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微
2018-07-07杨汉权
杨汉权
摘 要:语文课程应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从减轻学生思想负担、鼓励学生敢问,掌控问题难度、促使学生乐问,打破学生思维定式、激发学生善问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题意识;敢问;乐问;善问;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7-0034-01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教学形态,真正让课堂变成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减轻学生思想负担,鼓励学生敢问
明人陈献章有过精辟的论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能打破迷信,疑能增进兴趣,疑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要学到知识,会学知识,大胆质疑是关键。但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意识越来越强,害怕自己提的问题过于浅显落俗而遭人讥讽,因而顾虑重重,沉默应对。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即使学生提的问题比较肤浅,缺少深度,教师也不能简单否定,而是应给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感到被老师尊重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放下思想包袱,积极提问了。
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提问,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每人至少提出两个问题,然后分类由学生解答,教师再加以点拨。刚开始,学生所提的问题主要是字词,或照抄课后的练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地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丰富起来了。例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学生就提出了两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愚公本来就很愚蠢,不去搬家而去移山,况且还要连累子子孙孙,为什么还说‘愚公不愚呢?”“如果土石把渤海填起来了,这么多的水怎么办?”敢问是会问的前提,学生一旦克服怕问的心理,课堂就不再是一潭死水。
二、掌控问题难度,促使学生乐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解答能力,精心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会因无趣而丧失探究兴趣;如果问题超过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会因无能为力而放弃探究。因此,让中等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让优生“踮着脚尖”能摘到苹果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例如,讲授《变色龙》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评价警官奥楚蔑洛夫”,然而学生一脸茫然,教师意识到问题太笼统了,便改变问法,把它分为几个小问题:(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奥楚蔑洛夫态度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3)奥楚蔑洛夫身上有没有始终不变的东西?由于问题具体,学生不仅水到渠成地认识了奥楚蔑洛夫,而且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见,教师应在课堂上设计适度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作答,并在答题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会不断追求新的成功,不断产生新问题、新见解,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三、打破学生思维定式,激发学生善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形象地说明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思维就各异,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能够为自己的观点找出恰当的证据,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因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讨和发现创新的能力。例如,《孔乙己》中有一个细节: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穿的是长衫,第二次出场时穿的却是破夹袄,那么问题来了:他的长衫哪儿去了?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有人说,被丁举人撕烂了,他骂孔乙己不配穿長衫,丢尽了读书人的脸;有人说,被他撕来包扎断腿了;有人说,被他卖了喝酒了;有人说,孔乙己自己觉悟了,脱掉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说法不无道理,教师都给予了肯定。有时,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是思维的碰撞,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角度思考问题。不拘泥于一个答案是创新的前提,是学生善问的关键,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核心所在。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减轻学生思想负担,鼓励学生敢问,掌控问题难度,促使学生乐问,打破学生思维定式,激发学生善问。诚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绝非仅有以上几种方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引起更多教育者的关注,语文课堂教学也会变成师生平等对话的互动过程。
参考文献:
[1]吴惠琼.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学课程资源,2017(05).
[2]俞美蓉.把“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初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