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风险控制浅析
2018-06-30原文娟郭亚婷
原文娟 郭亚婷
【摘 要】在大数据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信息技术作为创造财富的新模式融入到互联网金融的实质中。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不仅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解决了交易成本的问题。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给客户带来便利的同时潜在的风险也逐步显现,这些内部和外部风险威胁着客户金融账户的资金安全性,也影响着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继续发展。因此,怎样才能确保正确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则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对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的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风险,再利用评价指标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管理;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12-0198-02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引领全球快速发展,信息作为核心要素带来一场全球性质的技术革新,无法估量的影响力正高速影响着各行各业,不单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力,对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同样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伴随着相应的问题和风险,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互联网金融是将互联网和金融业相结合的新型产物,因此,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相较于传统金融业更加突出,更加难以处理。
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发展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金融业创新结合,不仅推动传统金融业的突破性发展,也带动其他金融产品取得巨大的创新成绩。
1.1 互联网金融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由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相结合的产物,由此看来,互联网金融是将互联网的快捷性、便利性、高科技性的属性融入到资金的融通环节,解决了传统金融的低效率、高成本等问题。因此,本文将互联网金融定义如下:以互联网为通道,提供一切与金融相关的服务。互联网金融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成本低、效率高、发展快、管理弱、风险大等。
1.2 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
虽然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中国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发展时间较短,但从中国市场现有的发展状况来看,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P2P网络借贷,是指借款人与贷款人直接通过第三方的网络平台自主进行客户需求匹配。
(2)大众筹资,是指通过团购或预购等形式向广大网友进行的资金募集活动。
(3)第三方支付,是指客户与非金融企业之间进行的支付活动。它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与各大银行签约的形式,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的客户与银行之间的支付模式。
(4)大数据金融,是指将客户的各类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大数据分析进行分类挖掘,对客户信息的一种预测行为。
(5)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将传统的金融机构进行升级和革新的必然产物。
2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风险
2.1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由于互联网技术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将互联网与传统银行业相结合也是学习西方引进的,因此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互联网金融真正在我们国家引入发展才短短30年左右,尚处于萌芽发展的过程。在这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也取得初步规模,尤其是在2010年左右,出现井喷式发展,不管是第三方支付,大众筹资还是P2P等模式都在互联网金融的大军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主位。马云“双十一”的淘宝网购,更是打响了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战役,但随之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也逐一显现出来,各种言论纷纭而至。
2.2 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大致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法律风险。由于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发展较晚,短短30多年的发展历程致使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责任不明确、不完善,造成主体缺位,只有针对传统银行的法律法规,而对于互联网金融尚处于空白区,不仅如此,由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而相关的监督管理又滞后,远远落后于互联网金融的速度。
(2)信用风险。传统金融业在交易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信用的问题,而在互联网金融中信用风险更加难以把控,不再與传统金融业一样可以通过客户的信用评级进行选择,互联网金融需要将互联网作为第三方中间人对其信用进行评级,增加一个环节将会增加相应的风险程度。
(3)网络技术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互联网技术是其助推器。互联网本身存在较多风险因素,例如网页漏洞风险造成一大批黑客的侵入,随意改动网页版面信息;网络病毒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一代代新的病毒正在不断影响着互联网的发展,还有服务器时常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常常造成大面积的网络瘫痪,甚至造成数据的丢失等问题。
(4)市场风险。无论是传统金融行业还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其本质都是金融业,是金融行业就会存在市场风险,市场的变动将会影响金融业的变动,例如存在资金流动风险指的是互联网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流动来支持到期的债务等而发生的风险;还有价格变动风险、市场利率风险等。
内部风险主要是指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运行风险,主要包括运营风险和操作风险,运营风险是指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没有及时了解外部咨询导致企业没有做出正确的调整决策,导致企业运营的失败。操作风险主要是指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员工在具体工作环节中没有遵循具体的操作规定,因而给互联网金融企业带来的风险问题。
3 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建议
3.1 加快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体系建设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互联网金融行业保持高速健康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是必要的,是迫在眉睫的。当下互联网金融出现的行业欺诈,金融犯罪等一系列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法律法规建设得不完善,因此,为了保障互联网金融行业和经济的良好发展,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也需要及时出台,及时修正。
3.2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风险无论是在传统的金融行业还是在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中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我们可以类比传统模式采用实名认证或面部识别的方式,利用现有的大数据技术建立互联网信用体系,用户只要在网上进行金融操作时,就必须通过自己的面部识别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样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采用,对于信用风险达到了一定的预防效果。另外中国人民银行拥有征信体系,可以对互联网金融机构开放,并加强对交易流程与反欺诈系统的建设,使P2P网络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平台交易更规范,信用评级更方便取得。
3.3 加强互联网技术研究与网络安全防范
加强网络技术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首先可以加强互联网技术的研究,提高互联网技术方面的安全性,随着技术的提高,互联网技术风险将会减少;其次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需要提高警惕性,要具备一定的安全保护意识,对于非法链接不随意查看,对于陌生消息不随意接收等,网络病毒总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每一位用户应做到谨慎和防范。
3.4 提高营运风险意识和相关操作意识
互联网金融营运方面的风险本文是从两方面展开,一个是内部管理风险,另一个是产品研发风险。对于内部风险来说应当严格控制,可以聘用专门的管理者来做经济人,这样两权分离可以更好做到纪律严明控制内部风险;而对于产品研发的风险应当严格把控两个方面:一是要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分析出目标客户群、客户群的需求、产品投入市场后的预期收益及反响;二是研发一旦确认必须严格按照前期设定和规划进行,不能随意变更,严格控制产品研究、投放市場的各种程序,对创新产品的安全性、实用性进行检测。互联网金融还存在操作层面的风险,要想严格把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制定本机构的详细的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制定的流程开展工作;二是对机构员工进行监督,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情况。
参 考 文 献
[1]乔婧祎.基于小微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6(54).
[2]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7(10).
[3]朱佳喜,蒋天文.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风险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