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一大最年轻的代表邓恩铭

2017-06-21汪文忠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邓恩铭王尽美共产主义

文//汪文忠

党的一大最年轻的代表邓恩铭

文//汪文忠

在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有一位最年轻的代表,同时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他就是邓恩铭。

邓恩铭(1901~1931年)又名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人,水族。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共产党早期组织,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后,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邓恩铭积极组织领导了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并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邓恩铭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英雄事迹永远铭刻于历史的丰碑。

立志科学救国,创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

邓恩铭出身贫寒,望子成龙的父亲倾其所有地把他送进私塾读书。邓恩铭聪明好学,立志读书报国。1917年10月,16岁的邓恩铭以优异成绩考取济南省立一中。在省立一中读书的时候,邓恩铭耳闻目睹中国百姓被日本人欺凌的场景以及日本工厂的中国工人们被日本工头辱骂殴打的情形,感到义愤填膺,内心萌发了科学救国的决心。

邓恩铭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1918年秋天,学校成立了“山东学生外交后援会”,邓恩铭是“后援会”里的积极分子。“后援会”主要是联合一些思想进步的青年,通过上街做义工、演讲等形式,帮助贫困学生,号召进步青年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就是在这个时候,邓恩铭结识了济南师范学校的王尽美。王尽美(1898~1925年)原名瑞俊,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邓恩铭和王尽美志同道合,两人一见如故。之后,两人一起参加了“齐鲁书社”的活动,借助“齐鲁书社”的便利和影响力,联络各学校的有志青年,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宣扬救国救民的道路和决心。为了扩大影响力,他们自筹资金创办了一份校报。邓恩铭被推荐为校报主编兼出版部部长。除了编发校报,邓恩铭还自筹资金出版了许多宣传科学救国的小册子,通过上街向路人发放的方式,号召大家团结互助,为振兴中华献计献策。

1920年8月,上海市一些进步青年秘密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听说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后,邓恩铭很快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取得了联系。之后不久,他们又与北平“共产主义小组”取得了联系。这些秘密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前身。1921年春天,邓恩铭和王尽美一起成立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

“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是山东省最早的革命组织,是山东早期革命青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阵地。为了中国未来的命运,邓恩铭通过“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科学救国的理想。此外,邓恩铭广泛接触工人,帮助工人建立“工会组织”,通过“工会组织”向工人们宣讲革命道理。之后,邓恩铭还在济南创办了《劳动周刊》,这是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工人运动的进步刊物。

最年轻的一大代表,善用宣传工作的“三杆枪”

1921年7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代表,在上海秘密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邓恩铭、王尽美是山东省代表,其中,邓恩铭还是这次大会中最年轻的代表。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一次历史性聚会。在这里,邓恩铭遇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代表人物,而他们所阐述的革命思想,都让邓恩铭感受到了新意与深度。对于邓恩铭来说,这是一次学习与交流的好机会。邓恩铭是第一次来上海,在光怪陆离的上海,他抵住了各种诱惑,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开会、看书、探讨、交流、采访、学习当中。邓恩铭还亲自采访了湖南省代表毛泽东,聆听了毛泽东所讲的深刻的革命理论,他觉得毛泽东才是中国最优秀的革命家。

中共一大的胜利召开,让邓恩铭原先迷茫的内心有了一个既定的目标。中共一大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制定了今后党的工作任务和宣传方向。作为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应该怎样为党工作呢?邓恩铭利用自身特色,制定出了为党做好宣传工作的“三杆枪”。

第一杆枪是编写诗歌和歌谣来宣传革命道理。中国共产党是为天下贫穷老百姓谋福利的政党,是替老百姓说话的政党。可是,当时的老百姓大多目不识丁,向他们传授革命道理有许多限制。老百姓是实打实的老实人,他们不喜欢听大道理。邓恩铭是贵州荔波人,那里交通不便,是个山多地少的少数民族地区,有水族、布依族、苗族和瑶族等。这些少数民族的人民虽然都很贫穷,但都有着能歌善舞的特性。邓恩铭是个土生土长的贵州人,也是当地有名的才子。因此,邓恩铭就利用贵州当地的风俗习惯,编写了大量诗歌和歌谣。在诗歌和歌谣中,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替老百姓谋求幸福的革命道理。

第二杆枪是利用绘画来宣讲革命道理。绘画比文字更加形象生动,对于目不识丁的农民来说,一幅图画就能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邓恩铭利用一切时机,为老百姓创作了大量漫画系列,如地主剥削系列、日商压榨系列、张宗昌混世魔王系列等。用这种漫画的形式,揭露社会的黑暗,激发他们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

第三杆枪是通过吹笛子、吹箫来宣传革命道理。邓恩铭是少数民族的儿子,他的身上也有着少数民族人民喜欢乐器的特性。早在济南省立一中读书时期,邓恩铭就在业余时间用吹箫和吹笛子来排解寂寞,这也是他排解思乡之情的方式之一。参加革命以后,邓恩铭仍然笛、箫不离身。他经常利用演奏《梅花三弄》《高山流水》等来宣传革命,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不惜唯我身先死”,为革命献出生命

1922年夏天,邓恩铭在青岛领导工人大罢工时,不幸被日本人跟踪被捕。通过中共党组织的多方营救,邓恩铭被当局释放。为了防止邓恩铭领导工人再次罢工,地方当局把邓恩铭驱逐出青岛。邓恩铭是领导青岛工人罢工的领袖,在青岛工人中享有盛名。为了更好地推动青岛工人的革命运动,党组织再次委派他秘密潜入青岛。就在邓恩铭秘密潜入青岛开展第二次大罢工时,当局也得知了邓恩铭再次潜入青岛的消息。为了抓捕邓恩铭,当局出动了大批警力和便衣,在大街小巷张贴邓恩铭的通缉令。在严酷的斗争形势下,邓恩铭没有退缩,他利用群众的掩护,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敌人的抓捕。1925年11月的一天,邓恩铭正在主持召开一个重要会议时,由于消息泄露,邓恩铭被突然闯入的国民党警察逮捕。被捕后,中共地下党组织将其营救出狱。

经过监狱生活的邓恩铭并没有退缩,他对党的信念更加坚定了。为此,邓恩铭第二次被捕。由于超负荷地为党工作,再加上营养不良,邓恩铭在第二次被捕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这在当时是绝症。通过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多次努力,邓恩铭“保外就医”而出狱。出狱后,他顾不上休养,带着病体继续为党工作。1927年8月,经过多年锻炼的邓恩铭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邓恩铭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同时又是国民党当局的眼中钉。1929年,邓恩铭第三次被捕。入狱以后,邓恩铭暗中联络狱中的进步人士,策划了越狱事件。通过宣传和教育,邓恩铭在监狱里组织成立了党支部小组。1929年7月21日,邓恩铭利用星期天的时间策划了一次越狱。按监狱规定,看守在星期天可以回家取东西,监狱里的看守最松。这天吃过晚饭之后,邓恩铭指挥狱友伪装肚子疼,然后喊来看守讨水喝。当看守端碗送水的时候,把看守打昏过去。狱友从看守身上拿出了监狱里其他牢房的钥匙。当邓恩铭领导大家成功打开其他牢房的门之后,不幸被另外一个看守发现并报了警。很快,其他看守和狱警赶来拦阻,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石灰向看守和警察脸上撒去。趁着混乱的时刻,大家抢夺了看守和警察的枪支逃出了监狱。在这次越狱中,共有8人成功越狱。可是,邓恩铭因为身体虚弱,跑出监狱后不远又被抓了回去。

这次越狱事件震惊了国民党当局,监狱为此加强了防范。党组织为邓恩铭成功策划的越狱事件感到高兴,但又为邓恩铭自己未能逃出监狱而深感惋惜。毛泽东得知邓恩铭入狱的消息后,焦急万分地联络各界人士,为组织营救邓恩铭,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邓恩铭在监狱中用的是化名,再加上他在与敌人长期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敌人始终不知道邓恩铭是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的真实身份。但是,由于邓恩铭组织的越狱事件震惊了国民党当局,当局撤销了原监狱长的职务。后来,国民党当局调张苇村担任新的监狱长。张苇村是山东郯城人,1925年督师北上进攻北洋军保卫团,失败被俘保释后投靠蒋介石,是蒋介石的亲信。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张苇村和邓恩铭有过一段接触,当他在监狱里看到邓恩铭后,心中自然明白了一切。就这样,邓恩铭的身份暴露了。

张苇村当即将这个消息报告了蒋介石,蒋介石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日夜要抓捕的邓恩铭,竟然已经关押在监狱里。虽然蒋介石对邓恩铭恨之入骨,但也很敬佩邓恩铭的才华,他交给张苇村一个重要任务:想尽办法利诱张苇村投靠国民党。然而,蒋介石的这个如意算盘落空了。就在张苇村识破邓恩铭的身份后,邓恩铭就做好了为党牺牲的思想准备。无论蒋介石开出的条件多么诱人,邓恩铭始终不为所动。在监狱中,邓恩铭含泪给母亲写了一首《诀别》:

卅一年华转瞬间,

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唯我身先死,

后继频频慰九泉。

由于不为敌人的威胁利诱所动,邓恩铭最终被打入了死牢。1931年4月5日,山东济南监狱笼罩在一片悲痛的阴影之中,这一天,邓恩铭将被押赴刑场枪决。得知这一消息后,监狱里的狱友们含泪向邓恩铭诀别。邓恩铭含笑走出了牢房,看似弱不禁风的他,脚步却是那样坚定。他高声唱着《国际歌》,走向了刑场。嘹亮的歌声仿佛刺透了敌人的心脏,让敌人感到不解与害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恩铭高喊着“共产党万岁”而倒下,为革命献出了赤子之心与宝贵生命。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位党的好儿子!

(责编/傅建芬)

猜你喜欢

邓恩铭王尽美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写给母亲的诀别诗
封入土墙的照片
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
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
印象邓恩铭(外一篇)
邓恩铭 不惜惟我身先死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