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声理念引入潮剧唱腔的探索

2018-07-06普敏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潮剧唱腔

普敏

摘要:潮剧自宋元以来发展至今,在演唱上依然存在许多企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合理的借鉴现代声乐发声理念,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尤为重要。

关键词:潮剧;唱腔;聲乐

一、潮剧介绍

潮剧是潮汕地区特有的剧种,历史悠久、传承完好。其特有的唱腔和独特的音韵深得当地人民与海外乡亲的喜爱。由于历史传承方式的封闭性与学习方式的局限性导致潮剧在演唱发声方法上存在不少问题。现代声乐教学体系的科学与完善为之提供了丰富的滋养。认识现代声乐教学理念并为潮剧提供参考与借鉴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潮州地区,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流布在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台湾、香港、上海,以及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讲潮州话的华侨、华裔聚居的地区。潮剧的演出场所主要与当地潮州的民风民俗息息相关,但凡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节日庆典、祭祀拜老爷等活动都能见到潮剧的身影。潮剧由于是用潮州本土语言演唱,音乐风格与潮州人民的性格、习性、文化品位交互融合,是老百姓最为喜爱艺术形态之一。

潮剧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是一个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主要吸收了弋阳腔、昆曲、梆子、皮黄等剧种的一些艺术营养,结合本地传统民间艺术,如潮语、潮州音乐、潮州歌册、潮绣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南戏流传到现潮汕地区之后,潮州艺人曾用潮州方言演唱,由于语音、语调上的不同,使原有的曲调起了变化,同时还吸收潮州的民间音乐、小调等,从而在南戏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声腔——潮腔。

经过明清的发展之后,潮剧在近代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抗日战争时期,潮剧处于衰落阶段,原先多个班社,到此时寥寥无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艺得到重视,潮剧又得以复兴。“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剧团被解散,直至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才得到恢复。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种新娱乐方式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潮剧同其他中国传统戏曲一样,在艰难中前进,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二、潮剧唱腔的特色

潮剧的角色很多。明代为生、旦、贴、外、丑、末、净七行。而且每一种还有不同类型。俗语用“四生、八旦、十六老阿兄”来形容一个演员阵容齐全的标准。四生:小生、老生、花(丑)生。武生;八旦:乌衫旦、闺门旦、彩罗衣旦、武旦、刀马旦、老旦、丑旦(女丑)。“老阿兄,是指在剧中扮演各种杂角。

从表演上来看,潮剧的角色行当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生旦戏《扫窗会》被誉为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典型代表;潮剧丑角分为十类,其中项衫丑的扇子功蜚声南北,为世所称。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界享有盛誉。

潮剧在过去一直实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儿童艺人担任,这些艺人长大后,声音改变,即被淘汰,这一体制严重阻碍潮剧艺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童伶制,并在各方面锐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使潮剧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潮剧唱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唱腔的用调上。曲牌唱腔或对偶曲唱腔一般都应用四种调即[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三五调]、[反线调],此外还有[锁南枝]调、[斗鹌鹑]调,以及犯腔犯调。潮剧演唱用真声,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唱腔是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联和体制,至今仍保留着一唱众合(帮腔),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很强。早期潮剧的“帮声”,即登台演员唱至最精彩片段时后台众声“齐唱”相和的现象,在其他戏曲中甚为少见,是潮剧的特点之一。

三、潮剧演唱要解决科学发声问题

潮剧演唱的发音以潮州方音为主要语音。潮州语音在潮汕各县之间或在县内的各乡村城镇之间都存在着某些差异,这是历史上形成的地域语音习惯,在生活交际上不成为问题。但是作舞台唱念的语音,就有必要规定一种各地域都能接受的标准语音。

目前潮剧舞台上常用的语音,不单纯是潮安县语音、潮州市语音、揭阳市语音或澄海市语音,更不是那一个县内的某一乡村的语音,而是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逐步地形成了一套既适应于潮剧艺术而又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的语音,这就是潮剧舞台上比较统一和规范的特有的语音。

潮州语音在发音时,声调比普通话较低,分为上四声和下四声而成为八声(普通话只有四声)。从八声的变化看,每一个声的高低、长短、顿挫、滑动都有严格细致的区别,形成了八个不同的声调,也就是常说的字调,在运用时要依据词意的不同,作合理恰切的变动,才能使字音清楚,词意明白。非潮州人一般较难掌握此发音的变化法则。

因此,要演唱好潮剧,首先要做到科学发声所要求的咬字、吐字问题。要对潮州字音的八个音调进行仔细辨别,咬清字头、捋顺字腹、收好字尾。在字词的理解与发音上做到娴熟自如,如果咬字不清,观众听其演唱就不知所云,不知道唱的内容是什么,也不能让观众对作品、对剧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不能引导观众进入剧情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潮剧演唱中有的演员在气息的控制方面不能科学合理地呼吸与分配气息,任何一门以唱为表演形式的艺术门类,对于气息都是十分讲究的。现代声乐的发声方法中把发声练习中的呼吸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与胸腹式联合呼吸三种。科学合理地呼吸方式与合理的气息运用对潮剧演员的演唱大有裨益。已故著名艺人林和忍老先生经常指导学生要用“肚内暗力”;黄玉斗老先生指出唱曲要用丹田来顶替喉头的紧张活动;八十岁高龄的卢吟词老先生说:“唱曲要落丹田。有丹田才算得法。唱曲无丹田,高音唱不起,低音唱不落。”还有洪妙老师傅,由于歌唱的基本功扎实,八十岁高龄了仍气息深沉充沛、控制自如、发音明亮、永葆艺术青春。大多老一代艺术家们学艺的经历都比较类似,师傅传徒弟口传心授式的学习方式使得徒弟们技艺精湛、非常娴熟。但忽略了一个问题: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唱、这么唱到底是否科学?所以,现代的潮剧演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能走老艺人学习老路,要让他们学的明白、学得深入、学有所思、学有所创。要明白科学发声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只有懂得了科学、正确地、自如地运用呼吸方法,声带的保护才能在演员自发自省的觉悟中得到保障,艺术生命力才能恒长久远。

新中国建立后,接收过西方音乐理论或音乐表演技能训练的音乐工作者开始进入潮剧社团,在发声方法与教授声训上或多或少多少会给演员带来一些新的影响。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年、青年一代的音乐学子们远赴他乡接受正规的音乐学习,一批又一批音乐贤才回到潮州,带回了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与此同时,潮剧演员们与这些音乐贤才的交流也没有停歇。及时几十年过去了,潮剧演唱发声方法上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声音的运用上有些演员已能运用比较新的发声方法并融于演唱之中,使演唱产生了新的色彩与效果,有的行当声型也正在逐步建立完善。从蛮荒式自由传承到传承中的发展创新,从本色直嗓到科学规范的发声演唱,潮剧声腔正以全新的面貌行进在新时代的主旋律中,愿潮剧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猜你喜欢

潮剧唱腔
姚璇秋:潮水不尽 潮声不息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浅谈藏族唱腔美学在合唱作品中的应用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潮剧演出团队与潮剧兴衰嬗变研究
论潮剧的活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