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中转基因科普体系的探索
2018-06-28,,,
,, ,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基因技术是生物科技的前沿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重大。但由于食品安全和科技伦理的敏感性,转基因技术在社会上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转基因技术打乱了生态链,破坏了生态环境,耗竭了自然资源,造成了人类生存的困境。也有人针锋相对:“不加区别地盲目反对转基因技术和产品”是一种“极端生态主义倾向”[1]。2016年4月农业部再次声明,明确了发展转基因技术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那么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转基因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什么样的相互关系,科普宣传对于保障转基因技术发展作用如何,怎样开展转基因科普,就成为宣传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1 生态文明建设与转基因技术的关系
1.1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转基因技术
践行《意见》中提出的“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我国国情。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传统农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单纯依靠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已经很难满足持续增长的社会需求。因此,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满足未来对于粮食生产的需要,就成为党和政府要解决的重大基本问题。其中生物工程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出路,而转基因是生物工程技术的代表。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转基因技术的参与。
1.2 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科技领域,每一次技术的重大突破都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推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引发农业的跨越式发展。作为生物技术前沿的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不同种属的生物体内的基因(这些基因结构明确、功能清楚)进行转移,以培育新品种,获得新性状[3]。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直受耕地、水等资源日趋减少等因素的制约,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需要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转基因技术增强了作物的抗逆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及残留,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产,对于缓解资源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也有着巨大的优势[4]。因此,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发展转基因技术对于促进农业发展、保护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意义。
2 发展转基因技术与政府科普宣传的关系
2.1 发展转基因技术是中国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部署
我国政府对转基因研发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大胆创新研究,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不能把转基因农产品市场都让外国大公司占领了”。 从世界范围看,从1996年到2013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到目前为止,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超过100万公顷的国家有11个,排在首位的是美国(7310公顷),中国排在第6位(390万公顷)[5]。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在转基因水稻、转基因抗虫棉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例如,先后培育出100多个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累计推广和种植转基因抗虫棉2400多万公顷,减少了37万吨农药用量,增加了400多亿元收入[6]。我国现在已有抗虫水稻、植酸酶玉米等转基因植物获得安全证书。经过长期的发展,一批注重创新的育种企业也先后出现[7]。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在世界转基因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虽然转基因技术在中国经历过各种争议和讨论,但中央政府对于转基因的态度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核心的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增强农业竞争力和占领科技制高点的战略支撑。
2.2 负面宣传报道影响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受一些国内国际势力的所谓“转基因安全”负面宣传报道影响,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转基因技术的科研开发与应用停滞不前,在全球的农业科技竞争中受制于人。有学者对我国党报报道转基因粮食新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图1)[8],可以看出我国党报关于转基因粮食报道的阶段性变化与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进程是基本相符的,其中2003年我国宣布成为继美国等国家之后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党报报道出现一个高峰,2005年发生湖北转基因水稻事件后,转基因安全问题出现争议,报道出现一个低谷,2008年后,各国对于转基因技术基本达成共识: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报道数量进入一个相对较多且平稳的阶段。
图1 《人民日报》“转基因粮食”报道数量[8]
虽然中国政府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但相关负面报道,还是在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了我国转基因产业的发展壮大。
2.3 科普宣传是转基因技术健康发展的保障
负面报道之所以影响广泛,主要是由于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知识缺乏了解,一些网络媒体和公众人物为了吸引眼球,乘机反复炒作,有些甚至散布各类耸人听闻的谣言,制造恐惧情绪来误导民众,使不明真相的民众丧失对于转基因技术的信心,对政府转基因政策产生误解甚至抵触情绪,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对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9]。这就对加强转基因科学普及和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宣传部门不能忽视转基因科普教育和宣传工作,应通过广泛的科普宣传消除公众对于这项技术的误解,使大众了解这项技术为国家发展所带来的益处,才能保障转基因技术在中国顺利健康发展。
3 我国转基因科普的现状
科普的主要职责是将新的科学发现、研究成果从深奥、前沿的专业术语转换为通俗易懂、大众容易接受的语言[10]。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首次将转基因科普与研发和安全管理相并列,这表明了中央对转基因的鲜明态度,也对转基因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转基因科普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科技工作者创作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作品,编写了许多转基因科普读物;宣传部门开展了多渠道的科普宣传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转基因生物安全的专题访谈;科技部门也增加了经费投入,在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经费里专门有针对转基因科普的设置。
目前,我国转基因科普存在以下问题:①科普形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目前转基因科普的主要途径是期刊论文、书籍和讲座,传播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扩展。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兴起,微信、微博和APP等传播手段发展迅速,转基因科普在新媒体的传播上还远远落后。②各级政府对科普经费投入不足,“重科研,轻科普”现象广泛存在,与科研经费相比,转基因科普宣传经费投入有限,学校、社区等在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上严重滞后,极大地影响了转基因知识的传播。③科普工作缺乏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转基因科普宣传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由于没有对应的激励机制,积极主动投身科普宣传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还很有限,许多单位对于组织科普活动、创作科普作品、设立科普项目也不够重视[11]。
4 转基因科普体系的建立
4.1 加强转基因科普宣传体系的顶层设计
有学者通过转基因传播渠道可信度的问卷调查发现,“民众对转基因的认知程度较低,主要从媒体渠道获得转基因的信息,而技术专家在转基因宣传中具有较大的说服力”[12]。因此,普通民众是科普的主要对象,科普人员应该主要是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随着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实施,承担重大专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应承担起转基因科普宣传的义务,采用多种多样的宣传手段开展工作,可对大众媒体开放实验室,与普通民众面对面地交流等。政府应安排与转基因科普宣传相关的科学传播项目,让科学传播普及工作以合适的方式纳入转基因宣传体系。只有持续广泛地开展针对公众的各类科学普及活动,才可能真正得到民众对转基因技术的理解和支持。
4.2 科普的主要内容及策略
转基因科普的宣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转基因的基础知识,主要宣传转基因的基础理论知识;②转基因技术的特点,主要宣传转基因的基本方法和结果判定;③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转基因应用及产业化现状;④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客观评价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⑤转基因监管措施,重点介绍我国的监管政策。
加强科普体系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科普激励机制,重点鼓励一线科技人员投身转基因技术科普宣传工作,鼓励各行业交叉融合,鼓励科技人员和多媒体的专业团队合作,创作视频、APP等现代微通讯的宣传方式;②加大科普经费投入,政府要多渠道加大科普经费投入,科研部门增加科普宣传课题数量,设立科普活动专项基金,建立长期的转基因科普宣传基地;③打造系统化科普队伍,从著名科学家中聘请科普顾问,从一线科研工作者中选拔建立专业化科普团队,从在校大学生中吸收相关专业形成科普志愿者,组成上有著名科学家为顾问,中有专业化团队为支撑,下有广大志愿者为基石的系统化科普队伍[14-15];④优化科普信息传递渠道,着重对媒体人员和公众人物进行重点科普,使大众传媒成为沟通传递的桥梁,通过学校、社区、基地等多方位的宣传带动,促进广大民众对转基因的了解和接受。
图2 转基因科普宣传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唐芳林.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上的误区[N].光明日报,2015-7-31.
[2]邓秀新.现代农业与农业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1):1-4.
[3] 邹世颖,贺晓云,梁志宏,等.转基因动物食用安全评价体系的发展与展望[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5,23(2):262-266.
[4]吴秋凤.转基因农业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二重性[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28,30(6):109-114.
[5]俆文君,周玮,俆春祥.国内外转基因作物及其安全性评价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277-280.
[6]谭涛,陈超.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路径与策略[J].农业经济,2014(1):22-30.
[7]张宏翔.加强科学传播,促进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6(4):1-4.
[8]郭瑾.我国党报转基因粮食新闻框架变迁(1995-2010)-以人民日报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1.
[9]黄大昉.我国农作物生物育种发展战略的思考[J]. 湖南农业科学,2013(14):11-15.
[10]朱效民.当代科普主体的分化与职业化趋势——兼谈科普不应由科学家来负责[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1):69-71.
[11]梁浩华.对当前科普宣传工作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1(8):3-4.
[12]吕瑞超.转基因食品信息推广中的传播渠道可信度调查[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13]解凯彬,刘满希.对转基因技术科普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3,29(5):5-7.
[14] 李飞武,徐世艳,宋新元,等.关于创新转基因生物科普宣传工作方式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