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2018-07-08王舜玮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语感培养策略

王舜玮

[摘 要]语感即阅读时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且能捕捉言外之意;写作时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与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呈现客观世界,真实诚恳地表达独特体验。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分析体会、吸收运用全过程的高度浓缩,是语文能力的核心部分,语感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文素养的高低。正如“乐感”“画面感”的培养,“语感”培养也是一种美感的培养,而散文语感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本文以初中语文苏教版教材中散文的不同内容和类别,研究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语感;培养策略

散文是行文相对自由而追求特定意境的一种文体,是最具人文情怀、最贴近生活的文学样式,它与时代的精神文化紧密联系,其鲜明的“工具性”使之成为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首选文章样式;散文的抒情哲思、写事论世反映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美学追求,也真实地反映了其置身时代的政治文化,而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认识客观世界,渴望输出内心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体验,散文浓郁的“人文性”使之成为初中学生运用语文的最佳文章样式。

初中语文苏教版教材中选取的散文主要以记叙性散文为主,从内容角度来看:有世俗风情类,有人文感怀类,有自然风景类,有托物言志类,有亲情类,如朱自清的《背影》,有哲理类,如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等,无论是哪种类别,散文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具体体现在内在情感的真实美和外在表现的形式美。初中生语感培养的主要途径应该也必须通过散文阅读与写作教学,

一、通过散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意义

朱自清在《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中将散文定义为“闲话”,他认为散文能够松散自由地表达作者最直白的情感或思想,而心灵的呓语、唯美的意境和精美的语言是构成散文美(美文)的基本要素。賈平凹提出了“大散文观”,“强调散文的真情,有生活感,有史感,有美感”。他认为“真”是散文的基本特征,“真情实感,文章兴;浮艳虚假,文章衰”。以真情打动读者是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所以散文阅读与写作注重表达内心体验,而通过散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则应该立足于指导学生通过感知语意来体会感情,通过情感体验来领悟意境,通过情境再现来感知生活,通过真实抒写来表达情感。

二、通过散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

语感是以“潜意识”或“无意识”方式活动的语言意识,潜意识、无意识的语言能力即语感。只有建立起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人类才能将有意识的语言知识规则变成无意识的感觉(即语感),所以语感教学要求教师创设有效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氛围,指导学生进行长期的语言实践活动,采用多样的语言训练方式方法,让学生在语言意识与语言行为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

1.情感散文:紧扣文眼,情感体验

“文眼”,指的是文章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句,是文章的思想与艺术的焦点,读者往往能借助这些关键信息把握文脉、探索文意。而从“文眼”突破,以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视角去鉴赏作品,则不失为培养初中学生的情感类散文语感能力的有效方法。笔者在教学情感类散文时,帮助学生紧扣“文眼”,进行文本细读,同时抓住文中概括文章内容的凝练语句,理解它们与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进而指导学生欣赏借鉴作者巧设“文眼”的构思,品味情感散文的精妙笔法,并在自己写作的谋篇布局时模仿,以培养散文阅读与写作的语感能力。

2.写景散文:吟咏涵诵,感官体验

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景类散文,以精准华丽的用词、整散长短的句式、生动形象的修辞,尤其适合朗读教学。笔者带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诵形式,如配乐朗诵、画外音朗诵,独诵、对诵、集体诵,教师朗诵、学生朗诵、师生共读,等等。笔者常常指導学生用响亮的声音、清晰的语言、优美的体态,反复吟咏涵诵,细细品味语言,体会写景散文所描绘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体验写景散文带来的各种感官愉悦。

3.民俗散文:情境喚醒,审美体验

散文情境教学强调的“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散文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联系起来,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示等来渲染,让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感受并体会字里行间的优美旋律与情感气息,从而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进入文本所描写的情境,由已知的到未知的、由熟悉的到陌生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深入地理解文章。这种“情境唤醒”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审美体验,满足学生对美的精神追求,不失为民俗类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4.哲理散文:巧妙抒写,生活体验

哲理散文是以发表议论、阐发哲理为主的散文,常常通过想象与联想揭示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以启迪人生,往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以揭示真理。这种散文借用文字将抽象事理具象化,字里行间渗透着生命情趣和深邃哲思,因其深邃性和精辟性给读者带来了震撼心灵的审美效果。因此,哲理散文的语感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和质疑能力。

哲理散文的教学,可以从文本感知到逻辑思维介入,寻找作家作品和生命成长的契合点,让学生尝试作者的角色体验,透过文字的表象,动态多元理解,追求情感共鸣,把握文理真谛。也可以设计层递式问题,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形式的研讨,引领学生联系生活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真实抒写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及后续拓展的哲理思考。

综上所述,散文写人如见其形神,写景如身临其境,写情则感同身受,写理则意境深邃,散文中的客观再现,联结着人类心灵。散文所包含的生活世界立体多元,所展示的人生命运纷繁变幻。所以阅读经典散文不仅是思想碰撞,更多的是人生参悟,而散文写作则是在社会生活或自然图景中,更多地融合着主观情感。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紧扣文眼、设置情境、挖掘生活,以此来培养和丰富散文语感,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钱晓柳.批文入情——浅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J].成才之路,2010,(19).

[2]王丽娜.浅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3,(10).

[3]王世华.中学语文散文教学方法略谈[J].新课程,2010,(08).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语感培养策略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