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8-07-04赵学德

校园英语·月末 2018年12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问卷调查

【摘要】本文以浙江科技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制度、学习动机、自我评价、教学满意度等维度开展问卷调查,然后对该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做出综合评价,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英语;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赵学德,浙江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浙江科技学院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yjsjg07 “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初探”的阶段性成果。

一、调查的必要性

“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该专业的学位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该专业的研究生是毕业后将在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化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将致力于传播中华灿烂文化,提高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应用型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高度重视实践训练。复合型是具备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等多种能力于一身。国际化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体现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即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院校,浙江科技学院从2015年开始招收了第一批研究生,每年录取的人数呈跳跃式增长。近几年该专业研究生的扩招,带动了研究生教育的迅猛发展,为研究生教学既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作为重要学位基础课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有没有从实际出发真正满足研究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或者现行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制度能否适应学校整体学科发展以及研究生自身发展,这是一个亟待验证的问题。因此,相应的问卷调查势在必行。众所周知,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被认为是影响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成效的两个关键因素,本调查将主要针对研究生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制度、学习动机、自我评价、教学满意度等维度展开,然后对该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做出综合评价,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及改进建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浙江科技学院2015级和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历时两年,所有问卷均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结束时由任课教师课堂发放,学生当场完成后立即全部回收。本次问卷主要全面考察该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从课程设置、免修和分班等教学制度、学习动机、自我评价、教学满意度等维度出发,旨在为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数据参考、信息反馈以及应对措施。问卷所有信息资料采用匿名式,仅供本次研究使用,与学生评估考核无关。问卷包括12道选择题和2个开放式问答。本次研究共发放和收回问卷74份,经检查核对,有效问卷70份,有效率为94.6%(2015级研究生发放和回收31份,有效问卷28份;2016级研究生发放和回收 43份,有效问卷42份)。因此,本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浙江科技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行的英语课程设置如下:研究生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的英语精读课,第二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的英语听说课;研究生英语入学成绩以及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达到一定的分数,或通过专业英语四级八级,英语精读课免修,免修学生总评成绩为80分;目前实施的是按专业分班教学制度,每个班有30到40名学生。

通过调查,50%的研究生选择每周建议开设2课时的英语精读课,只有20%的研究生同意现行每周3 课时的设置,因为不少研究生抱怨连上3节课过于疲劳;对于英语精读课开设学期的时长存在争议,坚持现行1学期做法的学生为48%,略胜出提倡2学期的46%。相比精读课,有更多的研究生,达到64%比例,提倡每周开设2课时的英语听说课,远远高于坚持现行每周3课时的13%比例。对于英语听说课开设学期的时长,同样两种观点不分伯仲,依然坚持现行1学期做法的学生(51%)略多于提倡2学期的学生(47%)。除了英语精读和听说课外,77%的学生建议开设其他英语类课程,其中66%的学生提倡开设选修课程,11%的建议开设必修课程。建议开设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论文写作、翻译、外国文学赏析、西方文化等课程。

针对免修学生期末给予总评成绩80分的制度,60%的受访者认可此制度的合理性,30%的建议实行免修不免试的制度,10%的认为给予的80分太高或太低。针对目前实施的按专业分班教学制度是否合理这个问题,67%的受訪者认为基本合理;22%认为不合理,建议设中/外教班;11%认为不合理,建议按英语水平分班。

针对研究生英语对日后学习工作的重要程度,调查显示,持“很大作用”及“较大作用”的学生占53%,“一定作用”的学生占39%,只有8%的学生认为“较小作用”,作用主要是出国和工作需要。大多数学生认为毕业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面对的是留学生或外国学生,英语作为沟通工具,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海外实习或工作的毕业生尤其重要。尽管他们思想上认同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实践中他们真正重视了英语学习,本研究对研究生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49%的学生低于半小时,39%的学生花1小时。由此可见,研究生课外自主英语学习远远不够,课外英语活动需要增加。

当自我评价英语学习最困难的方面(多选)时,听力首当其冲,60%的学生认为听力困难最大,其次分别为口语占29%、写作23%、翻译17%、阅读7%等。当自我评价最想提高英语的方面水平(多选)时,口语遥遥领先,占到了79%的比例,其次分别为听力29%、写作21%、翻译19%、阅读10%等。由此可见,听说是研究生英语最大的学习障碍和最大的学习需求,同时兼顾学术英语论文的写作和翻译等方面。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大纲的基本要求之一。

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满意程度的调查显示,持“满意”及“很满意”的学生占20%,“基本满意”的学生占53%,“不满意”的学生占27%,其中“不满意”的比例在15级研究生中占43%,在16级中占到17%。学生对于教学不满意的地方主要围绕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课外自主学习等方面。大多数研究生对于学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比较满意,而且随着各方面经验的积累和措施的完善,这个比例呈上升趋势。学生对教学现状的认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堂气氛融洽,内容丰富有趣,贴近生活,形式新颖活泼,如短剧、电影配音、辩论等各类小组活动。

2.考试评估多样,平时成绩结合期末综合测评,学生的课堂参与、小组活动的考量比较客观全面。

3.免修制度和按专業分班教学制度基本合理。

四、问题及对策

通过问卷调查,主要发现了下列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不足之处:

1.课程类型少,课程设置单一凸显教学目的性不明确,当前该专业的研究生英语仅有精读和听说两门必修课,缺乏针对性和细化,没有体现其实用性的优势,阻碍了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掌握。

2.教学模式单一。精读课主要是灌输讲授式教学,讲解课文时过于侧重词汇和语法,听力口语交际方面培养不强,学生缺乏足够的语言训练和实践机会,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得不到有效开展。

3.课外学习动力不强,尽管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方式和时间少。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下列建议和措施:

1.课程设置体系应突出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参考同省同类其他高校的实际情况,建议开设两个学期的英语精读课和英语听说课这两门必修课程,每周2节课,分别由中国教师和外教担任,增加外教口语操练,提升口语水平,扩大国际视野。同时建议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英美文学赏析课、翻译课、跨文化交际课等选修课程,丰富研究生的知识体系,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2.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调动积极性,除了丰富有趣的小组活动以外,课堂上还应大力开展综合应用能力的语言输出活动,如学生讲课、讨论、讲座、会议模拟等小规模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与其他同学交流,接受教师指导,解决个性化问题,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建议采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平台督促、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外自主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甘玲玲.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学习需求调查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1):76.

[2]彭军.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695.

[3]王晓娟.对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2):94.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问卷调查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