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三要义

2018-07-03王幽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组织形式评价方式小组合作

王幽

【摘 要】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能忽视合作的实效性,要让学生在合作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小组合作要以生为本:合作的组织上,分层次有梯度,建立机制,合作有法;合作的形式上,先自学后指导,主体彰显,主导到位;合作的评价上,有参与有互动,引入竞争,个性评价。

【关键词】小组合作;组织形式;评价方式

近年来,“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一直备受瞩目。“小组合作交流”也常常作为一个重要环节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然而,我们所看到的“小组合作交流”是否真正实现了“合作学习”呢?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展开“合作学习”呢?这些问题要进一步厘清,需要教师借鉴科学的、前沿的合作学习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实践探索。

一、合作的组织——分层次有梯度

自小组合作学习走进我们的课堂以来,很多时候,教师总是简单地将前后桌一组合就形成了所谓的合作小组,同时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然就会合作。久而久之,课上必然出现学生疲于应付的状况。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该怎样运用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呢?

(一)分组前

正如佐藤学教授所言:“‘合作学习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是每一个学生的平等参与。”想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还是要先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尤其要帮助那些不够自信的学生树立“独一无二”的信心。我们可以从课外的合作游戏以及团队展示入手,培养平等自信、积极互赖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认同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和周围的伙伴进行平等的交流。只有保障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话语权,才有可能实现真实平等的交流,为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二)分组时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一、二年级最简单、最有效的做法是同桌合作;三、四年级最简单、最实际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座位确定学习小组,4~6人为一小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教师在安排座位时,就已经考虑到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性格和品德等,作了互补式、协助式安排。这样2桌、3桌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成员性别上有男有女,成绩、能力上有强有弱,品德上有好有差,符合学习小组组建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一点是课堂上这样操作简单、快捷,效果也不错。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已养成合作习惯,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竞聘8名小组长,然后让小组长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自主成立学习小组。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小组成员为自己的小组起个组名。

(三)分组后

1.建立小组合作机制,确保有效运行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逃避责任或只是装装样子,凑凑热闹,他们很少动脑,也很少开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小组成员必须进行详细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考虑。学习小组组建起来后,怎样的分工才能使合作学习产生预期的效果呢?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并确定组长、发言人、记录员、音控员、计时员等角色。其次,要求学生每星期轮换一次角色,即让学生轮流担任各角色。当然,如果轮到能力弱的学生当组长时,其他组员应全力协助。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锻炼的机会。

2.教给学生合作方法,学习有的放矢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就提出的问题叽叽喳喳地进行讨论时,教师要么倒背双手,鹤立鸡群般地踱来踱去,要么象征性地这一组插一句,那一组提一言,只待预先设定此环节所花时间一到,便命令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各自作答。表面看来热热闹闹的,实则没有思维撞击出的火花,没有意见交融淌出的活水。如何扭转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呢?可采用以下方法。

(1)教给生字学习方法(基础知识理解)。

生:我代表“××”小队,带领大家学习生字“×”,请大家和我一起读一读。

生:“×”这个字比较难写,请大家和我一起写一写。

生:“×”是“×”的意思,整个词的意思是“××”。

(2)教给语段学习方法(深入理解互动)。

生:在这里,我们小组有一个疑问:××××?谁能帮忙解答?

生:请问大家有没有疑问或补充?(问题提得很好,谁来解答刚才的问题?)

生:如果没有,请××来重复一下刚才的生字“×”的意思……

3.建立常用教学约定,提高学习效率

约定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的,得到教师和学生一致认可的一种承诺,也是学生行为的准则。它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及日常学习的效率提供帮助。学生在互相监督中自我管理,守纪律、守法则。比如,在一年级时可以用儿歌来培养学生汇报交流时的习惯:“你说我说,声音响亮说;你听我听,竖耳来倾听;说得好,给你点个赞;说不好,我们来补充。”除了用儿歌,还可以用手势、口型等来进行交流互动。比如,表达意见时,双方可事先约定同意、反对、补充、疑问都用不同的手势来表达。

二、合作的形式——尝试“先学后导”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出示某一内容,学生便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只待预先设定的时间一到,便汇报交流。试想,教师备课,还有教参等参考资料辅助,要完成对于某个句段的理解,若只给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真的能搞定吗?更何况是学生呢。基于以上因素考虑,我们尝试让合作学习内容前置,并在合作后进行指导。

(一)合作先学

1.前置到预习时先学

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5课《猫》时,教师可以事先把猫的各种特点罗列出来,再请每个小组就其中的一处特点深入学习。又如该册第20课《古诗两首》,8个小组正好各自就其中的一句进行先学。

2.前置到第一课时后先学

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在临近第一课时末尾时,教师给学生出示了第二课时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默读课文的第3至14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用了近四分之三的文字记录“议花生”。自主领取合作单中的一项任务,以备第二课时串联、交流(如下表)。

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上网找资料、问家长等形式进行“课前备课”。第二天,各小组把讨论结果以便利贴的形式交给教师过目。教师过目的作用有二:一是教师把关,看看有没有知识性的错误;二是为教师的“后导”做铺垫。

(二)合作后导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并不能“享清福”,相反,教师要关注的点更多了:不仅要关注学生听讲是否投入,更要关注学生上课是否有效;不仅要在学生理解不足时参与补充,更要在汇报堵车时进行疏导,保持课堂通畅。这比教师自己上课更考验人。一句话,小组合作的课堂不等于低效的课堂,教师应在努力追求创新形式的同时,保证传统课堂教学的成效。这取决于教师主导的质量。教师通过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课前和各小组沟通,可以较好地实现主体、主导的融合。而教师的“导”主要针对这样几个地方。

1.需要重点理解处

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一课时,学生围绕“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風景”这一问题展开第3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结果表明,学生对“人影绰绰”的理解仅止于表层意思。这时教师可适时介入指导。

(1)看图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2)展开想象:一行人踩着踏踏的脚步声,协调有序地走在搭石上,水光人影两相和,如诗如画。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3)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样的风景如诗如画,这样的文字如画如诗,难怪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美吧!(配乐朗读)

2.需要深入理解处

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有个小组的学生对“租界”一词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租界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和‘中华不振有什么关系呢?”这组学生的问题提得非常有价值,可以涵盖对整篇课文的理解。教师马上改变教学流程,紧紧抓住这个问题进行教学。通过找、读描写租界的句子,补充租界的课外资料,学生初步认识到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也了解了“中华不振”的原因。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对于在租界内发生的事,哪里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对“租界”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中华不振”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这样层层深入,增长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主体彰显,主导到位,师生互惠,何乐而不为?

三、合作的评价——一切从“我”出发

(一)要“我”评价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是结束某一合作内容汇报后,学生便可得到相应的加分值,同时教师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如本班最初为了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建立组际竞争机制的基础上,每周还进行“小队之星”的评比(如下表)。

经过适时适度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每次合作后的评价都一成不变,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他们会觉得乏味。因此,要创造性地进行合作评价,才能保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二)“我”要评价

除了传统的评价方法,我们还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创造性地穿插学生的个性评价。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后,小组合作编写《我想》这首诗,并将作品进行展出。每幅作品下附有一张便利贴,以方便全班学生参与投票。每位学生认为哪组好就在哪组的便利贴上留下学号,最终得到票数最多一组的作品被评为优。

心理学家布朗通过有趣的实验证明,有效的反馈机制是活动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有时教师只要换一种方式,也许学生就能获得别样的满足与收获。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摒弃形式主义,切实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钟启泉,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杨红亮.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2 (1).

[4]邓家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训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5).

(浙江省义乌市香山小学教育集团 322000)

猜你喜欢

组织形式评价方式小组合作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浅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旅游科普活动与旅游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