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文学的联姻
2018-06-29徐晓晓张丹
徐晓晓 张丹
摘 要: 从古至今,梦都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人们讲述梦、记录梦,追寻梦的意义。在不断追寻探索中发现梦与文学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梦在文学艺术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非凡的價值。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同样有精彩的梦境描写。从文学梦的角度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梦境描写,探索安娜一生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文学梦 梦境
一、引言
梦是睡眠或类似睡眠状态下在意识中发生的一系列不随意视觉、听觉和动觉表象,以及情绪和思维活动。文学梦是作家在清醒且理性的状态下创作的、在文学作品中明确以梦的名称出现的内容。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梦境描写中,通过三个文学梦展示了安娜一生的心路历程。既有真实梦境的突兀跳跃、神秘怪诞,又有理性的特征,是怪诞和真实的统一,具有凸显人物内心世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点化故事主题的作用。
二、安娜梦何?
小说一开始,安娜为了帮助哥哥调节家庭矛盾到达莫斯科,与同样久经情感压抑的沃伦斯基相识。面对年轻俊朗的沃伦斯基的大胆追求,安娜虽明确拒绝却有些许动摇。在回彼得堡的火车上,她心底有一个声音一直在说:“温暖,很温暖,发烫了。”并“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喜悦,差一点笑出声来”。在困惑欢喜交叉中安娜做了第一个梦。梦中“那个长腰身的庄稼汉在用嘴咬壁上的什么东西,老太婆伸直双腿,直抵车厢的板壁,黑糊糊的把地方都占满了;后来听到一种可怕的轧轧声和咚咚声,像是在折磨什么人;接着亮起一道耀眼的通红的火光,最后像是有一堵高墙把一切都遮没了。安娜感到她的身子在下沉,但她并不害怕,反而觉得快乐”。荣格说,梦所描述的是做梦者的内心情境,意识不愿或很勉强地承认内心的真实情况。多年来压抑的情感和对爱情的渴望深深植根于安娜的潜意识中,安娜虽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出现精神出轨的苗头,但在沃伦斯基和自我矛盾的刺激下还是爆发了,安娜做了这个恐怖又令她快乐的梦。
回到彼得堡之后,安娜和沃伦斯基有意无意地频繁接触,感情爆发了。但卡列宁和儿子谢廖扎成了安娜爱情中最大的羁绊。卡列宁甚至警告威胁安娜,安娜既舍不得与渥伦斯基的爱情,又想维持与卡列宁的婚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德门特言:“梦允许我们每个人,在每夜的生活中,都安详而平安地,随心所欲地癫狂一番。”于是,安娜做了第二个梦。“几乎每个晚上她都做同一个梦,她梦见两个人都是她的丈夫,两个人都向她倾注柔情蜜意,阿列克谢亚历山德洛维奇吻着她的双手,哭着说:现在多么幸福啊!沃伦斯基也在她的身边,也是她的丈夫,她感到吃惊的是以前她觉得这不可能,于是她笑着对他们说这事情再简单不过了,现在你们二人都得到幸福”。梦是梦者心灵最深刻的活动,是梦者的情感、思想、愿望、冲动、本能乃至内心矛盾冲突的变相表现。安娜的第二个梦表明明了安娜的内心矛盾,急于在爱情和婚姻中寻找平衡点,最终使这个梦变得更加荒谬。
安娜最终还是真正出轨了。在与渥伦斯基发生关系之后,安娜和沃伦斯基都曾被第三个梦所困扰。沃伦斯基梦到“他掏着口袋,嘴里很快地说着法国话:要把这块铁打平,敲碎,揉压成型……”“是的,梦,我早就做过这种梦了。我梦见,我跑进自己的卧室,到里面去拿什么东西,寻找东西;你知道,梦里常常会有这种情况,在卧室的角落里立着一个东西”。“那个东西转过身来,于是我看到,这是个胡子蓬乱、矮小可怕的男人,我想逃跑,而他朝一个口袋弯下身子,两只手在里面掏着什么……”“早晨她又做了与渥伦斯基结合前做过多次的噩梦,一下子惊醒了。她似乎觉得,一个蓄着蓬松胡子的小老头儿俯身在一块铁器上做着什么活儿,嘴里哩哩啰啰说着法国话。与以往各次所做的这种噩梦一样(可怕就在于此),她觉得这个乡巴佬不理睬她,却用这铁器对她进行可怕的骚扰。她惊醒过来,出了一身冷汗”。两人的梦中都出现了一个“乡下人”形象,罗曼·罗兰这样解读,“那个有预言性的梦则是这样的:他弯着腰俯在袋子上,用手搜索着袋里某样东西的残余,这样的东西就是生活,以及生活中的烦恼、背叛和痛苦……”这个梦无疑是安娜和沃伦斯基都预感到两人的爱情注定是悲剧的,对被上层社会抛弃和宗教审判感到恐惧,在极度恐惧中苦苦挣扎,因此反复做这个梦。
三、怎样写安娜梦?
文学梦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作者能动创造而叙述的梦,具有怪诞性和理性两个主要特征。
文学梦不同于文学创作中叙述现实生活的内容,因多源于虚拟时空的梦境,必定带有怪诞性。这种怪诞特征使梦境更加虚幻,也使梦境更加真实,具有怪诞特征的文学梦往往比没有怪诞特征的文学梦更真实、可信。小说中安娜的第二个梦境,梦到卡列宁和沃伦斯基同时成了自己的丈夫。卡列宁和沃伦斯基可以算是“情感仇人”,不可能同时相安无事地陪在安娜身边,但在安娜梦中两人都是她最好的伴侣。这种情形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发生,是极具怪诞性的。但因为是在梦境这个特殊的语境中生成的,受到人物愿望、情感的驱动,在非理性的潜意识活动中形成,跳出了制约。这是作者在用一种无理的怪诞形式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形成了与现实生活状态完全不同的虚拟情景,这种怪诞性又是合理的。这正恰恰体现了安娜情感与理性的冲突、愿望与现实的冲突。日常梦是怪诞的,但偏向于荒诞;文学梦是怪诞的,但偏向于理性。因此,作者写安娜并没有在这样的美梦中停留过久,而是让安娜多次梦见又多次惊醒,醒来更加困扰。通过梦境的怪诞性,制造出曲折生动的情节,将人物推到紧张的矛盾之中,把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担忧等加以放大,从而理性地揭示梦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文学梦中的怪诞还体现在神话的穿入。安娜和沃伦斯基都曾梦见“乡下人”拿着铁器在做些什么,“乡下人”的形象酷似古希腊神话中的火神和匠神赫淮斯托斯。赫淮斯托斯容貌丑陋与“乡下人”形象有相似之处,而且赫淮斯托斯、战神阿瑞斯和爱神阿芙洛狄忒三人的纠葛也与卡列宁、沃伦斯基和安娜的故事有相同之处。因此,在安娜和沃伦斯基的梦中的“乡下人”形象完全有可能是作者将赫淮斯托斯作为自己观念中的最高评判者,以梦境的怪诞形式加入到安娜和沃伦斯基的精神世界中。
文学家模拟现实的梦而创造出来的文学梦必然具有梦虚幻、神秘、怪诞等特征,但这仍不足以使梦境脱离个体成为文学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夢还需是理性活动的结果。安娜的梦是一个创造得比较真实的文学梦。从对梦境的描写来看,列夫托尔斯泰是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社会现实状况阐释的,自觉地意识到梦是人物内心的愿望和内心情感的潜意识的体现。安娜的第一个梦是因情而生,因现实生活不能满足她对爱情的追逐而做,创造安娜的梦境写安娜与渥伦斯基相识后心理的变化。第二个梦则是安娜处于现实和理想的极大矛盾冲突下。安娜梦到卡列宁和沃伦斯基都成为自己的丈夫,这是一种现实情节与梦境的继承与继续,体现了安娜内心灵与肉的冲突。安娜的第三个梦体现了梦的预知性。作者通过梦来制造安娜行动的契机,甚至贯穿整部小说。安娜在刚到达莫斯科火车站便见到了死在铁轨下的“乡下人”,接着做了无数次关于“乡下人”形象的梦,最后安娜也是在“乡下人”的注视下卧轨自杀。一系列梦境像是指引着安娜的行为或在没有理由时为安娜的行动提供某种心理动力,这完全不同于真实梦境的虚幻,这是作者理性创作的结果。
四、为何写安娜梦?
文学梦本身便是作者有意创作,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必然有独特的作用。
文学梦能够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梦常常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愿望联系在一起,这些心灵深处的东西可能隐藏多年,也可能不被现实社会所接纳,以潜意识的形式隐藏。情感和愿望又是心灵中最复杂的奇妙且常常隐藏很深的东西,利用梦揭示便是文学的高明之处。梦给予这些东西以生发点,在梦中实现。安娜的所有梦都体现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在与渥伦斯基相识后,渴望爱情而做了第一个可怕又欢乐的梦。在现实的打击和对爱情的追逐下的第二个梦,作者以一种美梦的形式阐释安娜内心的矛盾,更能体现安娜内心的痛苦与挣扎。第三个关于“乡下人”的梦,是作者为安娜创作的“精神折磨”的梦,那种被宗教和社会抛弃的痛苦,作者直接叙述是不能完全表达的,于是借助折磨了安娜多次的梦使读者体会安娜的极度挣扎、求索而最终走向灭亡的情感历程。
文学梦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梦具有预知功能的观念由来已久,一种是对尚未发生的事情的预知,一种是已经发生但尚未知晓的事情的预知。许多文学作品借助梦的预知作用影响人物的行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作者以一种写梦的方式,推动安娜命运的发展。安娜由做恐怖而快乐的梦而动摇自己安于现状的心,渴望爱情,进而主动与渥伦斯基接触,掀开了故事的正式帷幕。在被卡列宁警告威胁和爱情的甜蜜困扰之下,安娜做了第二个近乎发疯的梦,从而推动安娜向卡列宁坦白及被上流社会抛弃的情节发展。在爱情被琐碎的生活和无聊的时光的消磨中,安娜持续做着那个“乡下人”的梦,像是小说的一条暗线,在作者赋予它神秘色彩的形象之下,一步步将安娜推向死亡。
文学梦具有贯穿作者情感态度的作用。梦是人愿望的满足,不仅是梦者的满足,而且是作者的满足。《安娜·卡列尼娜》中,列夫托尔斯泰将自己对当时俄国的关注、思索和批判融入安娜的梦中。俄罗斯女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曾指责列夫托尔斯泰对安娜的态度不公平,一方面他同情安娜的遭遇,另一方面以他的宗教思想谴责安娜,这种复杂的情感被列夫托尔斯泰融入安娜的梦中。那个反复出现的“乡下人”的形象时常出现在安娜的梦中,像是安娜梦中的常住客人,随时从潜意识中给安娜以精神的惩罚。有学者认为“乡下人”的形象是火神和匠神赫淮斯托斯的化身,其实是有一定依据的。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卷首题词“申冤在我,我必报应”,便体现了他鲜明的宗教观念。一方面他认为安娜追求幸福是合理的,另一方面认为安娜破坏了宗教伦理道德,是有罪的,应受到上帝的惩罚。托尔斯泰将这种矛盾的情感融入安娜梦中,使得安娜的精神处于焦虑不安、极度困苦之中。最终这些梦像安娜死亡之路的引灵人,一步步将安娜引向毁灭。
五、结语
文学梦是按照梦的形式、作者的叙述目的和作品主人公的情感态度的创造,列夫·托尔斯泰通过写梦将安娜的矛盾、挣扎与绝望的生命历程展示在读者面前,为小说增添了浪漫、神奇又带有理性的艺术色彩。
参考文献:
[1]于国畔,顾生根,译.安娜·卡列尼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王文革.文学梦的审美分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同亿.现代科学技术词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4]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5]赵淑梅.《安娜·卡列尼娜》中“乡下人”的象征意蕴[J].语文学刊,2007(6).
[6]薛世彪.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主人公梦的分析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7]姚城娥.试论梦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1).
指导老师:庞伟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