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调查及思考
2018-06-29金令鹏
金令鹏
摘 要:数学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数学分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成为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并分析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效率和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如果利用得当,将在数学课堂上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合作学习的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不足。因此,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展开调查与思考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现状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模式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良性互动为基础。但就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不结合实际,随意分组
一些教师在开展分组学习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分组,而是随意组织座次相近的学生组成小组。这种分组方式虽然比较方便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但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有时小组内部存在矛盾,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佳。有的知识点需要多名学生分工完成,却由于小组成员过少而无法有效完成任务。分组的问题成为阻碍合作学习发挥更大效果的拦路石。
2.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够科学
合作学习适用于难度较大的、需要多名学生合作完成的问题。但是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提出的一些问题要么缺乏深度,不需要合作学习学生就能自己解决;要么难度过大,学生讨论半天也得不出有效信息。这种情况下的合作学习不仅没有有效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反而为学生提供了聊天说话的机会,合作学习的初衷难以实现。
3.学生的纪律性和积极性较差
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课堂沉闷的氛围,放松了学生紧绷的神经,很多学生错误地以为小组讨论时就可以放松休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课堂纪律变得混乱,这给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带来了较大压力。
二、提高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大胆改革,勇于探索,积极研究提高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1.科学指导,合理分工
初中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还不够浓厚,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科学的指导。首先,在开展合作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教给学生什么是合作,明确合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合作中要秉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等基本原则。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学习基础和其他特点,按照优势互补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同时要选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安排和任务分配。
2.设置优质课题,促使学生充分思考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设置问题的难度,难度过小合作学习可能流于形式;难度过大,学生难以解决,只能无奈放弃。教师应该选择开放性的、较为复杂的题目作为研究课题,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同时,设置的问题不用完全依照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置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课题,这样学生在探讨过程中更有积极性。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提出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此类问题解决方法众多,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寻找多种解题方法。这种开放性、趣味性较强的试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能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教师转变自身角色,注重宏观调控
对于教师而言,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同于以往的一言堂式授课,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领导者,而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种角色上的转变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提高掌控全局、宏观调控的能力。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同时关注多个小组的进展和状况,维持课堂整体秩序。对于出现问题的小组要积极协调指导,帮助小组顺利开展讨论,但又不能过度插手讨论内容;对于表现较好、探讨较为顺利的小组要给予鼓励,并适当提出更深一步的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对于合作学习过程中兴致不高、被边缘化的学生,应该主动关怀沟通,帮助其融入团队合作学习。总体来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掌控节奏和化解矛盾的调控能力。
三、总结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范围和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很多类型的知识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有效学习。但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大搞形式主義,要本着为学生的未来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设置科学合理的研究课题,不断提出指导修正意见,宏观调控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参考文献:
[1]金永,蒋玉林.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J].中国培训,2017(1).
[2]郭艳婷.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