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依赖社会因素分析

2018-06-29高明

文教资料 2018年5期
关键词:社会因素手机依赖大学生

高明

摘 要: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深入思考,从家庭亲密度、大学适应、同伴关系、社会生活方式四个方面分析导致一些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社会因素,为大学生手机依赖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依赖 社会因素

12.9亿,这是截止到2015年2月中国工信部对中国移动电话用户量的统计数据。很显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手机持有人数最多的国家,这也意味着中国是世界上手机依赖问题最突出的国家。面对如此棘手的社会问题,国内教育界、学术界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掀起了一股研究热。

目前,一些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现象,由于各个地区的筛查标准不一样,导致手机依赖的检出率不尽相同:台湾地区的一项调研表明,近七成学生有手机依赖现象;江苏的一项调查发现,40%的学生忘带手机就会觉得很不舒服,37%的学生在没有携带手机的情况下感到无法忍受;天津的一项研究显示,明知没有信息,73.2%的学生仍然忍不住习惯性地翻看手机,带有强迫性质,一旦手机不在身边,就有可能出现幻觉。总体而言,国内调查结果显示,每10个人当中,就有2—3个人出现手机依赖。这种现象已经逐步国际化:韩国的一项研究显示,75%的该国大学生出现了“手机中毒症候群”;36%的英国学生报告说自己无法离开手机;西班牙近四成的年轻人,每天用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智能手机用户每天查看手机的次数高达34次,甚至阶段性的频率可以高至每十分钟一次。手机依赖已经上升为一种新时期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的独特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认真思考,我们对手机依赖的社会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亲密度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也是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地。在儒家的伦理体系中,家庭与个体相比是更为重要的社会实体。我们在家庭中诞生,在家庭中成长,享受父母的爱,接受父母的思想洗礼,父母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我们、教育我们。

家庭亲密度,主要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具体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亲相爱、融洽和谐的关系。家庭亲密度高,则家庭成员相亲相爱、相互支持;家庭亲密度低,则人心涣散、孤独失落,缺少归属感。学者Olson等认为,家庭成员之间有良好的情感联结可以在个体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时,为其提供安全的情感基地,这能帮助个体的成长过程和身心发展更加健康稳定,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减少[1]。目前,关于家庭亲密度和成瘾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网络成瘾问题,为数不多的家庭亲密度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与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结论一样,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和成瘾行为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个体生理、心理,还有所处的外界环境等很多方面都能对成瘾行为造成影响,由物质、情感、精神等方面构成的家庭环境质量就是其中对成瘾行为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之一。当个体的家庭情感关系较好时,那么当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或挑战时,个体可以从家庭成员那获得较多的情感支持,他们将更有信心面对并解决问题,使他们不会从其他方面获得精神支持以对抗这种挫折感,从而降低对外物产生依赖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家庭亲密度低是导致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要有效减少大学生手机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行为,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的建设,建立起和睦、互助、关爱、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

二、大学适应

大学,是一个加了一道围墙的社会,是公开追求真理的场所,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成人成材的地方。大学的含义是:尽可能广泛,尽可能普遍。学生步入大学会遭遇到更为五彩缤纷的世界,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新异刺激: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为广阔的校园环境、更为自主的学习方式……事实上,不论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大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力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大学阶段,大学生要想有所收获,首先必须融入环境、适应大学,一个有适应障碍的人,如“鱼陷泥沼”,“不得水”而苦苦挣扎,我们很难想象他能在大学中自得其乐、热爱学习、享受生活。总体来说,大学适应包括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满意度、情绪适应、自我适应等方面。大学适应不良的学生往往会找不到自我、无所适从,孤立自己而隔离社会,严重的可能会引起精神抑郁。Young的ACE模型认为,逃避现实能够影响并导致成瘾行为的产生[2]。Beard的综合模型和Davis的认知-行为模型也都认为,社会疏离感能够导致网络成瘾行为[3,4]。所以面对学业、就业、实践等方面的压力和挫折时,新颖、方便、虚幻和无须承担责任的网络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较大,同理青少年容易通过手机逃避面对的问题,导致手机依赖行为的产生。

为了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各大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新生生涯规划讲座、新老生联谊、老乡会活动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更应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开展新生个体心理咨询和适应主题的团体心理咨询。

三、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人之间的一种共同生活并且相互协作的关系,是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它在青少年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具有无法取代的独特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滿足大学生社会交往和爱的归属的心理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的五种需要层次理论,从下往上呈金字塔型,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寻求爱和归属需要满足的阶段,大学生们有相互交往的需要,通过同伴交往,他们可以相互倾诉衷肠、表达自我、沟通理解,能够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从而获得心理满足。相反,如果缺乏这种最基本的沟通交流,大学生就有可能产生孤独感、疏离感,即大学生在同伴群体中会获得较低的认同感和融入感,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提高其学业效率。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同伴关系中的互动产生的合作行为与共情的结果,可以拓宽青少年对于社会的认知视野。从人的发展来看,儿童时期,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既不能又不愿意了解同伴的观点、意图和感情。然而随着同伴互动的开始,我们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識,在建立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的同时,我们表达自己,也开始倾听别人,我们满足自己,也必须考虑他人,其间体验到冲突、谈判、协商和妥协,成长过程中的这些交往经验对大学生社会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社会能力”指“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运用适当的方式实现相应的目标,并取得积极发展结果的能力”。良好的同伴关系还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保证,不良的同伴关系会导致大学生适应障碍,从而引发成瘾行为,并导致手机依赖。

四、社会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接人待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近年来,高强度的竞争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使人们的生活方式趋近简单,人们对信息获取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希望“衣食”能够花较少的时间广泛选择,优中选优,于是,选择网上购;人们希望自助旅行能够提早了解当地住行情况、提早订房,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于是,他们选择网络订房;人们希望工作能够无纸化、随时随地处理信息,于是,他们选择OA流程;人们希望社会交往能够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宣泄压力,于是,他们选择网络交往。人们希望情感的交流随意方便,希望娱乐内容的获得可以随时随地,在这个时候,手机恰到好处地迎合了大家的需求,自然,“手机依赖”就成了迎合当今社会生活方式而生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总之,手机依赖是当今快节奏、强压力、高科技环境下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大学生们在家庭、大学适应、同伴关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深深地沉迷于手机。如何积极有效地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对手机的正向使用,是教育界应当思考的问题。利用多种手段缩短大学生的大学适应期,从教学手段、教学硬件、教师素养等多方面提高教师手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学校教育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Olson D. H., Russell C. S., Sprenkle D. H.. Circ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 Theoretical update[J].Family Process, 1983(22):69-83.

[2]Young K., Rodgers R.. Internet addiction: Personality traits associated withits development[C].Paper presented at the 6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8(8).

[3]Davis R.. 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1(17):187-195.

[4]Beard K.,Wolf E.. Modification in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J].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2001(4):377-383.

猜你喜欢

社会因素手机依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
语言接触角度下的英源外来词的发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