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反思的能力

2018-06-29陈义波

考试周刊 2018年50期
关键词:转变观念

摘要:教师要转变观念,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营造质疑问难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反思,让学生在质疑反思中提升思维能力,发展数学素养。

关键词:转变观念;敢问;乐问;会问;培养质疑反思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见,我们有必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质疑反思的能力。培养质疑反思的能力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质疑、反思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创造性思维发生的必要条件。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 转变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改变对学生的认识,相信学生能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的“学”跟着教师的“教”走,教师根据所要传授的内容设计教学,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步骤机械地复制学习内容。这样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独立建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依赖性”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首先,是因为我们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认识,不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相信学生有发明创造的潜能,认为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安排下循规蹈矩地学习,才能学好知识。其次,是我们教师不知道学生有自主发展的需要,所以长期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学生,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自主探索的能力,学生有发明创造的潜能,我们要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行,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去创造。

2. 改变评价观念,注重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教师总是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把一张试卷的分数看得过重,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就导致课堂上教师只注重学生会不会做题、做得对不对。其实,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更侧重于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而不是只简单地比做题的正确率。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即使是后进生,只要他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是知识、能力有一点点的进步,甚至只是在数学情感态度上有一些好的转变,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中去。

二、 培养质疑反思,让学生学会“问”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1. 要让学生“敢问”。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敢问。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种:怕老师,不敢问;怕问错了让老师责怪或被同学们笑,不敢问;自己自信心不足,不敢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威严的架子,制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不会感到拘束,并且应对学生多鼓励,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这样,学生才能敢问。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请一个同学上来提问题,他站起来,愣了半天没说一句话,我就先对他给予肯定:“你能站起来,这说明你已经很勇敢了,不要紧张,我们先听听其他同学提什么问题。”在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后,这个同学就举手发问了:“为什么单位‘1的‘1要加引号。”我马上给予肯定表扬。从那以后,这个同学就经常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了。可见,只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只要教师经常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就敢于提出问题来,提出问题后有了成就感,又激起他提问题的勇气和欲望。

2. 要让学生“乐问”。要让学生乐于提问题,教师就要結合教材的实际,设计尽可能接近本课内容的情境,多让学生参与,多给学生探索的机会,同时,对能“问”的同学要多鼓励、多表扬。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班学雷锋小组要做一个工具箱,请同学们来帮忙。”我话刚说完,同学们就纷纷提出问题:“要做多大的箱子?”“要做什么规格的?长是多少,宽、高又是多少?”“要买多少木板呢?”……我抓住时机,分别给予肯定、表扬,同时再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同学们热情高涨,马上又投入到探索知识中去。

3. 要让学生“会问”。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疑问,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数学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学生在探究完3的倍数时,在发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后,一个学生举手问:“为什么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呢?”3的倍数的特征不像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明显,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听到这个学生的提问,学生们眼睛齐刷刷地望着我,等着我的解释。我也不急于解释,先让学生观察百数表内3的倍数,然后再讨论。这样,利用学生生成的问题,稍做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3的倍数的特征的算理,还排除了2和5倍数特征的思维干扰,对3的倍数的表征有了更清晰的建构,更重要的是利用自己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新发现的“3的倍数特征”这个数学规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敢于问,乐于问,善于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主动质疑,从而调动数学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学会反思,数学思维得到发展,数学素养得以提升。

作者简介:陈义波,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转变观念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教好初中物理之我见
新课程理念下浅谈体育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英语复习有方法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 加强企业党员思想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提高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