的的成果评价将会越来越少,基于科研绩效考核和成果转移转化为目的的成果评价则会大幅增长,构建门类齐全、科学可行的成果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针对不同类型科技成果和不同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指标的侧重点和指标加权系数。如项目绩效考核重点侧重于经费使用情况、知识产权产出、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为目的的科技成果评价侧重于技术的可重现性、产业化程度、经济社会效益等情况。

3.2 改进评价方式方法。评价方式上,除采用会议评价、通讯评价等常规方式外,针对部分科技成果还应增加实地考察等方式,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评价方法上,可综合或选择性地应用德尔菲法、专利价值评估法、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知识图谱分析法等方法,与评价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对科技成果做出定量和定性判断。

3.3 规范评价工作流程。规范严谨的评价工作流程是保证成果评价工作公正、公开的基础。评价流程可详细划分为评价申请咨询、受理形式审查、签订评价委托书、遴选评价咨询专家、评价材料技术审查及补充材料、召开成果评价会议、撰写审核评价报告、评价结果公示、资料归档9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大量细致的工作:在申请咨询阶段,评价负责人要了解委托者的评价目的、有关内容,详细说明评价流程、评价材料撰写要求等内容。受理形式审查阶段则要求评价机构指定相应评价负责人对评价材料是否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进行判断,符合要求的对其材料完整性进行形式审查,提出修改意见;不符合要求的当面拒绝评价委托。签订评价委托书时,要明确评价目的、评价形式、评价工作计划、评价报告形式和数量、费用及支付方式等内容,委托单位还应签署成果评价工作知情书。遴选评价咨询专家阶段要防止评价主体错位,杜绝由申请单位自行聘请评价专家,第三方评价机构遴选评价专家时注意专业要对口,从专家库中随机产生,实行相关利益和利害关系人回避制度,专家以5~7人为宜,部分重大成果可以扩大到9~11人。评价材料技术审查及补充材料阶段主要对成果采取的关键技术、解决的技术难题、创新点、转化应用等情况进行审查,查看科技查新报告、质量检测报告、申请专利情况等定量评价标准的完整性,提出补充要求。召开成果评价会议,会前评价机构要提前把评价材料送呈评价咨询专家审阅,评价前要深入了解每个专家对成果及其行业的熟悉程度以及对评价指标的熟悉程度,每个专家的综合意见既要指出成果的创新性,又要指出成果的缺陷和不足;评分过程要对照评价指标,不能乱打分;要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作用,采用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事先对同类成果的技术拥有方、技术水平、技术壁垒、产业化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为评价专家提供决策参考,使成果评价更加专业、公正[3]。撰写审核评价报告阶段,评价负责人在综合咨询专家意见时,要充分分析每个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然后进行汇总,并结合评价人员的初审意见及检索结果形成评价报告的初稿,防止由委托单位代拟评价结论的情况;审查人员要根据审查要点,对报告进行逐项审核,报告经审核无误后,交评价负责人签发;评价结论可分为分项结论和综合结论,结论要有数据和资料支撑,语言表述应科学、严谨、准确。评价结束后,评价结论、评价机构名称、评价咨询专家名单应当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公示。最后进行资料归档,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评价委托书、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知情书、科技成果评价报告、科技成果专家评分表、科技成果评价申请表、科技成果工作报告、科技成果技术报告、科技查新報告、应用证明及相关附件。

3.4 建立和维护好评价咨询专家库。评价咨询专家是科技成果评价的智力支撑,也是保证评价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第三方评价机构要整合区域内外专家资源,建立由技术、产业、经济、管理、科技信息等领域专家构成的科技成果评价咨询专家库,定期对咨询专家库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咨询专家数量充足,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专家信息准确无误。

3.5 建立完善评价监督及公示制度。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机构及其工作的监督与管理。第三方评价机构要建立专家资格审查制度和专家个人信用档案,及时在互联网及相关媒体上公示科技成果评价过程、标准及结果。对公示的科技成果,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有权监督并提出异议,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对有争议或有问题的成果,由审核机构负责调查处理,有错必纠。对通过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骗取的评价,予以撤销,还应追究法律和纪律责任,维护科技成果评价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4]。

3.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各地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健全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资格认证制度和评价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制度,评价机构要加强对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评价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材料撰写及审核能力、综合评价结论形成能力和职业道德,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评价服务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边全乐,杨韵龙.论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制度的构建[J].农学学报,2014(8):118-124.

[2] 乔德华.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建设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6(10):39-44.

[3] 时彦华,陈洪梅,范容.苏州市科技成果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9):1-3.

[4] 申轶男,张超,王靖元,等.我国科技成果商业化评估机制初探[J].金属世界,2016(1):4-8.

猜你喜欢

质量提升
基于推动质量提升的学术期刊评价形式探讨
农村教研新体系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如何提升初中英语交流互动的质量
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采油厂适应新形势跨越极寒期实现提质增效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单位工作效率质量提升中机关管理程序的重要性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 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