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院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思路与方法研究
2018-07-07李晓琴
内容摘要:语文学科在任何院校中都属于基础学科,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类院校更应该重视语文学科教学,因为这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人文素养息息相关。加强对师范类院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思路及方法研究能够为师范类院校语文教学提供科学指引。本文从介绍师范类院校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基本思路出发,进一步探寻有效的培养师范类院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师范类院校 语文素养 培养思路 方法
科学的思路是开展师范类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要前提,从基本思路中可以影射出师范类院校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基于此,研究师范类院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方法,并与新时期师范院校教学大纲相契合,方能满足现代师范类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需求。
一.师范类院校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基本思路
(一)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是前提
语文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提升的基本前提,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基本认知,只有在获得全面的语文基础知识之后才能进行技能提升训练。因此,师范类院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首先要将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作为基本思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本语法和技法,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积累语言是必要手段
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日常积累,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过程,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质变的前提。师范类院校需从日常生活出发,注重将语言积累渗透进日常生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及开设选修课等,在充实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与自身生活更为贴合的阅读教材,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新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提升语言技能熟练度是目标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升语言技能熟练度,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应该重视自身语言技能的训练,因为这是构成语文素养的关键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识字技能、阅读技能、口头交际技能等。师范类院校要秉承提升语言技能熟练度是教学目标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辅助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师范类院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语文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阅读习惯、写作习惯等,这些习惯都要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上。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师范类院校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确保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下发挥语文学习的创造性。
(五)培养深层次的文化素养以及高雅的举止是终极目的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文化素养以及高雅的举止。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时要关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拥有大方高雅的举止谈吐,发挥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内涵。
二.提升师范类院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方法
(一)注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善
衡量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的参与度,包括课前、课上与课后。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信息化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则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使学生转变为课堂主体。信息化的高职语文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可随时使用的教学资料和信息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重复使用和学习,为学生参与课堂提供了教学资源基础。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交互式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逐渐增多,且交流更加便利,教师通过开发有针对性的语文知识交流平台帮助学生获得课前帮助和答疑,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由于学生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成为主体,进而激发了学生“我要学”的学习主动性,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和通过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语文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恰当引导,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作者情感,实现更深层次的意义建构。
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授课,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较低,课堂气氛不活跃。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更强调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使用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课堂自由度更高,教师可采取学生自我阐述和相互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带领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以提高课堂活跃度,激发学生思考。师范类院校的语文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往往采用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听取,加之语文教学对于现代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缺失热情与兴趣,直接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师范类院校应立足于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根据语文素养能力要求对课堂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课堂、写作能力训练课堂、中外名著分享课堂等,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凭借多样化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语文课外的教学提升模式的构建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将眼光延伸到语文教学的课外课堂,教学课堂时夯实语文基础知识,而课外课堂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补充方式。教学课堂被称为第一课堂,课外学习被称为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知识延伸要在第一课堂内容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加深对课堂内容的认知,同时又能提升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效拓展语文教学内容。课外延伸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开展专题讲座或知识竞赛类活动等,制定相应的主题,使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外活动中,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课外活动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应注重第二课堂即课外课堂的构建,通过在课上推荐相关优秀文学作品的形式让感兴趣的同學通过网络搜寻和欣赏。此外,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交流网站等,还可自建班级文学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学兴趣和课外学习的参与度。
(三)完善提高语文素养的培育体系
师范类院校的语文科目教师要认识到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提高语文素养的培育体系,将语文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譬如可以建立专门的语文兴趣社团,并建立专门的语文素养评价体系,对学生日常的相关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从而衡量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其中,建立人文类的社团组织是语文素养培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要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信息资源是指在网络中可自由获得、可共享的资源,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即语文教学信息资源。在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检索和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高职语文教师应充分把握课本知识和网络教学资源的连接,确保信息资源利用度高且针对性强。
信息技术是支撑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技术媒介,信息技术包括技术软件如WPS、PPT等,还包括技术手段如视频技术、影音技术等,此外还包括信息技术媒介如电脑、电视、录音机等。高职语文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时,应根据课本内容要求,使用恰当的信息技手段呈现将课本内容呈现出来。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最为常用的教学手段,以形象直观的音视频展现学习内容,极大了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师范类院校语文教学可依托现代网络媒体,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立体化形象知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建立语文兴趣交流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即时交互平台。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授课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备课,将课本内容和信息化资源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并呈现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教师在备课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听课需求和对课内及课外知识的需求,可建立专门的信息化教学沟通平台,通过运营微信公众号、建班级群等形式实现教师和学生的高效交流与反馈。教师可通过在线搜集学生建议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并制作好导学单、课件、微视频等,要注重课堂討论环节的设置,确保信息化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时要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在科学的教学目标指引下寻求语文素养培养的基本思路。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师范类院校要从完善教学模式、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系等方面出发建立全面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孟宪珍.论核心素养下的师范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4).
[2]张小明.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网络语文素养的提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06).
(作者介绍:李晓琴,贵州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