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恩铭:“不惜惟我身先死”
2018-06-28
在济南槐荫广场,耸立着一座“四五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党的“一大”代表邓恩铭等22位革命烈士的英名。
1931年清明节的凌晨,国民党的枪口对准了这位年轻共产党人的胸膛,邓恩铭和他的21位战友一起,倒在了纪念碑下的这片土地上。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洒下了最后一滴鲜血。
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贫苦水族农民家庭的邓恩铭,为了民族独立和人类解放,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将自己年仅30岁的生命献给了党的事业。
1918年,17岁的邓恩铭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大量阅读宣传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开始向共产主义者转变。
1920年11月,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人发起组织“励新学会”。第二年春,在上海、北京共产党组织的帮助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秘密成立,王尽美、邓恩铭是小组的负责人。第二年7月,王尽美、邓恩铭赴上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9月,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人在济南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翌年初,邓、王等人前往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邓恩铭到淄博矿区开展工人运动。同年7月,邓恩铭同王尽美一起参加了中共“二大”。
青岛是邓恩铭在中共成立后从事革命工作时间最长的地区。1923年,他受中共济南地方支部委派到青岛开展工作时,这里党的工作尚未展开。他克服政治环境险恶、经费紧张等困难,深入群众中间,在工人中发展党、团员。他在四方机厂附近创办了工人文化补习学校,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党组织,联系党、团员,领导工人斗争的指挥所。
在邓恩铭的辛勤开拓下,青岛这片“腴土”很快结出了累累硕果。1923年8月,中共青岛组成立,这是青岛第一届党组织,1923年1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成立;1924年7月,青岛党组织改称为中共青岛独立组,1925年2月,又改称为中共青岛支部。青岛市党团组织的建立,为青岛工人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青岛的革命斗争从此掀开了辉煌的一页。
1929年1月,邓恩铭在济南向山东省委汇报工作期间,因叛徒告密,第三次被捕。在被关押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一直是狱内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领导着被捕党员及其他人同敌人进行斗争。他动员大家坚持学习,准备出狱后为革命多做贡献,领导难友进行数次绝食抗争,并策划了两次越狱斗争。
面对敌人的残酷刑罚和威逼利诱,邓恩铭毫不畏惧,不为所动,表现出了一位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1931年3月,自知余日不多的邓恩铭给母亲写下最后一封家书,以一首诗抒发自己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昨天与今天、烈士的鲜血与绽开的花朵、敌人的枪林弹雨与今天人们的欢声笑语……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织。纪念碑是先烈光辉业绩的写照,是人民心中的丰碑。它凝聚着人民对先烈的缅怀,鼓舞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