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2018-07-07杨丛
杨丛
摘 要: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贯穿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本文以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为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利用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免疫系统考点,并在校公开课上应用,根据教学效果总结该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创设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在课程改革以及教育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建构主义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而提出的,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缩小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实现学习广泛而灵活的迁移。
2高三一轮复习的特点
高三复习课与新授课和阶段检测复习课不同,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与再现,而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学生只有建立知识主线,才能灵活地解决问题。因此高三一轮复习重在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理清学科主线。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免疫调节”
3.1“免疫调节”在高考生物中的地位
“免疫调节”高考说明的考试要求为:综合理解运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历届高考試题多以选择题、图解形式出现,试题常与生活实际中的病例相结合,着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识图、综合运用等多方面的能力。
3.2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第一环节导入通过一个思考题,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导入主题,并得出免疫系统的功能。
第二环节情境创设“侵犯与反击——一群病毒的末日”
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个以人为宿主的病毒,你想寄生于人体内,需要冲破哪些障碍,受到哪些攻击?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得出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的三道防线。学生主动回答病毒在每一道防线可能遇到的攻击。
第三环节构建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知识框架。
教师引导:前两道防线是否只针对该病毒起作用,与第三道防线有什么区别?
学生提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过渡:大多数病毒进入内环境后,要经历哪种特异性免疫,为什么?少数病毒进入细胞后,又要经历哪种,过程如何?
第四环节构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模型。
学生活动:构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知识模型,并展示构建结果。
学生点评,教师纠正、讲解和补充。
第五环节——总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涉及的物质和细胞以及他们的特点、功能。此环节重在帮助学生主动回忆高考考点,比如抗原、抗体的考点。将涉及的物质、细胞和器官进行分类,得出本节课第二部分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构建免疫系统组成的概念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第六环节——学生总结归纳免疫的概念,并分析“异己”成分。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中的应用——“免疫调节”教学模式评价
4.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文通过建构主义思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将零碎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在复杂环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高三的复习效率。
4.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
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融入真实的探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针对本课知识点多而分散、概念模糊、线索不清晰等特点,此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围绕主题讨论的过程中,对认知结构中的知识进行重组,有利于知识的综合和延伸并建立一条清晰的主线。
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可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4.3不足之处
学生可以围绕本节课重难点展开讨论,但课堂时间有限,有些问题解决不了,还有一些发散性问题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这就给老师提出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2-183.
[2]于华会,孙波.2013谈高三生物学复习中的几点做法与体会[J].生物学教学,38(12):20-22.
[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