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心往上长 筑台阶提能级
2018-07-01齐向宇
齐向宇
作为传媒人,我自然关注每年的全国“两会”。在今年的政协会上,有《关于着力解决光伏产业发展突出问题的提案》,让我的敏感神经拨动了一下。因何敏感?去年冬天,我就住在北京妹妹家,享用着太阳能带来的光源、热水、暖气……难道出了什么问题?
“请你用‘所以……因为句型造句”,还记得新闻学导师给我提示:“所以传媒界有一辈子打酱油的记者,因为他在打酱油的路上未发现新闻。”新闻的传播价值尤其显现在“日用而不知”的暗处。如政府对非化石能源的“放管服”,还存在补贴拖欠、弃光限电、光伏发电审批复杂等制约行业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当一种事物需要强调的时候,说明推进其发展是有坡度、有难度的,故言之“推进”,自后往前推需要政府政策引领,从下往上推要靠企业自身。所谓沉下心往上长,筑台阶提能级,我就“遇”上这样一家大企业,品牌名称:“汉能”。大总有大的样子。据我观察,中国大型民企最佳实践可以从两个角度提炼,一是以战略定位沙盘推演,二是以组织台阶“赚钱养梦”。为此,本刊有请薄膜发电集团副总裁曹文辉先生,听他在这两个维度上讲讲,“民心归汉”的逻辑。
战略大转型
关键点:急流勇进
记者:据我了解,汉能自2009年进军薄膜太阳能领域,因做水电站项目强企,一跃成为了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企业。用三年的时间先后将德国的Solibro、美国的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公司收入麾下,汉能以薄膜太阳能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基础,占据了全球行业领先地位。目前,汉能技术占据五项世界纪录;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2200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近60%。在今天看来,汉能的转型升级是成功的,但在当年,发电业务还如日中天的汉能,提出战略大转移,并不是一个让外人认可的行为。汉能是基于怎样的战略目标,实行转型升级的呢?
曹文辉:在金安桥水电站还没完工时,汉能就一直在考虑企业的发展方向,急流勇进,实现进一步的转型升级。经过数年时间的研究和思考,汉能认为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是人类能源史上的重大变革,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时代已经到来。
然而当时,尽管薄膜太阳能技术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由于光电转换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并未引起业界的足够关注,市场占有率很低。与此同时,另一个发展方向晶硅太阳能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进入门槛低,投资回报快,当时业内外看好晶硅的人居多。汉能决策层经过反复研究认为,从长远来看,薄膜化、柔性化是未来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方向,薄膜光伏正处于产业认知曲线的起始端,蕴含着极大的技术潜力,转换率低、成本高是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得以解决的;从技术壁垒来看,薄膜太阳能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可避免陷入晶硅太阳能行业的同质化和低水平竞争;从核心竞争力来看,太阳能的利用不再是对资源的争夺,而是核心技术的竞争。因此,如果汉能掌握了薄膜太阳能的前沿技术,也就掌握了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
战略方向一旦确定,汉能选择了一条全球技术并购与整合之路,快速进入薄膜太阳能产业。汉能以全球的眼光,经过对数百家薄膜太阳能技术公司的跟踪、筛选,选定技术路线,在全球范围发现技术先进的公司。
2012年伊始,全球光伏市场开始不景气,薄膜太阳能企业的生存状况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汉能在这时候有了并购的机会。例如,2012年底,Miasolé公司陷入资金紧缺的问题时,汉能基于前期对这家公司的全面研究和了解,抓住了这个契机,一举并购了这家公司。而在此之前因时机未到,李河君主席曾带着技术团队去美国Miasolé公司,希望谈判合作,却备受冷落,在公司大厅等待了30分钟,连对方的人影都没见着。
2012-2014年短短三年时间,汉能把四家当时拥有全球最先进的铜铟镓硒、砷化镓技术的公司收入囊中。由此,汉能拥有铜铟镓硒、砷化镓等多条产品技术路线和专利,形成柔性化薄膜太阳能产品技术路线体系,同时还具备了核心装备的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汉能弯道超车,一跃成为全球技术领先的薄膜太阳能公司。
漢能全球并购之后,随着技术进步,薄膜太阳能有了长足的进展,转换率提升很快,成本大幅下降。到了2014年底,全球又重新开始重视薄膜太阳能。可以说,汉能成功地抓住了全球并购的最佳窗口期。与此同时,汉能设计了对核心人才的留任激励计划和奖励机制,为年轻的技术人员搭建成长平台,留住了绝大部分的员工。
完成了并购的汉能没有停止继续创新的脚步,而是持续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整合国际国内的技术资源,不断提升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经过多年的整合努力,汉能已经在不同的薄膜太阳能技术之间形成了比较好的协同发展机制,多条技术路线可以在开放的环境中互相参照和促进。目前,汉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2200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近60%,覆盖了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技术和市场活跃地区,为汉能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开拓提供了有力保障。
谁主光伏沉浮
关键点:品牌力和产品差异化
记者:汉能模式值得借鉴,自主创新不是仅仅靠自己创新,还要在开放合作中自主创新。企业要在国际与国内企业之间安排一种协同创新机制,利用不同国家的创新资源禀赋和要素优势,从而在重点领域实现技术跨越。长期以来,晶硅发电由于技术成熟、成本低,占据了光伏行业主流。前有无锡尚德、英利,后有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均是世界光伏组件的巨头。相对来说,薄膜技术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在国内主要是汉能在做。围绕这两条技术路线,晶硅与薄膜多次被推向风口浪尖,甚至有“谁主光伏沉浮”之问。在您看来,汉能是如何在晶硅称霸新能源市场的前提下异军突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