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在俄现状调查研究
2018-07-06仝璐瑶顾倩
仝璐瑶 顾倩
【摘要】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动,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与交往不断加强,中俄两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与沟通也越来越频繁。中国赴俄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中国留学生赴俄后要适应俄罗斯的环境,本文对赴俄中国留学生进行采访调查,收集数据资料分析,来了解赴俄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留学生 俄罗斯 跨文化适应
一、中国留学生在俄现状调查的必要性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以来,中俄两国交流越来越密切,教育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多。据史料记载,早在19世纪末,中国学生就早已开始到俄留学了。1948年,中国和俄罗斯的教育领域开始合作与交流,但是到了20世纪,中俄两国关系不稳定,在俄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及基本状况也大不相同。1966年,苏联为我国培育了近万名教育和科研专家,但当时中俄两国关系依然紧张,直至1983年才慢慢恢复正常关系。1992年12月,中俄两方签订了关于文化交流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文化合作协定》,协定涉及到了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很多领域,为中俄两国的教育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同时开启了新时期中俄高等教育交流的大门。21世纪以后,中俄两国关系逐渐友好,经济交流不断增强,2000年在中俄双方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框架下又成立了中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合作委员会。近年来,在互办中俄国家年、中俄语言年、中俄旅游年及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等国家层面合作互惠的积极推动下,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中俄两国互派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中俄两国关系的决速发展和稳定,推动了中国赴俄留学的趋势,中俄双边教育交流愈加活跃。
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对比起来,中国留学生觉得赴俄留学更符合他们的需求,这是因为在俄罗斯留学申请人学的门槛比较低,没有口语和专业的考试,并且学费和生活费用要比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要低,高校的教育水平比较高并且有着部分的优势特色专业。据悉中俄两国已商定,到2020年争取使双方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0万人。随着中国赴俄留学生的增多,在俄留学生适应状况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有必要对在俄留学生的适应状况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为以后赴俄的留学生提供经验,使中国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俄罗斯,有利于培育新一代人才。
二、中国留学生在俄现状调查研究情况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辅之以实地考察来获得数据,其中网上调查问卷有110份。本次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对象是在俄中国留学生,本课题选取范围是莫斯科、叶卡捷琳堡、喀山、皮亚季戈尔斯克四所城市,对在俄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研究。本项研究主要从人数规模、生源分布、学科分布、留学层次、未来职业规划、从环境适应、语言适应、交往适应、学习适应等方面进行研究。
本次调查表明在俄中国留学生规模大,生源北方学生比例大于南方,尤其东北三省和山东地区生源较多,留学生中大学生比例最大、研究生较少、高中生最少,大学生的比重约占79.09%,研究生约占18.18%,高中生仅占0.91%(如下图)。
研究显示,在俄中国留学生50%是来自国家或学校公派,49.09%是来源于家庭或个人自费。研究中发现中国赴俄留学生专业选择面略狭窄,重文科、轻理科,读理科的留学生少于文科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中选择语言学的占73.36%,而工程建筑学仅占3.64%,理科专业寥寥无几。在俄罗斯,理工院校及系所是俄罗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调查资料表明,大部分留学生以后还是想从事有关俄语的工作的,其中翻译占26.36%、老师占24.55%,17.27%的留学生想自己创业,还有部分留学生对自己职业没有方向和规划。
由于中俄文化差异较大,两国的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个人习惯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语言沟通困难导致日常生活不能很好得进行,与人交流不便,有的留学生对出国留学没有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较多。本次调查表明,55.45%的中国留学生不适应俄罗斯的饮食(如下图)。大部分学生表示,初到俄罗斯太过陌生,交通方面太过困难,与人交流和适应当地风俗方面比较困难,由于本次问卷的对象留学地点在不同的城市,学生对俄罗斯的适应状况也不尽相同,其中62.73%的留学生能适应当地的气候。调查中发现,小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并经常参加俄罗斯人的社交活动,59.09%留学生表示有时去集体活动,和俄罗斯朋友一起相约交流,其中68.18%的集体活动的信息是学校或老师告知的;在欣賞俄罗斯艺术方面,10%的留学生表示欣赏俄罗斯艺术没有困难,40.91%的留学生表示一般困难,7.27%的留学生表示非常困难。对于了解俄罗斯信息渠道的方面,留学生获取信息也不尽相同,而且渠道多样,大部分留学生都是通过互联网、微博、QQ、微信、报纸、杂志等。除此以外,中国留学生都有思乡情结,其中37.27%的留学生会很强烈,57.27%的留学生基本能适应离开亲人的生活氛围,偶尔想家。
本次调查发现部分在俄中国留学生在学习初期遇到困难。一方面,在课堂上,完全俄语授课对于大多数初到俄罗斯的留学生来说往往听不懂,语言适应需要时间的磨练,但由于一半以上是国家或学校公派生,54.55%的留学生认为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可以适应俄罗斯全俄授课,只有5.45%的学生认为非常困难。另一方面,俄罗斯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与中国国内相差较大,俄罗斯教学模式相对比较灵活,上课师生发言讨论交流,俄罗斯的课堂更活跃。通过调查发现,中国留学生教育方式适应情况较好:对于所在学校的教育方式62.73%的留学生比较适应。大部分留学生表示俄罗斯师生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和评价一般,但也很少遇到不公平的待遇。除此以外,实地调查发现,境外学习还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中俄两国的文化不同,加之留学生大部分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且生活经验、阅历不足,对俄罗斯国情和民族习惯不够了解,遇到问题时容易发生误会,还会遇到医疗卫生、交通、突发事件等安全方面的问题。
三、对在俄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评价和建议
从本次调查来看,这次调查在俄中国留学生大部分在俄中国留学生以学习为重,勤奋学习,利用在俄留学的机会充分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身技能,积极地适应在俄罗斯的学习、生活等,留学生的适应过程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对于其更好地适应俄罗斯留学生活,笔者有如下建议:
首先,对在俄中国留学生的建议最重要的是留学生的心态问题,留学生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当地的文化,树立适应文化信心,不要产生抵抗情绪,积极与老师、学生交流;俄方学校也要建立健全针对留学生健康心理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中学留学生学生会的作用,注意留学生的心理问题,留学生不适应可能是学习、生活方面,更要关切留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些留学生可能会产生失落、孤独等情绪,此时应该发挥留学生健康服务机制的作用,对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第二,知识就是力量,留学生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提高学习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实践经验。安排好每一阶段的学习时间,有机会可以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各项活动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中俄两国加强两国教育的合作,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比如创建中俄学生文化大比拼、中俄学生才艺演出晚会等。
第三,俄罗斯高校可以建立适当地开设跨文化适应的课程,提高中国留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兴趣,讲解俄罗斯的国情、风俗等,增加一些做俄餐、参观俄罗斯博物馆等的实践课程,开设语言训练课程,语言是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多举办一些交流、联谊活动,提高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中国留学生在新的环境中不断体会文化的差异并不断适应。
第四,从留学生家庭方面,父母要关注孩子的状况,尤其是孩子留学初期,多问候孩子的身体状况及生活状况,让孩子充满信心,给予安全感。
四、结语
本次在俄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的调查表明,中国留学生要努力学习、敢于吃苦,提高自己的跨文化和适应能力,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跨文化适应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自我突破。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赴俄的中国的留学生与日俱增,这就需要中俄兩国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帮助中国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俄罗斯的文化,使其学以致用,成为中俄交流的使者。
参考文献:
[1]田丽娜、张宏莉.兰州大学《在俄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调查分析》[J].西伯利亚研究,2015年10月.
[2]李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5月.
[3]刘孝玲.山东女子学院《“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校教育合作管见》[J].《速读(上旬)》,2017年10期.
[4]张学文.黑龙江大学《苏联解体后的中俄人文外交》[D] .2017.
[5]庄若冰.广西师范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浅忆中国留学生海外跨文化适应状况》[J].高等教育在线,2014.
[6]张风格.新疆师范大学《中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D].2012.
[7]张雷生.韩国延世大学《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J].神州学人2014第1期.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