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匠精神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研究

2018-07-03郑天竹李晓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郑天竹 李晓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具有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其职业教育当中应该融入工匠精神。本文在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及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教育中的必要性,并提出实施以工匠精神为目标的职业教育的几个途径,切实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工匠精神再次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如何能够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成为践行“工匠精神”、培育多种实用性人才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课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切入點,以工匠精神为目标实施职业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认识

1.工匠精神的提出及定义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并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自此,“工匠精神”引起各界关注和热议,并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次,全国上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作为培养现代工匠摇篮的高职院校更被赋予了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使命。

何谓工匠精神?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工匠的解释是“手艺工人”。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可理解为“手艺人”,即具有专门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韩非子·定法》说:“夫匠者,手巧也……”可见手艺精巧是工匠的基本特征之一。现在对工匠的理解除了手艺人之外,还包括技术工人或普通熟练工人。一般认为,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

2.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匠精神

如何认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应该从职业技能、职业思维和职业道德三个层次加以理解,即在职业技能层面,要求精确把握、娴熟运用;在职业态度层面,要求开拓创新、持续专注;在职业精神层面,强调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从职业技能层面来看,工匠精神应该是一种职业习惯,是由一整套高品质高标准的技术制度锻造而成的对某项技能的精确把握、娴熟运用。简单的说,就是对产品精雕细琢,对工作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到极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以专业技术的高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的追求,并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进行系统的阐述引导,通过具体的实践实训教学培育工匠精神所需的技术技能。

从职业思维层面来看,工匠精神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美国学者亚力克?福奇就认为“工匠精神”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真正的工匠是一种思维状态,而不是指向未来的一些兴趣或技能集合。”也就是说,工匠精神应该是这样一种把工作视作实现人生价值与理想的方式、自愿要把事情做好的思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应该是培养学生和具备对专业的执着、对所做的事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的一种思维模式。

从职业道德层面来看,工匠精神主要包含着爱岗敬业、履行职责、无私奉献、踏实工作等道德规范。这些规范既是传统的积淀、也是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更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对于职业人来讲,只有履行了这些道德规范,才能锻造出真正的工匠精神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应该成为学校职业教育的精神标杆,成为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

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显得越来越重要,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是同样重要的,都是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社会实践环节,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对学生完善自身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有利于双方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一直以来,人才市场与需求单位上存在着一个怪圈,一边是大学生数量持续增长,面临就业难题;一边是用工企业招工难、用工荒的声音不绝于耳。校企合作在打破这一怪圈方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却无法深入开展,问题就在于学校把企业当成了实习基地,企业只能把学生作为新手或初级工,远远解决不了亟需工匠能手的问题。因此,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势必提高校企合作的层级。

3.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有利于深化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既关注了学生的技能知识,也关注学生个体的内在品德,使高职毕业生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双师”队伍建设方面,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社会实践,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科技研发能力和务实热情的服务态度上都会有明显的提升,进一步完善了“双师”队伍建设。

三.如何实施以工匠精神为目标的职业教育

1.树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关键

以“工匠精神”为目标来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关键在于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与要求。即“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作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目标的“工匠精神”是职业技术、思维、道德的有机统一,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来讲就是知识、能力与情感的有机统一。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正在转变这种理念,逐步从数量扩张式转向质量内涵式的发展,转向以培养“工匠精神”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确立其职业技术、职业思维、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途径。

2.把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是有效途径

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应当让学生在实训、实习中磨练工匠意志,掌握职业技术技能,培育创新创业能力,养成工匠的行为方式。首先,要在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工匠精神。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兼顾专业和职业特点,在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过程和评价等环节渗透工匠精神。在知識体系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把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其次,要在实践技能训练中体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培育要和实践教育、技能训练相联系,学生才能深切感受到它的价值。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特色,建设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实训基地,让学生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培养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作风,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工作毅力。要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培育工匠精神;在实习中,可以推行师徒制,让学生在拜师学艺中养成工匠行为方式。再次,要充分利用好顶岗实习,结合企业和岗位的特点,在职业精神教育中突出对工匠精神的培养。

3.建设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体系是载体

高职院校以工匠精神为目标来组织实施职业教育,需要建设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体系。首先,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这是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培养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的根本要求。其次,要以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与职业信仰为主要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来引导宣传。再次,要以物质文化建设传导工匠精神。要将行业要素、职业要素融入有形的物质建设中,继续推进以职业特点给校园景观、道路、宿舍等命名的工作,充分利用条幅、提示板、雕塑、文化长廊等载体,通过文化力量的感召,让师生觉自愿地感受和体会工匠精神。

4.加强工匠精神相关制度机制建设是保障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追求,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除了社会的宣传引导外还需要制度的保障。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学校要制定工匠精神培育的长远规划;其次,要制定和完善工匠精神培育的规章制度,使工匠精神培育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推动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再次,要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工匠精神培育的评价体制,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确保工匠精神培育考核评价的公正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6-10.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3]虎智猛,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6年08期

(作者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金融办)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