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 如何针对核心素养进行教学
2018-06-28朱宁宁
摘 要:笔者仔细研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结合“苏式课堂”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文中介绍了针对核心素养进行阅读教学的改革思想,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符合实际的、有美好未来的低年级语文教育的探索之路。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苏式课堂教学的前提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是符合苏州地域文化特征的一种富有个性风格化的课堂特色追求。它的三个基本特征是:邃密以丰实累积、易简以注重感悟、共生以催生智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新理念,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需重点着眼于核心素养,来构建理想课堂。从原有的三维目标上升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将传授知识转向了重视学生,从掌握技能转向了关爱学生,从而实现知识结构与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感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既有普遍意义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其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苏式课堂的核心素养,不是另立标杆,而是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结合苏州的历史文化精神以及教研成果,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培养苏式学子,打造苏式人才。
一、 读出儿童情趣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朗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先范读,再指名让学生读,可以建立学生阅读的信心,调节学生阅读的语气,丰富学生阅读的内容,加深学生阅读的投入,提升学生阅读的品位,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例如《只捡儿童多处行》,当读到“成千盈百”“闹嚷嚷”“飞涌”这些词的时候声音要上扬,这样能够表现出儿童的人数众多,精力旺盛。当读到“就是开得旺嘛!”这一句的时候,“旺”要重读,表示强调。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儿童的活力。
当学生在听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潸然泪下,在听完《小稻秧脱险记》之后手舞足蹈,在听完《桂林山水》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便是范读成功了。教师要利用课堂多为学生进行范读,这也可以强化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的引领和方法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讲故事”这一环节,且将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通过想象来讲述一个故事。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更能活跃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再次,更好发挥儿童文学作品审美教育的作用。
二、 发挥想象,把握儿童情趣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其中,低年级的小朋友想象力尤为丰富。在阅讀儿童作品时,让孩子把自己所理解的内容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形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这么做,既可以让孩子动手动脑,又可以让枯燥无味的说教变得具体可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完《狼和小羊》这篇课文之后,教师不妨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脑海中的狼和小羊,再把学生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评一评、议一议,看看谁最能画出狼的凶狠和小羊的无辜。
这样教学,寓教于乐,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充满乐趣,孩子就会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识,更好地了解作者揭示的意义。
适当地发挥想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意图。
只有当作者展开符合儿童心理的想象的翅膀时,才能展现出儿童内心世界的情趣。
三、 恰当运用音乐,陶冶情操
恰当地运用音乐,就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带领学生进入预先创设的教学情境。适时地为儿童文学作品配上适当音乐,还可以使故事、教师、学生三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
例如《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教师可以先用幻灯片出示课文中的插图,以便于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知这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然后陈述导语:“狐狸大摇大摆、神气活现;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接着播放配乐,老师范读课文。此时学生便仿佛真的可以看见森林中的狐狸和老虎,完全沉醉在故事情节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语言的训练要求,教师可以播放乐曲,配乐朗读也是不错的选择。又如窦桂梅老师在上《清平乐·村居》时,还配上了《水调歌头》让学生跟着唱,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这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
四、 演出儿童情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把握童话的游戏性开展教学。
童话凭借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不仅愉悦了孩子的身心,还给孩子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凸显了儿童的游戏精神。“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装扮类游戏十分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对于儿童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上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可以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童话的内容,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个体体验。教师要充分利用童话的游戏性这一特征,并且给学生多多创设角色扮演的机会。
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教具:即以挂图的形式展现树上的乌鸦、树下的狐狸和香喷喷的红烧肉,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好动的孩子来分角色扮演;接着,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语气要夸张,从而让别的同学在听的过程中体会儿童文学的幽默与讽刺。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慢慢走入儿童文学中去,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在这样的学习中儿童的学习热情自然便会喷薄而出。
“苏式课堂”中的教师根基牢固,他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未来教室、电子课桌、教学一体机等新型教学媒介,使得课堂变得精彩有趣。他们具有可以信手拈来的学识和随机应变的教学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能够真正融入教学情境中,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个性,形成创新型人格。
参考文献:
[1] 谢静.苏教版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4(12)51-52.
[2] 蒋风.儿童文学的趣味性[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3(1):35,39.
[3] 闫学.小学语文文本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作者简介:
朱宁宁,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市巴城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