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温国学经典,提升核心素养

2018-07-05王小兵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6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初中语文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促使学生继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教师可以将相关国学经典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范读引领、融入表演、故事激趣和读写结合等途径,引领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加深其关于人生的认识,提升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国学经典;诵读

众所周知,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继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其关于人生的认识,铸就全新灵魂,教师可将相关国学经典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诵读、品味。学生在品读国学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定会受益匪浅。怎样充分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提升其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范读引领,读出韵味

范读引领是指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最佳方法,能让学生在诵读中对国学经典产生初步感知。若能读出其中的韵味,则能促使学生爱上国学经典作品,继而积极地参与到国学经典的诵读品味中。由于国学经典是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一些区别,教师可以先做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使学生初步感知作品的朗读节奏,待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后,再让其独立朗读直至背诵。

以诵读《论语》为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指导学生诵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诵读,然后观察学生诵读的部分有哪些错误,然后在范读时加以纠正,让学生进行辨别。尤其是一些多音字和生僻字,更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例如,《论语》的“论”,就是一个多音字,现代汉语中一般读成第四声,而在这里要读成第二声。在已经给学生正音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断句,读出轻重缓急的语调,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以《学而》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连续三个问句,读到“乎”的地方语气要加强,读出强调的感觉,因为这里实际上是反问句,乃是无疑自问,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注意其中几个“而”。“而”是古诗文中常用的连词,可以表示多种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尝试分辨这其中的关系,在读到“而”时,语音变得舒缓,读出悠扬的感觉。教师也可以先给学生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注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情感意韵。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后,不仅能读出韵味,更能体会其中的深意。

诵读国学经典,读出其中的韵味,就必须注意语调、节奏、平仄等诵读常识。若教师能结合具体作品讲清知识,正确范读,则学生就可以知道何时该加重语气,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诵读更好地展现出文言文的韵味。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在有节奏的诵读中对文本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二、 融入表演,体悟精髓

初中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时,可以将一些有趣的活动穿插其中。例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尝试表演国学经典中的片段,使学生对文本所述情境有一定的体验。虽然这种体验未必十分明确,但是却能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

《愚公移山》一文选自《列子·汤问》,为诸子名篇。在指导学生诵读《愚公移山》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愚公、愚公的妻子、河曲智叟等角色,并指导学生表演,提示人物不同说话的语气就不同,进而体现不同的人物情感。例如,对于扮演智叟的学生,教师可以如此启发学生思考:“在诵读这篇文章时,你读到‘甚矣,汝之不惠时,思考一下自己应展现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在同情愚公还是在嘲笑愚公?要將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诵读表现。”对于扮演愚公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指导:“当你读到愚公回答智叟的话时,要展现出怎样的语气语调呢?是征询的语气,还是强烈地表示自己的不满,抑或是坚定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会思考如何才能使诵读的语气符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性格。学生在诵读表演时就会对文本形成一定的认知,扮演愚公的学生会意识到,要用坚定的语气突出自己的陈述,这样才能展现愚公对移山的自信心,体现愚公持之以恒的坚强信念。这样的诵读可以使学生汲取愚公等人的正能量,进而思考自己的人生。

在尝试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诵读国学经典中的句子,还要加上动作、表情等作为辅助。给合具体作品每学期组织两到三次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表演中,对经典著作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进一步感悟国学经典“真、善、美”的精髓。

三、故事激趣,促进感悟

几乎所有初中学生都对有意思的故事充满兴趣,在学习国学经典作品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与之相关的有趣故事,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所感悟。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这里的“诗”指的是《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值得让学生诵读感悟。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名篇指导学生诵读,例如,选择《诗经·卫风·氓》让学生感悟。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与之有关的小故事,讲述“氓”如何欺骗女子,在得到了女子的爱之后又无情地将其抛弃的故事。在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个故事,大家能得到怎样的启迪呢?在对待爱情上,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呢?”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教师再引入《诗经》中歌颂美好爱情的诗歌,让学生尝试诵读的同时,与《诗经·卫风·氓》进行对比感悟,借此对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进行对待爱情的正确引导,对其未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大有裨益。

在国学经典诵读课上,若教师能适当采用故事激趣的方法,则能有效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同时,能够促进学生从中认识社会和人生,增加其阅历,提升其修养。

通过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学生的国学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不仅如此,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理解其中的内容,更能让学生提高对人生的认识,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营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马琳萍.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体化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3,(3).

[2]徐文华.国学经典诵读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探讨[J].作文教学研究,2016,(5).

[3]金丽红.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文学教育(下),2017,(5).

作者简介:王小兵(1976—),男,江苏省海安县雅周初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诵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