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工匠文化培育及工匠人才培养对策
2018-06-29郭红军
【摘 要】 本文从人才流失、人才自我意识、院校设置和职业观念几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工匠文化缺失的原因,探讨职业院校工匠文化培育及工匠人才培养对策:知识优化人才,优秀的课程打造优秀的人才;优化师资力量,优秀的老师教授优秀人才;深化工匠文化,从培养职业院校人才開始。
【关键词】 职业院校;工匠文化;人才培养
“工匠文化”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但凡是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都具有这种精神。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当“工匠文化”一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时,让人耳目一新,媒体纷纷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文化”成为普遍追求,职业院校培养工匠文化人才的初衷,亦是如此。
一、“工匠文化”的内涵
工匠文化落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专心经营企业的精神。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企业家通过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从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在获得创新红利之后,继续投入、促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第二,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有了敬业精神,企业家才会有将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中的不竭动力,才能够把创新当作自己的使命,才能使产品、企业拥有竞争力。第三,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在经济处于低谷时,其他人也许选择退出,唯有企业家不会退出。
工匠文化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工作、专心致志的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
这也是职业院校学生所缺乏的精神层面,将职业视为一种使命,对职业树立敬畏精神。我们眼下要做的就是在向他们普及工匠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深刻研究,将这种精神落实到个人,使这种精神得到传承。
二、职业院校的工匠文化缺失原因
1、职业院校的人才流失是根源
找工作看学历的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文化程度,因为这个压力,许多在校学生在学校待了不久后选择重新高考,目的是去一个更好的本科院校接着学习,拿到本科毕业证以后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但事实上,即使是本科毕业生也面临着大学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2、职业院校人才意识不到自己的价值
很多去技术学院求学的学生,是在应试教育“优胜劣汰”下未能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不在乎考试成绩,平时态度也是得过且过,所以即使是在培养工匠文化的职业院校里,他们可能也不能很好的认识到自己个人的价值。一样是抱着混毕业证混日子的态度在学院里学习,不能够意识到社会的压力,职业岗位的竞争等。
3、职业学院社会形象尴尬
多数人认为,职业学院培养出的是一批流水线的机械工人。相较于本科院校提供的本科毕业证和考研保研资格,职业学院没有一点吸引人的优势可言。并且高等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是为了科学科研,这样一对比,职业学院培养的则是技术型人才,前者形象看起来要高大上许多,后者却有些低端,不在同一档次了。正因为人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职业院校在社会上的形象看起来如此尴尬。
4、职业观念树立不够正确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古今中外,技术人员都是社会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古有大匠鼻祖鲁班,制造出许多独具匠心的日常用品,四大发明的诞生也离不开活学活用智慧过人的古代人。国外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每天都是创新;还有精细到无可比拟的机械表的诞生,诸如此类都是能工巧匠存在的“工匠文化”所致。
在今天很多人以为,职业存在高低贵贱,扫马路的一定比国企上班的白领低一头吗?并非如此,马路的干净整洁正是工匠文化最好的体现。因为日复一日,日日如此,一丝不苟,严谨小心,才会有这样的效果。
三、职业院校工匠文化培育及工匠人才培养对策
1、知识优化人才,优秀的课程打造优秀的人才
职业院校的课程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机电化工不能只靠日常上课的操作与实验;室内设计不能只靠校园采风获得灵感;园林设计、服装设计都不能仅仅以校园为中心展开。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只能帮助学生对某个职业了解大概,包括职业的来源发展和职业的应用。在讲授这些知识的同时,应该将工匠文化一并普及,以便培养他们对职业的敬畏之情。最重要的还是带领学生去实践。机电化工类,可以安排工厂合适的时间,带领学生去参观工厂,学习机械化的使用以及体验在线工人的流水作业操作,使学生更加细致的了解这个职业;室内设计类,应当带领学生参观高级建筑物内的设计,进行采风,和新楼盘企业合作,将学生的毕业作品定为新住户的室内设计,增加学生对室内设计的兴趣;园林设计类,除了可以利用课堂展示网络上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也可以结合一些艺术展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便创造出更有创新感的作品;服装设计,可以在延续古代各类服饰特点的同时,结合当下流行趋势进行设计,也可以组织学生就意生活,在高端奢侈品服装店里观察,汲取,创新等等。
在课堂上,知识起到的作用仅仅只是引领作用,引领学生了解一种职业,了解它的社会作用,发展前景,以及带来的社会价值,而真正的发挥工匠文化,完全依靠实践性的课程,带领学生更多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接触实践,以此为准,进行创造。
2、优化师资力量,优秀的老师教授优秀人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团队,这点毋庸置疑。对师资团队的培训,更多的是将工匠文化贯彻落实到个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角色,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上十分重要。如果是水平了了的老师去教授某专业,不仅自身素养被人诟病,工匠文化也得不到很好的传承,换言之,如果传授经验的老师,职业道德极高,教学水平极优秀,那么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很好的工匠文化教育,而且优秀的老师摆在那里就是一个对工匠文化最好的诠释。
何为言传身教?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具有工匠文化,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岗位上,对学生的教育不知疲倦,对自己的工作不辞辛劳,这正是工匠文化的体现。学历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看一个人是否能够为人師表,是看他是否具备相应的素质。因为职业学院主要进行的是职业教育,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更多体现在教师的职业素养上。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很高的觉悟,任劳任怨,始终如一,那么就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这也应当是所有教师要达到的标准。
3、深化工匠文化,从培养职业院校人才开始
谈及工匠文化,我们常常会联想到日本的工匠文化,或者西欧一些大国,他们执着于一件很小的工业品,将其做到极致,而很少会把工匠文化与本国国情联系起来。但是由于近年来,工匠文化突然降临,打破了原有的“敷衍”制造,中国人突然领悟到,我们需要这种工匠文化,因为远古开始我们就具有这种神秘而坚韧的精神,只是随着时代发展渐渐丢失,现在既然这个词语再次出现,和我国国情发展有了联系,我们就必须将这种工匠文化传承下去。
最应当被重视、首先作为传承地的就是职业院校,一个培养国家未来新生力量的地方,需要这样的工匠文化作为指引。工匠文化体现在细节精神上,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只要它上面印有中国制造四个字,它一定经过对细节的严格要求和层层监管才被制造出来。职业院校人才缺乏的正是这种细节的培养。一位名人大家说过,你用五分钟专注一件事,再试着花费五小时,五天,五个月,或者你去坚持五年,你一定会成为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更有甚者,作家中的一人,他写作从来不是特别注意时间和灵感的迸发,而是记录日常,每天抽出很少的时间很专注的去写去记录,后来就出了一本举世闻名的大作。
社会是浮躁的,人心亦是。在这喧嚣中需要的是一颗匠心,一种坚持,一类专注细节的人。职业院校的人才无需在乎学历,无需比较社会地位的高低,既然身为职业的应征者,就带有本身的一种对职业崇高敬仰的责任,还有对工匠文化的继承和传承。工匠文化不是企业管理的噱头,也不是个人打着招牌混日子的名号,而是真正对技能的掌握熟练度。名人名言里有句烂透的话“细节决定成败”,确实如此,任何事物都是看细节的,无论是某一个职业也好,某个策划案也好,还是某项任务,因为匠心独具,细节完美,所以才能够胜任,脱颖而出。日后提及工匠文化,我们可以联想的不止日本和西欧的一些国家,还有我们中国。
四、总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相反,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化作用亦是起到重中之重的影响,当前,关于在职业院校中培养精品人才,创造型人才更是应受到广泛关注,这不仅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更是在经济方面,都是很大的一种进步。我国是人口众多,市场广阔,资源丰富的大国,想要发展的更强大,无疑要发展“工匠文化”,大国之梦,专于技术,技术又讲究核心,只有一国掌握了核心之本,实现强国的发展之路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除此之外,就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不能仅仅把这一思想上升到国家意志上,更应该秉持“团结就是力量”的理念,让职业院校里的每一位学生,未来国家需要的技术型人才都重视起来。另一方面,时代在呼唤大国工匠,国家在大力扶持培养职业院校的同时,更应该营造出良好“工匠文化”的氛围,让每一位我国的“工匠”在享受福利的同时,也享受着为国家助力的一份骄傲感自豪感,关于职业院校中“工匠”的培养,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虽劳动力众多,但高精尖类技术型人才却比较少,不管是工作在课堂中的职业培养的教师,还是在制造一线的技术人员,都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投入到国家发展的前线去,用心做出好技术,好工艺。更早更快的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国强国之梦。
【参考文献】
[1] 张旭刚.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9(05)127-132.
[2] 王子山. 高职院校创建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J]. 职业,2017(25)102-103.
[3] 高翔. 浅谈如何培养高职生的工匠精神[J]. 好家长,2017(37)202-203.
[4] 王骁俊. 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中的作用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8)19+21.
[5] 孙富. 高职院校实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 现代职业教育,2017(22)188.
【作者简介】
郭红军(1972.10-)男,硕士研究生,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