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城市化”下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激发的策略研究
2018-06-29温志斌
◎温志斌
农村基础教育城市化是指通过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减少村办中小学,尽可能地扩大城镇所在地中小学的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区学校规模效应。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多个地段的乡村被纳入城镇,城中村被征地拆迁而搬到城区,从而产生了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基础教育城市化”的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初中生源复杂,部分来源于城区,部分来源于附近的城中村,还有部分来源于征地拆迁的搬迁户,是一所典型的城乡结合的完全中学。学生生活环境复杂、学习氛围不浓厚、家庭不重视、物质投入少等原因都造成了农村学生“城市化”后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严重缺乏兴趣,学习有困难。此外,诸如机器人、App Inventor、人工智能等教学内容的新增,对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更高。本文拟立足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充分运用生源特点和校内各有效资源,开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的策略研究,探索出适合“农村基础教育城市化”背景下的激发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多套行而有效的方法,为同类型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借鉴,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对所在学校七年级278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在“农村基础教育城市化”下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现状以及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的程度。其中,希望上信息技术课玩游戏、听歌和上网的占79%,对《信息技术》课本知识和技能感兴趣的只占21%。调查中还反映出几个问题:1、生活环境多样,缺乏文化氛围,农村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与学校配合的默契程度相对城区的来说明显不足,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2、家长受教育程度相对不高,只有22%的家长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外地流动人口和农村打工者约34%,受家长主观认识的影响,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有所降低。3、部分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致使学生接触计算机机会少。
二、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笔者对调查反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对比实验法把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划分,选定3个班为试验班,观察和记录每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的实施情况,然后对这个策略进行归纳总结。自实验以来,经过多次的修改调整,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多项策略与措施。
1.关注差异,分层教学,建立自信 农村与城区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大,笔者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将城区和农村学生进行穿插式分组,小组中安排一两位农村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将实践活动设计为三个层次:基础实践、提高实践和拓展实践。例如讲VB的第四节《画圆语句》时,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完成基础实践:画出一个圆;优生带领后进生完成提高实践:分别画出一个同一水平线的圆和同一垂直线的圆;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拓展实践:画出奥运五环。整节课,所有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基础实践;四分之三的学生能完成提高实践,并有五分之一的同学能完成拓展实践。实践证明,这种以快带慢的模式让城区和农村学生的信息技能在原来基础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明显改善了课堂效果。农村学生在交流中逐渐消除了自卑,自信心倍增。同时培养了生生之间团结协作的习惯。
2.巧用翻转课堂,与传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 2011年以来,国内多所学校参与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翻转课堂的本质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笔者尝试将这种教学模式中富有成效的创设情境、视频教学、小组协作与传统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通过实践“明确任务,自学检测,协作学习,交流评价”等教学环节实现课堂的翻转,如:讲授七年级《视频的采集与加工》一课,笔者创设“送给父母的圣诞节礼物”的情景作为导入,抓住了学生作为子女想为父母送礼物的心理,利用教学视频对重难点操作的讲解,清晰明了,学生兴趣浓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笔者还运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结合的教学模式(图1),让学生根据学案自主探究、小组互助。这种模式能最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
3.使用“答题器”和“易学”,寓乐于学 课堂上,笔者使用广州市第六中学严开明老师的“答题器”和从化鳌头中学罗斌老师“易学”作为软件支持。答题器和易学软件都以积分制、升级制、即时反馈制形式为基础。课前打字练习、新课上选择题抢答、任务测试、复习课的测验,学生做每一项练习都有积分。这两个教学辅助软件把游戏与学习相结合,让学生玩中学,有助于激发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和提高学生上课的热情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2017年的广州市信息技术结业会考中,该批试验班学生中文打字平均分为9.144分(满分10分),中文打字题平均打字字数为156字/分,成绩骄人。
4.交流分享、展示个性、表现自我 新课标中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与理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小组展示正是这一过程的充分体现。课前,笔者按照教学内容制定学习评价表。实践任务完成后,由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再对本小组的作品进行自评,最后由其它小组和教师进行评价。评价时学生根据教师所列的评价内容逐一点评,有理有据。平时胆小,缺乏自信的同学在同组同学的鼓励帮助下,也尝试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老师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农村基础教育城市化”下初中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激发的策略研究的实验成效
1.实验前后的变化对比 实验研究前后,笔者对试验学生分别在入学和初三结业会考前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并结合统计的一些数据,得出结果如下:
从图表可以清楚看出,实验研究后,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增强了自信心,能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在广州市信息技术结业会考中,该批学生平均分为57.1分。其中60分以上有137人,合格率为学校历年最高水平。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试验期间学生们创作出很多富有创意、极具美感的作品。笔者学校一共有多份作品被选送参加广州市中小学计算机作品比赛,并获得市、区级的一、二、三等奖,成绩可喜,其中有一半作品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创作的。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农村学生挖掘了自身的潜能,培养了创造力。
2.初步摸索出激发“农村基础教育城市化”下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教学模式 自实验研究以来,经过反复实践和总结,初步摸索出激发“农村基础教育城市化”下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教学模式(图2)。
实验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是良好的。每位学生对于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信息素养与信息技能、审美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有了质的飞跃,学生个性和特长都得到了全面发展,能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引领教育改革。教师尝试着课程改革,探索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因此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实现个性化发展。笔者将继续深入推进本课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将实践转化为理性思考,丰富研究的内涵,把经验与同行分享探究,以推广研究成果的应用效应。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M],2010.4
[2]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5):46-51
[3]郑艳敏,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4):46
[4]蔡小扬.《激发兴趣变“苦学”为“乐学”》,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