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课本图谱对小学低年段音素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8-06-30徐玲

考试周刊 2018年51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摘要:音素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素是音乐的要素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曲式、织体等。这些抽象的教学内容怎样让一、二年级的学生明白?本文将通过对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图谱的具体运用过程,展示小学低年段学生音素的学习及实效。

关键词:课本图谱;小学低年级;音素教学

图谱是一种视觉符号,它能直观地反映音乐的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特点,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强化音乐的审美感受。图谱的运用与设计需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直觉行动的思维特点,合理利用课本图谱可以使学生对抽象音乐元素的理解由表象思维自然过渡到运算思维阶段。其具体实施过程即利用通感理论中的各种感觉挪移、转化、渗透、互通的心理过程,使音乐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同化,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效果。

音乐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等,本文根据低年段学生特点和图谱在教学中的实践,梳理图谱在音乐學习感知、理解、运用各层次运用的特点,分析在音乐学习各环节图谱对音素学习的适用性,阐述课本图谱在低年段音乐教学中具体实效。

一、 运用符号图谱学习音高与节奏

在乐曲初学时进行抽象音乐要素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符号图谱的运用不仅能让音乐要素学习变得简单,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与掌握。如:苏教版一年级歌曲《再见吧,冬天》,课本图谱运用高低不同的雪花片来表示音高,让相同歌词内容的音高在视觉上有一个鲜明的展示。学生在这图谱的辅助下,能够很好地掌握乐曲的音高。这雪花片图谱,对学生掌握拍子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歌词“再”字有三拍,图谱用三个形象的雪花片来展示歌词节奏的长短。“天”有五拍,图谱用五个雪花片来展示“天”的歌唱长度,这图谱的展示不仅让学生对节拍的理解更加明确,而且也非常形象,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

又如一年级的欣赏曲《放学歌》,乐谱下的拍手与拍腿图谱设置,就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节拍提示。学生在视觉上能够明确的知晓三拍子的拍奏要求。图谱还明确的提示三拍子的强弱的关系,第一拍强拍拍手,第二、三拍弱拍拍腿。

在如此明确的图谱指示下,学生当然能够准确地掌握乐曲的强弱节拍。

二、 运用颜色图谱体验音乐风格

音乐与色彩在心理上的内在联系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两者的有效联系对人们认知外部世界有着重要作用。

课本图谱中的“音色”联系主要通过色块图谱来展示,其利用颜色的冷暖色系或浓淡对比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不同风格。如二年级乐曲《火车开啦》就运用两种不同的色块,分别表示乐曲的不同节奏与音乐特点。其使用红色色块表示紧凑的节奏,运用蓝色色块表示舒展节奏。这样的颜色对比对学生理解乐曲、歌唱乐曲有很大帮助。教学中教师只需提醒学生红色部分要歌唱得紧凑,蓝色部分歌唱舒展。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与色块图谱的提醒下,歌唱学习中就能够把握住歌唱的基本要求。在歌曲《火车开啦》的展演部分图谱也做了很好的提示。对于红色部分其采用集体模仿车轮进行活动展示,蓝色部分主要采用循环手搭肩进行活动展示。这样形象的图谱,不仅减轻了教师教学中语言表达的不足,而且还为学生给出很好的示范。

三、 运用不同图谱分析曲式结构

图谱是利用实物图形将音乐按照不同内容进行多样化标记的,根据这一特点开展音乐要素欣赏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把复杂、抽象的曲式结构变得更加形象化、直观化,使低年段学生喜爱这复杂的欣赏分析。

欣赏曲《口哨与小狗》,乐曲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课本图谱主要通过展示了两张不同内容的图谱,使学生明确两个不同的音乐段落。对于第三部分,课本采用选择的形式,让学生在欣赏不同段落的同时,能够在听辨中思考乐曲段落的相似度,从而实现对乐曲的深刻理解。教学中有了图谱的帮助,学生对每个乐段的认知都非常形象和清晰。对于A-B-A的结构曲式,也了解得相当透彻,对于《口哨与小狗》音乐特点自然而然地就轻松掌握了。

四、 运用综合图谱指导乐曲展示

展现学生音乐学习实效最直接的手段是学生对音乐内容的展示。这展示活动可以是歌唱,可以是舞蹈,也可以是故事展演。

在《大鹿》这一课中,让学生在歌唱后展演歌曲内容,展示一个具有一定内容的情景剧,这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歌唱中会明白故事的内容,但对于展示和如何展示会感到束手无策,而展示又是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让一年级学生跨越这一阻隔,实现较好的展示自我。课本图谱的展示具有重要的示范与指导作用。在歌曲《大鹿》中,课本图谱就展示了一个明确的表演过程,图谱中展示了几个音乐故事片段,有一定节奏型的朗读内容,有部分故事的歌曲演唱与表演,有模仿奔跑的节奏演奏,有展示故事情节的歌曲演唱,还有代表故事精华的器乐演奏与节奏朗读。这些图谱的有效结合与展示,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参照。学生一看就明白怎么去展演音乐故事。对于其中的节奏,小学一年级学生是能够明白如何拍奏的。所以这一图谱内容不仅让音乐故事具有了情节,也使学生表演的情景剧更加精彩、更具可观性。

学生看了图谱自然能够明白怎样展示音乐故事,当然让学生分小组展示音乐内容也就是水到渠成,勇敢的大鹿和小兔面对老狼的音乐故事在图谱的帮助下,学生轻松的实现了情景剧的展演,当然这学习的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展现在大家面前。

图谱的开发与应用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音乐的要素和所塑造的形象,并且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较为个性化的理解,从而实现提高其音乐素养。使学生从知识与技能的圈子里解脱出来,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愉悦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心驱使下主动地体验音乐,真正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因此,作为音乐教育者需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图谱,发挥课本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徐玲,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有效策略探讨
浅析小学低年级说话训练方法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策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