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数据应用管理与发展路径研究

2018-06-29梁晓蓓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时代

摘 要:大数据视域下,数据应用管理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是大数据时代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国内高校数据管理存在缺乏数据敏感度与系统化管理、专业数据统计及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专门的数据管理规章制度等问题。因此,针对现存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提出高校应加强数据敏感度、设立专门的数据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数据系统化管理等,深入探索促进高校数据应用管理的有效策略与发展路径,深入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为提升高校管理效益与决策水平作出必要贡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数据应用管理 信息化建设

引言

随着信息化应用范围逐步扩大,高校信息化建设逐渐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为此,数据应用管理是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是当前数据时代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该如何探索和思考新的数据管理策略,为高校变革发展做好充分准备,是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挑战。当前,国内高校数据管理存在缺乏数据敏感度与系统化管理、专业的数据统计及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专门的数据管理规章制度等问题,严重阻碍我国高校数据应用管理和信息化进程。因此,探索有效的高校数据应用管理策略方法,改变当前高校传统型经验式的管理模式,促进数据应用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有效挖掘有价值的数据,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学校科学决策的效率。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应用管理的必要性

1.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契机

当今世界是信息时代,是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时代。随着时间推移,现代教育信息数据也在不断更新变化,面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海量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应用问题日益严峻,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高校对于数据采集整合、应用管理、分析挖掘的需求日益明显,如何探索和思考新的数据管理策略,为高校变革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数据应用管理的重大挑战。

2.数据应用管理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这充分说明信息技术对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是促进高校发展的推进剂。重视数据应用、加强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大数据时代下的必然趋势。随着高校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应用范围及作用的逐步扩大,高校信息化建设逐渐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而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是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数据时代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3.高校数据应用管理漏洞及问题有待解决

当前,我国高校数据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和漏洞。因统计标准、指标内涵解释不统一或是由于统计误差等,高校内各部门的数据统计往往出现不一致、数据多个出口的情况,这不仅大大降低数据统计的质量,还严重影响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数据应用与决策方面,由于缺乏对数据统计的系统化管理和分析应用技巧学习、高校各部门间缺乏资源共享等问题,导致各高校未能科学合理利用学校掌握的数据来服务于高校决策。

4.数据应用管理是高校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数据的合理整合应用,是高校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高校变革发展的重要信息力量。高校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了解自身学校的定位、师资配备、学生情况、科研情况等各方面内容,用事实说话,更好地把握学校的办学条件状况以便采取相关改进措施。高校如何探索和思考新的数据应用管理策略,为高校科学决策做充分的准备,是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高校数据应用管理现状分析

1.数据敏感度不足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高校的规划、发展、决策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客觀的数据能够最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办学条件现状、发展现状,但部分高校未真正正视数据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忽视数据应用管理与高校科学决策的联系,缺乏创新思维和数据系统分析思维。由于缺乏对数据的重视和缺乏数据敏感度,未将现有数据整合成有用的资源,无法合理利用现有数据对学校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服务于高校决策。

2.数据管理缺乏系统化管理

高校数据统计主要来源于校内各部门的数据收集整理,但各部门在合作沟通过程中往往出现数据共享意识不足、缺乏协调规划意识的问题,导致部门之间数据统计不一致、数据建设进展不一,大大限制了数据共享应用和挖掘数据价值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管理更强调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主要研究数据间的关系,以挖掘内在关系及预测为核心思想,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未来发展趋势或者推断将来的可能性,进而为高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国内部分高校缺乏对数据的系统化管理,校内没有设立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及数据统计系统,甚至没有专职的数据统计人员,由于缺乏对数据关联性的内在关系挖掘,导致数据的“含金量”不高,无法显现出数据的潜在力量,大大阻碍学校对本校基本办学条件数据等方面的了解,无法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事实说明。

3.缺乏专门的数据管理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各类事项得以顺利实施的切实保障。目前,广东省内大部分高校校内都没有对数据设立专门的数据管理制度,部分高校仅仅有针对每年数据填报工作所临时拟定的原则和分工,对于长期的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校内并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明确分工安排、精细化管理。[3]大数据的前提是数据的真实性。由于缺少制度的规范和约束,数据的质量、准确性、真实性、保密性都面临严峻挑战。因责任权责不明晰,各部门在数据统计过程中有出现填报态度不端正、不按规范填报、虚报瞒报的情况,影响数据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高校数据应用管理与变革发展对策

1.加强数据敏感度

要从海量數据中挑选并转化有价值的信息,这不仅对数据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提出要求,更重要的是数据管理人员也应有高度的数据敏感度。高校的校领导及二级单位的领导是学校决策的重要参与者,若这部分人员没有足够的数据敏感度,就无法理解数据的潜在意义和价值所在。通过学校各类数据的收集,汇总整合后形成学校内部的基本条件分析报告,从中可了解学校发展的现状,比如近几年的科研成果是否有增长、师资力量是否满足学校当前的办学标准、学科发展是否平衡、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等等,这些都能从数据中体现出来。通过对比其他兄弟院校的相应数据指标,可以找出差距,这些差距就可以作为学校今后进步和努力的方向。加强数据敏感度,用事实说话,是高校科学决策和发展的重要觉悟。

2.设置专门的数据管理规则制度

规章制度是部门执行工作的主要依据,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校情的数据管理制度,明确从原生数据的管理、有价值数据的发现,到数据的获取、再利用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应遵循的原则及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问题的相关要求。[4]数据管理制度应对相关者的责任有明晰的界定,比如相关的校领导、部门领导、研究人员、具体数据填报人员都应承担相应的填报责任或管理责任,避免应付式对待、相互推诿责任、权责不明而导致数据填报质量低的情况。对于未按规章制度办事、未承担相关责任的部门或个人,数据管理制度也应制定相应的追责规定和惩罚措施,甚至列入学校绩效考评,强调数据管理的重要性。规范校内数据管理,明确各部门的主要职责,是高校数据应用管理的重要基础。

3.加强数据系统化管理

建立全方位的全校数据系统及数据管理服务网页,对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有助于高校全面掌握自身最新的动态发展。数据系统设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制度,数据统计、查询及分析等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事,违规者或使数据安全受到威胁者都应受到相应惩处。数据系统可分设子账户到二级院系和部门,由各二级部门重新梳理和清理相关数据、同步管理自己的账户数据,将数据科学、清晰、有秩序地存储在系统中,通过对比分析,查找自己的劣势及可提高的因素,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海量数据的产生给高校数据应用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在统计数据过程中往往出现缺乏数据敏感度、缺乏系统化管理、专业的数据统计及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专门的数据管理规章制度等问题。因此,提出高校应加强数据敏感度、设立规章制度规范高校的数据管理和明确责任、加强数据系统化管理等建议,对促进高校数据应用管理、提升有价值资源的有效运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OB/E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008/t20100802_93704.html,2010-07-29.

[2]马鸿健,张耘凡,王关祥,车路,王娇.大数据时代高校数据管理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6,(18):131-132.

[3]谢春枝,燕今伟.国内外高校科学数据管理和机制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06):12-17+38.

[4]丁宁,马浩琴.国外高校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比较研究及借鉴[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06):18-22.

作者简介

梁晓蓓(1991—),女,汉族,广东茂名人,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企业管理等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时代
关于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