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2009~2016年活动性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8-07-05谭廷庆高建华岑贞业
谭廷庆 高建华 岑贞业
【摘要】目的分析百色市2009~2016年活動性结核病的流行特征,为百色市进一步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6年百色市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百色市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97.54/10万和26.30/10万,男性病例数(19 875例,70.06%)多于女性(8494例,29.94%),发病年龄高峰为25~64岁的中壮年人群(69.29%),从发病率变化趋势来看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至今无明显下降趋势,涂阳肺结核发病率有逐年下降趋势,活动性肺结核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右江河谷平原地区活动性肺结核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109.65/10万),涂阳肺结核年平均报告发病率西部高寒山区最高(32.36/10万),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最多(24 549例,86.53%),但近年学生、离退休人群的发病有所抬头,从病人来源来看不同地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主要来源不同。结论百色市结核病疫情不可忽视,要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地区进行分类防控,重点关注青壮年男性、老年结核病患者以及学生。
【关键词】肺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8.02.024
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from 2009 to 2016 in Baise
TAN Tingqing,GAO Jianhua,CEN Zhenye
(Bai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aise 53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from 2009 to 2016 in Baise,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MethodsDescrip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data of tuberculosis from 2009 to 2016 in Baise.ResultsThe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smear positive tuberculosis in Baise was 97.54/100 000 and 26.30/100 000,respectively,and the number of male cases (19 875 cases,70.06%) was more than that of female cases (8494 cases,29.94%).The peak age of onset was 25~64 years in middle age people(69.29%).Incidence trends showed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decline in the incidence of active tuberculosis,and the incidence of smear positive tuberculosis had a declining trend year by year.And the incidence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as not obviously seasonal.The highest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as reported in Youjiang valley plain area(109.65/100 000),and the highest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as reported in western alpine region(32.36/100 000).Farmers were the most susceptible to tuberculosis in occupational distribution(24 549 cases,86.53%),but the incidence of tuberculosis among students and retired people rised in recent years.Sources of patients showed that the main sources of patients with active tuberculosis from varied regions were different.Conclusion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tuberculosis in Baise can not be ignored.Different types of people and areas should be classified and controlled,focusing on young men,elderly tuberculosis patients and students.
【Key words】tuberculosis;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alysis
肺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涂阳肺结核具有很强的传染性[1],人群對结核分枝杆菌普遍易感[2]。肺结核病是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是国家纳入政府管理的三大疾病之一[3]。肺结核病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流行与危害较经济较发达地区严重[4]。百色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每年报告活动性肺结核约为3500例[5]。为进一步了解百色市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我们对2009~2016年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百色市进一步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结核病发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百色市统计年鉴。
1.2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 201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份发病率的比较采用χ2趋势检验,不同地区率的比较采用R×C 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2.1肺结核发病情况百色市2009~2016年共报告登记活动性肺结核28 36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7.54/10万。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765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6.30/10万。不同年份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无差异,涂阳肺结核发病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涂阳肺结核:χ2趋势=11.632,P=0.001)。见表1。
2.2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的时间分布全年均有发病,8年来平均发病3月为发病的高峰,7~8月为发病低谷,9~12月为发病的小高峰。见图1。
2.3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的地区分布将百色市12个县(区)划分为右江河谷平原地区、北部石漠化山区、西部高寒山区和南部边境山区等4类[6],右江河谷平原地区活动性肺结核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109.65/10万),其次为西部高寒山区(107.19/10万),第三为南部边境山区(94.53/10万),北部石漠化山区最低(72.97/10万)。涂阳肺结核年平均报告发病率西部高寒山区最高(32.36/10万),右江河谷平原地区次之(26.55/10万),第三为南部边境山区(25.35/10万),北部石漠化山区最低(21.10/10万)。见表2。
2.4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的人群分布
2.4.1性别和年龄分布2009~2016年百色市男性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9 875例,占70.06%;女性8494例,占29.94%。发病年龄以49~64岁年龄组最高(35.44%),25~48岁年龄组次之(33.85%)。见表3。
2.4.2职业分布2009~2016年百色市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职业分布前3位依次为:农民(24 549例,86.53%)、学生(760例,2.68%)、离退人员(665例,2.34%)。见表4。
2.5病人来源 “转诊”来源比重最高,为44.78%;“因症就诊”次之,为39.77%;“追踪”为13.14%。按不同地区来分类,“因症就诊”来源西部高寒山区最高,为50.23%;“转诊”来源北部石漠化山区最高,为64.12%;“追踪”来源西部高寒山区最高,为1962%;“其他”来源西部高寒山区最高,为310%。见表5。
3讨论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辖12个县(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百色市从2003年开始实施国家的结核病防治规划,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全市每年报告肺结核发病人数仍然保持在3600例以上,始终位居全市甲乙类传染病的前列,是严重威胁百色市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之一,也是百色市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
我们对百色市2009~2016年结核病疫情的分析发现,百色市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97.54/10万和26.30/10万,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病率居于全国偏低水平[8],与浙江省[9]、北京市昌平区[10]等地区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相关报道有相似之处。2009~2016年百色市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从105.76/10万下降到87.75/10万,涂阳肺结核发病率从33.72/10万下降到19.90/10万,与南宁市[11]、重庆市[12]等报道的结果相似,提示百色市在实施国家结核病控制DOTS策略以来,活动性肺结核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继续坚持国家结核病控制DOTS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百色市活动性肺结核全年均有发病,每年3月大致为发病的高峰,7~8月为发病低谷,9~12月为每年发病的小高峰,与邹林南等[13]的报道基本一致,这与当地群众的农忙时间及就诊习惯等有关。百色市按照地形分成右江河谷平原地区、北部石漠化山区、西部高寒山区和南部边境山区等4类地区[14],右江河谷平原地区活动性肺结核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可能与河谷地区经济活动较活跃、流动人口增多有关。涂阳肺结核年平均报告发病率西部高寒山区最高,与西部高寒山区居民“小病拖、大病才到卫生院”的就诊习惯有关,许多病人都是拖到非常重才来就诊。
百色市的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男性病例数均多于女性,年龄高峰为25~64岁的中壮年人群。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最多,与全国第五次结核病调查结果及黎桂榕[15]的报道结果一致,但近年学生、离退休人群的发病有所抬头,需要警惕。
不同地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主要来源不同,右江河谷平原地区和北部石漠化山区发病来源以“转诊”为主,因此要继续抓好这两类地区的综合医疗机构的归口管理工作;西部高寒山区病人来源以“因症就诊”为主,而且“追踪”的比重较高,提示这个地区今后的结核病防控工作重点在于需要更深入地到村屯、居民点等扎实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国家的免费政策和免费治疗机构,认识到肺结核不进行规范治疗的危害,提高他们主动到结核病定点门诊就医的积极性;南部边境山区病人来源“因症就诊”和“转诊”比重接近,提示这个地区做好综合医疗机构归口管理工作和居民健康教育同等重要,不可偏向某一方面。
综上所述,百色市结核病疫情不可忽视,要结合百色市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地区按照流行病学的结果进行分类指导,下一步防控工作重点要放在经济相对落后的重点地区、农村地区和学校,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着力提高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群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重点关注青壮年男性、老年结核病患者以及学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量减少结核菌播散的概率,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奉献应有的力量。参考文献[1]刘二勇,马艳,李涛,等.全国14岁以下儿童肺结核疫情特征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12):10151020.
[2]夏愔愔,马艳,陈伟,等.2011年中国在校学生肺结核疫情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1):871875.
[3]陈伟,李洋洋,成君,等.我国三个县(区)≥65岁老年人口结核病患病情况的抽样调查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10):10611066.
[4]沈学枝.新疆建设兵团第五师2009-2014年肺结核疫情特征[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26(4):1013.
[5]高建华.广西百色市2005~2010年結核病人发现工作状况及对策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2):230232.
[6]何传忠,黄大全,黄任辉,等.百色市土地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7]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医政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S].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8]肖和平,方勇.再议结核分枝杆菌感染[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1):34.
[9]黄玉,钟节鸣,陈彬,等.2010年浙江省结核病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8):601603.
[10]马树波,王娜,杨震,等.2006-2015年北京市昌平区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0):11761181.
[11]黄家运,吕应楠.2011-2014年南宁市常住人口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6,32(6):788790,794.
[12]余雅,刘英,胡代玉,等.2009-2013年重庆市肺结核疫情特征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12):10361042.
[13]邹林南,许晓芸,刘晓东,等.2004~2009年吉安市肺结核流行特征[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5):25122514,2523.
[14]李英策.百色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发展优劣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9015292.
[15]黎桂榕.2113例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8):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