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黄河大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

2018-07-09

城市地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铁桥左宗棠兰州

甘肃兰州历来是中国东西部的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地,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这个交通枢纽上的巨大障碍,民间素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据明人徐兰的《河桥记》记载,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为了解决渡河问题,一个名叫杨廉的兰州军官在黄河上把20多艘大船用绳锁连接,船下以石鳖固定,船上加盖木板、栏杆,并在桥南北两岸各立一根大铁柱和6根木柱,以铁链将浮桥固定,是为“镇远浮桥”。

历经500多年的风风雨雨,镇远浮桥一直扼守着兰州的要津,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然而,遇到大洪水和冰凌时,浮桥上常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惨剧;冬季黄河封冻时,浮桥还必须拆除,车马均在冰上通行……进入20世纪后,走向末路的清廷开始实行新政,兴起了洋务运动,从而为建设新的黄河大桥提供了历史契机。其中,甘肃洋务运动最具代表性的一项成果,当属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兰州黄河铁桥。

边疆大臣左宗棠的遗憾

黄河流进甘肃后,各种形制的桥,比如铁桥、吊桥、索桥、公路桥、铁路桥等,使这里成了黄河桥的巨型展览馆。在甘肃境内,既有黄河上最古老的索桥——靖远县境内的古索桥,也有永靖县境内炳灵寺附近的飞桥——一座伸臂木梁桥;既有唐代在靖远境内架设的乌兰木桥,也有宋朝和西夏交战时在兰州金城关附近架设的浮桥……细数起来,甘肃境内拥有大大小小近60座黄河桥。

在甘肃境内大大小小的黄河桥中,兰州黄河铁桥是当之无愧的代表。这座铁桥是现代工业原料——钢铁走进黄河古老桥梁形制的开篇之作。无论是当年笔者求学兰州时第一次激动地站在这里留影,还是工作期间一次次在黄昏时漫步于此,那道横卧在滔滔河水上的铁桥,总让我想起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的一句诗:“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可以说,这只最先飞越黄河的巨大铁鸟,百年来身形不变,为兰州做出的贡献也一直不变。

其实,在兰州黄河铁桥出现之前,连接兰州城南北的镇远浮桥就已存在了,该桥今尚存建桥所用的“将军铁柱”一根,其高达3米,重约数吨,上有“洪武九年”字样。关于这座桥,晚清刑部主事的吴可读曾撰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天险化康衢,直如海市楼中,现不住法;河壖开画本,安得云梯关外,作如是观。”这种情况直到兰州黄河铁桥出现后才得以改变,而这场改变跟一位晚清时期洋务运动中的大臣有关,他就是左宗棠。

1872年,左宗棠(1812—1885)带着收复新疆、平定分裂分子阿古柏叛乱的使命来到了兰州。望着眼前这个落后的西北内陆城市,他萌生了在此继续推行洋务运动的雄心。当他在兰州市通远门外(今畅家巷路南)绰起第一锹奠定基土后,这里便开始了兰州制造局的建设。兰州制造局的工匠是从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招募而来的,局务工作由提督总兵赖力主持。在这位聪明过人的广东人的积极努力下,经过全体工人的精心研制,兰州制造局制造的后膛七响快枪、螺丝大炮、车轮来复后膛炮等产品,精巧灵活,其技术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水准。但是,这些武器及其他军用品需要渡过黄河,经过河西走廊才能运往新疆。这时,出任清政府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的左宗棠,眼见新疆局势日益严峻,大批新制的先进武器却无法从兰州运出,被横亘在前的滔滔黄河水拦住,便上书清政府,请求修建一座能运输大批军需的现代桥梁。

下图:雁滩黄河大桥位于兰州市区东部,桥面宽31米,全长816米,享有兰州黄河“第一彩虹桥”的美誉。

左右页图:深安大桥南起兰州市西固区深沟桥,横跨黄河连通北岸的安宁区,全长1320米,是兰州第13座跨河大桥,也是首座全互通全立交景观桥。

鉴于中国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左宗棠秘密派人和德国商人福克接触,协商在兰州境内的黄河上修桥事宜。然而,福克列出的预算款项是60万两白银,这个天文数字立刻打消了这位边疆大臣的修桥梦想,成为他心中一个巨大的遗憾……

中国近代史上的创举

1905年夏天,德国巨商泰来洋行的经理喀佑斯从天津前往兰州旅行时,获知了中方想要修桥的消息,并对此表示出了兴趣。当时,正在兰州总办甘肃洋务局的兰州道彭英甲等人见机行事,立刻安排会见了喀佑斯,就修建黄河桥的事宜进行了协商。1906年,黄河铁桥工程启动后,修桥所需的钢材构件、水泥和机具设备等,均从德国购置。隔年的5月份,这些德国产品全部通过海运抵达天津。

1907年的春天,天津港突然出现了很多操着甘肃口音的人。作为甘肃洋务局组织的运输人员,他们负责将建桥设备经京奉铁路运到北平丰台火车站,再由丰台经京汉铁路运往河南新乡火车站。离开新乡后,这些设备开始由马车装载运往兰州。为此,甘肃洋务局在沿途都设置了材料接运委员会。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兰州有一个叫王新年的铁轮大车户,专门在天津定制了一批六轮和四轮大车,再加上他的40辆旧式大车,共同投入到这批特殊货物从西安到兰州的运输工作中……这些来自海外的特殊货物,从天津启程后开始了长达10个月、辗转上千公里的长途之旅,浩浩荡荡地穿行过我国的华北、华中和西北地区,堪称中国交通运输史上绝妙的一笔。

1908年4月10日上午,鞭炮声响彻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和金城关前,甘肃布政使和甘肃洋务局、德国泰来洋行等部门的有关人士聚集在黄河边,两岸还挤满了兰州城的政商界名流和看热闹的民众,只为亲眼看到黄河上第一座铁桥的开工仪式。从这一天起,每天都会有上千名中国民工在这里施工,现场还有来自天津的工地技术负责人刘永起,以及负责监督现场施工的美国工程师满宝本、负责收管材料和统计施工进度的德国工程师德罗等“洋面孔”。

经过1年零4个月的紧张施工,1909年8月8日,耗去30多万两白银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宣告竣工。作为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兰州黄河铁桥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国外技术引进项目之一。这座铁桥的建成,既实现了左宗棠此前的梦想,也完成了兰州成为大西北交通枢纽城市的夙愿。更重要的是,兰州黄河铁桥的建成,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可供通行的历史。

“不到黄河桥,等于没来兰州”

1928年4月,时任甘肃省主席的刘郁芬,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在征得西北军政大员冯玉祥的同意后,他手书“中山桥”匾额,悬挂于铁桥南面的牌厦上,“第一桥”于是改名“中山桥”,并沿用至今。

历史上,中山桥的历程并不平坦。从1937年11月开始,日本飞机多次轰炸兰州。作为交通运输要道的中山铁桥,是苏联援华物资通道的咽喉要道,因此成为日本飞机首要的轰炸目标。1939年2月20日和23日,30多架敌机分批进犯兰州,在中国空军战斗机总队部总队长毛源初的指挥下,时任第17中队长的岑泽鎏当即率9架苏制驱逐机起飞,联合第15中队和苏联志愿队出战,击落敌机15架。正是由于岑泽鎏等空军志士的浴血护桥,才使得铁桥虽然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却始终傲然挺立于九曲黄河之上。

左右页图:夜幕降临后,中山桥霓彩变幻,波光流影,惹人沉醉。面对此情此景,让人想起当初左宗棠不得不放弃建桥计划时的巨大遗憾……

左右页图:兰州是全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一直就与跨河大桥密不可分。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多座新型现代大桥的建成,兰州已经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

1949年8月,溃退的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止解放军进军兰州而炸毁了铁桥,这是黄河铁桥自诞生起遭受到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严重损毁。后来,在解放军兰州军管会交通处的组织下,经过8天9夜的连续紧急抢修,同年的9月3日,解放军的部队和车辆在这座“英雄的桥梁”上通过。抢修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曾两次亲临现场视察慰问。桥梁修好后,彭德怀还特意在兰州澄清阁设宴,招待和表彰参与抢修铁桥的工程技术人员。

2006年6月10日,兰州中山桥跻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时下旅游愈发热门的时代,中山桥是连接黄河南岸兰州主城区和黄河北岸一些重要景点的纽带,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驻足留影,以至于产生了“不到黄河桥,等于没来兰州”的说法。

除了黄河铁桥,兰州市管辖的黄河区域内,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耸立着多座黄河大桥:位于黄河上游的第一座大型现代化斜拉式大桥——兰州银滩黄河大桥;继中山桥之后,兰州城区的第二座黄河大桥——七里河黄河大桥(竣工于1958年);兰州第一座大型跨河互通式立交桥——小西湖黄河大桥;兰州首座全互通全立交景观桥——深安大桥……

猜你喜欢

铁桥左宗棠兰州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被乞丐教训的左宗棠
暮年左宗棠
世界首座铁桥开始大修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铁桥
铁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