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018-06-29李新年
李新年
内容摘要:今天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平日里溺爱、娇生惯养屡见不鲜,他们的自我意识十分明显,凡事都愿意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出发来考虑问题,因而往往表现为缺少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这就给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于是我尝试以班为“家”,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收到了较好效。
关键词:班级管理 集体主义 培养
今天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平日里溺爱、娇生惯养屡见不鲜,他们的自我意识十分明显,凡事都愿意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出发来考虑问题,因而往往表现为缺少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这就给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于是我尝试以班为“家”,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收到了较好效。
一.课堂——让“家”的概念深入人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抓住课堂进行思想引导,将教学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课程进行中渗透品德教育,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我们带领学生感悟文章的主旨,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时,可以将所思所悟不断放大和延伸,进而联系我们自己,使文章中心内化为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心灵获得陶冶和启迪。
课堂上的每一个教育机会我都不愿错过。如有不少学生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仍大声喊叫,我告诉他们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千万别错过了学习的好机会。当有人回答问题表现欠佳时,教室里传来笑声,我对学生说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如果让你来回答,说不定还不如他呢!就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课堂上认识了“宽容”与“尊重”。
爱,首先意味着付出,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在教育和组织学生奉献爱心的时候,老师要向学生反复强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的意识。同学们这样想,这样做,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就融洽和谐,就会更主动自觉地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
二.课外活动——让“家”风采飞扬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最好的舞台,聪明的教师深知“活动中育人,活动中塑造人”的道理,因此,教师应结合校内外的各项活动、竞赛和班级兴趣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把班集体的荣誉感与自己的行为紧密结合,让学生明白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应积极为集体争光添彩。
每次校运动会前,我都精心组织,充分调动学生为班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运动会上,孩子们奋勇拼搏,一次次让我们班沉浸在呐喊和欢呼之中。“老师,我是第三名,能为咱们班加几分?”“师,接力是加双倍吧?我们几个一定要努力。”“老师,我没跑好,得了第六,能加一分吗?”听着孩子们的话,我有些感动,这不仅仅是在为荣誉努力,更重要的是在为成长拼搏,当然,这不仅是一份担当,更是一份集体的责任。
三.班级事务——彰显“家”的力量
今天中午,灯又没关;教室里的垃圾没有人主动去撿;同桌的文具盒掉了,似乎和旁边的人没关系。为此,我特意召开了“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围绕怎样让我们这个家更加有凝聚力这一话题,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意见,大家都为班级这个“家”去操心,树立了自我管理的意识。
四.人际交往——让“家”更温暖
同学之间一定要团结友爱如兄弟姐妹一样,这是班级如“家”的基础。孩子平日里打打闹闹、磕磕绊绊是在所难免的。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我都很生气,但却会让双方先握握手,接着才调查事情原委。“你的那一拳下去,疼得不仅是他,还有老师,很遗憾没有教会你‘不能打人的道理,当然,你也伤害了班上的同学情谊。如果是你的亲兄弟,你会把拳头抡过去吗?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挨打的是你,你又作何感想?谁都不愿意和同学发生矛盾,我想你一定会改正的!来,再握握手,还是好同学,好兄弟!”。团结合作的班集体同学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孩子会在集体中寻找归属和依托,能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两者相得益彰。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在学校,集体就是家。如果我们每一个班主任都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投人到班级管理当中,就一定可以融百川人大海,培养出具有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章程辉.浅谈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借鉴。新余学院学报,2012(6).
2.三金菊.浅谈如何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课程教育研究,2012(26).
(作者单位:甘肃省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