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层次性教学实施要则
2018-07-08谢洪洲
谢洪洲
[摘 要]数学概念是构成知识体系的基础,学生只有切实地理解和掌握了数学概念,才能融会贯通地掌握数学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形成学习的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数学概念,但是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小学生 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好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实施和开展数学概念教学时要遵循从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将其分解为多个层次,先一层一层地认识,理解每一层表达的含义,然后再分析和综合各层次的内在联系,使其形成完整的易于掌握的知识。这就是小学数学概念的层次性教学。本文研究了小学数学概念层次性教学实施要则。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层次性;要则
数学概念是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概念既是性质、法则等的组成部分,又是进行数学判断的重要依据。从思维的角度来看,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优化数学概念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教学质量都有极其重要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概念层次性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 转变观念,确立概念教学的新意识
“题型教学”、“題海战术”式的应试教育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为此,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确立概念教学的新意识。
1.传统教学的弊端。传统教学忽视理解的层次性,侧重于交代知识的结论,不重视让学生掌握概念的形成过程,不引导学生通过类比、鉴别等方法来对比概念,而是一味强调学生靠“记忆”直接去解题,这种急于求成,企图“毕其功于一役”的方法,造成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囫囵吞枣”、“食而不化”的局面,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2.概念理解的层次性。理解一个数学概念,需分层次递进,一个数学概念的理解应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直接性理解,即对数学语言、符号的表面理解,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能识别概念的语言描述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能直接找出肯定的实例或否定的反例等。(2)解释性理解,即通过新旧数学概念异同的辨析,对数学概念内在联系的理解,能理解概念间上位、下位、同位关系,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把握概念产生的过程,揭示概念间的联系等。(3)推断性理解,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能对有关数学对象作出个人的推断。(4)创造性理解,能摆脱有关材料的束缚,对数学概念提出创造性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加深概念的理解
“只顾练习,不顾理解”、“重视机械性模仿,忽视创造性解题”是教学急功近利的行为,这种方法不利于概念的理解和巩固,不仅影响学生對数学概念的形成,而且会影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一个数学概念的建立和形成,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因而在概念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和参与理解概念。
1.创设直观情境,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在引入概念中,要创设直观情境,借助于形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促进概念的理解,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2.创设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思维能力。数学中每个重要概念的引入与定义,几乎都历经长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创造的漫长过程,这个探索过程中蕴含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抓住方法的精神实质,精心组织设计,引导学生领悟形成概念的方法,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亢奋状态,增强学生的内在活力,使学生成为自觉主动学习的主体。
3.创设类比情境,提高概念的辨析能力。任何数学概念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而一个概念常常与一些相关概念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因此要重视概念的适用范围,采用相近概念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讨论,就会使学生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或通过创设类比情境,逐渐引出概念,理解定义的合理性。抓住概念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新旧概念的对比,形成正确的概念。
4.创设猜测情境,深化概念的应用。在教学中,创设“猜测”、“故错”情境,诱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争论中深刻理解概念,同时提高应用概念的能力。
5.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三、分层实施,深化概念教学
1.浅化阶段。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即通过具体的数、式或运算,使学生形成对数学概念的初步印象。把复杂的概念简单化,分解为若干个简单部分,使学生通过对各部分的理解来完成对整体概念的理解。
2.变异阶段。改变概念的内涵,使学生从较高的层次上正确把握概念的外延,从而形成对数学对象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通过改变与概念有关但非概念内涵的某些因素,可以使学生认清概念本质,从而形成对数学概念的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3.应用阶段。用所学的数学概念解题,这是概念理解的最高层次 只有对数学概念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才能形成利用概念的自觉性。只有对数学概念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才能准确地利用概念进行解题。
四、有效巩固概念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使学生熟记并灵活地运用概念。我认为概念的记忆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加强练习,及时复习并做归纳整理,对巩固概念具有特殊意义。
1.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
2.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3.以“实践操作”让学生经历概念、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在一些“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动手探索、参与实践,经历数学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建构”。
总之,进行分层次的数学概念教学,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推动思维多层面逐步深入地发展,使学生知识和能力不断升华,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21-22.
[2]熊玲.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体会[J].新课程(中),2011(0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