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扬州大明寺素菜的特点

2018-07-06闻明

商情 2018年23期
关键词:素菜寺院素食

闻明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脂肪、蛋白脂、糖分摄入过多,而运动减少,从而造成了营养过剩、营养失调。出现了肥胖症、脂肪肝等疾病后,人们开始反思,寻找新的膳食结构,平衡饮食。在这种趋势下,近年来,素食突然变成了一种全球性的时尚标签,一种全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素菜又回到了现代人的餐桌上,素菜馆也如雨后春笋涌现,很多人都以“素食主义”者自居。本文从我国素食的起源到发展,介绍了部分寺院菜的风味,以扬州大明寺素菜的特点探究了其加工工艺,并结合新的潮流对素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我国素食的起源和寺院菜的流派及其特点

1、素食的起源

我国民间素食风俗,早在先秦时就有了。自从佛教传人我国,汉族僧侣“持斋吃素”,寺院素食烹饪发展起来了。在人们饮食生活中别树一帜,推动了民间的素食风俗。寺院僧人平日早餐食粥,配以咸菜,午餐吃黄米饭、大烩菜,逢到“佛欢喜日”(佛教节日)办素席,吃香粳米饭。寺院的厨房,称为斋厨、香积厨,除供应和尚们的膳食外,还要为各地接踵而来的行脚僧解决就餐问题;香火旺盛的寺院,常年进香拜佛的施主、香客很多,寺院也要为他们供茶供饭,这样,促使斋厨素食烹调日趋讲究。

2、寺院菜的特点

素菜为中国饮食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时鲜为主,清幽素净,这是素食区别于荤食的显著特点。鲜爽素净的蔬菜,是人间真正有味的佳品。素食的另一个特点是花色繁多,制作考究。素菜的烹饪技艺主要在于色、香、味,而不在于形。因为最好的素菜在于素菜本身的特色,失去了固有的特色,也就不成其佳肴了。

3、宫观寺院菜的流派及特点

(1)江苏寺院菜

南朝80寺,江苏首府南京六朝时,高僧云集。梁武帝萧衍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弘扬佛法,尊崇僧尼,大兴佛寺,吃斋茹素,发明了面筋。一经皇帝提倡,各地效尤,素食之风盛行大江南北。

佛寺之菜与道家之菜之不同点在于:佛家菜重在”八戒”,消极防禁较多,道家菜重在”长生”,积极养生多,相同点在于均以素食为主。

江苏寺院素菜以风味区分,可为两大类。一类为本色素菜,保持原料的基本口味。第二类是仿荤菜,仿荤菜起初供俗家施主到寺中烧香还愿时食用,同时亦供原来荤食后来斋戒者食用。江苏仿荤菜历来有”荤菜有一样,素菜也有一样”的美誉。特别原是荤食者长期断荤,口淡无味,厌食净素(《水浒》鲁智深醉打山门原因之一)。

(2)东山五祖寺素菜

禅宗策源地。已有1300多年历史。寺内的传统名菜”三春一莲”、(煎春卷、烫春芽烧春菇、白莲汤),人们争相求食。由此不难想像,五祖寺素菜在历史上的红火景像。独到之处:历史悠久,根深基厚,深受禅宗教义的影响;深受楚乡烹调技艺的熏陶,保持着浓郁的鄂东乡土气息;工艺考究,用料单纯,注重本味,简中出奇。

(3)新都宝光寺素菜

宝光寺是四川佛教寺院。宝光寺素菜历史悠久,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多样,由纯素到仿荤,由寺内到寺外的发展过程。最初,寺内是以”罗汉菜”供僧从及居士们食用的。那时的军政要员、富商巨贾专程到宝光寺品尝素菜,一饱口福,引为乐事。宝光寺素菜淳美,具有川菜的独特风味。

(4)南普陀寺素菜

南普陀寺座落于厦门八大景之一”五老凌霄”下。南普陀寺素菜,不动荤腥,不掺假,彻底摒除”意杀”之念,独创了素菜素料、素菜素作、素菜素名的崭新格调,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南普陀寺素菜,质地纯美,色、香、形、器无一不佳,命名雅致动听。郭沫若品尝素菜时,写下:”我自舟山来,普陀又普陀。半月沉江底,千峰人眼窝。”,”半月沉江”点出”当归面筋汤”的绝妙形像,此菜由此得名。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将”丝雨菇云”略改菜名,以谐音”孤”字代替了”菇”使菜名更富有诗意。总而言之,南普陀寺素菜以制作细腻、造型精美、风味奇异迷人、命名极富诗情画意而令人叹为观止,给人以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

(5)杭州灵隐寺斋堂

灵隐寺,600多年的历史。创建初并不戒荤。为了迎合特殊专辟小灶,每年春节和秋节更为繁忙。斋食也不定价明码出售,实际上只是寺院对布施主的殷勤招待和答谢罢了。”灵隐斋堂”的素菜,继承寺院的素食传统,特点是:选料讲究;烹调精湛,刀工精细;调味独特。灵隐斋堂承办素席,能做300多种不同款式的净素佳肴和精美素食。此外,各种汤食和凉拌亦独具风味。

(6)武当山素菜

武当山为全真教派的发祥地。道徒在食饮上戒杀生,重清素,不吃荤腥,禁忌”五辛”,紫霄大殿真武神像两侧,竖着”荤酒回避”、”斋戒临坛”的篇额。道家蔬菜养生菜肴,是道家的主要菜品。我们日常生活中,工作、学习、运动等脑、体力劳动,离不开营养素的补给,由于我国千年来的合理饮食习惯,造就了我们从自然作物中吸取营养素的传统,其中我们主要摄取营养素的来源就是蔬菜提供的。武当山的药膳食疗方剂,既有古方,又有创新。每个菜品,根据药物、食物的性味归经,进行科学配伍,每个配方均附有功效可以选择使用;每个配方都有详细制作流程,以便厨师可以按部就班制作出美味的药膳佳肴;每个菜品都附有食法、宜忌,供大家辨证施膳。

二、大明寺的素菜認知和加工工艺

1、大明寺素菜历史悠久

扬州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蜀冈中峰。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即在此传经授戒,该寺因以名闻天下。大明寺素食起源于隋唐时期,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隋炀帝杨广曾在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到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两次在扬州大明寺设千人僧斋,使得扬州素食名噪一时成为时尚,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2、大明寺素菜制作工艺精湛

扬州大明寺素菜烹调技艺精湛。蔬菜:口味清淡、鲜香;仿荤菜:力求“形似、质似、味似”;各种风味小吃、点心更是种类繁多,色、香、味、型俱佳。但基本口味特色则是淮扬风味的又一体现,它以咸为主,咸中带甜,多汁多卤。

(1)特色原料及菜肴。扬州有些自己的特色原料,如皮鸡—为豆类制品的半成品,可经过2-3次再加工。利用这一特色原料形成了一些特色肴撰,如大明寺的“清风明月”(把皮鸡搅碎,经过煎、炯烹制后,其色、型、味均接近涨蛋,故又名素涨蛋)、白果仙皮(其中仙皮即为皮鸡)等。又如扬州方干,以其质地、色泽、口感为扬州又一特色品种,一块薄薄方干可批三十片不等,再切丝,配以菜心、香菇丝、胡萝卜丝、木耳丝等做成传统名菜“大煮干丝”。而鉴真素宴中的名菜“狮子头”更是选用大明寺自家所磨豆腐,豆腐以砧肉的形式成菜又有谁能出其左右。

(2)调味品丰富多彩。相对于荤菜原料来说,不可否认,素菜大多寡淡无味,使其为主料的肴撰要想如珍馐美味,难度较大,必须烹调得当。因而,在扬州寺院菜中调味品的使用也极广、极精,油一般使用色拉油,而今又引進素牛油、素黄油等。单使醋方面来说就有十来种不同口味,如香醋、白醋、陈醋、纯粮米醋、大红浙醋、苹果醋、香脂醋等。其用酱也很讲究,有各种辣酱、果酱、甜面酱以及豆瓣酱、腐乳酱等。现在,还引进了一些西式菜肴调味品如番茄酱、番茄沙司、辣酱油、咖喱粉(少用)等来做各式冷热菜肴。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其用汤,因其菜特点是多汁多卤,所以素汤的讲究几乎不亚于高汤,它一般用黄豆芽、香菇,豆油加上各类天然植物香料,文火吊制。其味浓鲜美,香气扑鼻,让人不能不啧啧称奇。

(3)仿荤菜的特色及加工工艺。仿荤菜肴为大明寺寺院菜的主要特色,在淮扬菜中独树一帜,驰名中外。很难想象面筋、腐竹、豆腐皮等经妙手一制,转眼变成了一只只色泽艳丽、肥嫩鲜美的鸡和鸭,竹笋可变成名贵的鱼翅,冬瓜瓤可变成莹洁的燕窝,木耳等可变成蓬莱海参,香菇则变成了鲜嫩的鳝肉……样样形态逼真,以假乱真。为了达到“形、质、味均似”这一效果,僧厨们总结出一般规律:鸡吃丝、鸭吃块、肉吃片、鱼吃段。大明寺对原料的选择经过不断改良也有了特殊的要求,例如在制作“顺风耳”(猪耳朵)时,曾选用冬笋做主料,但口感生硬,而现用核桃米(退皮),则大为改观,不仅形态弯曲自然,造型生动,难得的是口感也脆香。如苦瓜做成的“炸班指”,其断面与猪肠断面极其相象而被选用。在制作工序上亦有些技巧,如做“素酱鸭”,用稀麻布垫底,使素鸭表面好似有毛孔疙瘩而呈鸭皮状,鸭肉采取一层豆油皮,一层稀糊,这样红烧后既不板结,又有脂肪感。切开时,鸭丝俨然可见,尝一口,更有酱鸭的滋味,令人赞不绝口。

三、扬州大明寺素菜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来,素食已逐步为人所重视,甚至已有大量的素食主义倡导者,因为它基本上解决了人们日常必需的能量和部分蛋白质,并能提供多种必需的维生素以及钾、镁、钙、钼、铜、锰等矿物质。就扬州而言,由于其地理环境很优越,物产丰富程度自不必说,利用这一优势,扬州大明寺素菜不仅着眼于扬州,而且放眼于四海,在各个寺院之间存在宗教与饮食文化之间的交流,注重了饮食环境与气氛。例如若有若无的檀香,清例的古刹名茶,栩栩如生的瓜果雕刻和冷拼,更应了前人所谓的“细品清茶还有味,饱餐素食更无渣”审美感受。今后,随着扬州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来扬州瞻仰佛教古迹和旅游外宾的日渐增多,随着原料的发展、技艺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素食功能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不久的将来,扬州大明寺素菜将以其独具的魅力,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彬,佛教与中国素食文化,佛网文摘,2010年

[2]丁发文,尊重生命的佛教素食观,中国素食文化传播,2012年02月

[3]梅西亚(美国),素食者膳食指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4]朱江,《扬州饮食随想录》,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9月

猜你喜欢

素菜寺院素食
世界素食日
筷子
素食,一场席卷全球的绿色风暴
“仿荤素菜”的那些事
西班牙科学家3D打印“素食牛排”
宽恕
拜佛
荤素人生
“仿荤素菜”的那些事
素食主义 掀起GO Green饮食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