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干混悬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2018-06-28王颖许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悬剂葛根素磷脂

王颖 许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鑫康隆药房,辽宁 沈阳 110032)

葛根素(puerarin)是从中药葛根中提取得到的异黄酮类化学物质,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和神经组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高血压和脑梗死等症,临床效果显著[1-3]。葛根素的水溶性和脂溶性均较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葛根素制剂均为注射剂,但葛根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也较为严重,临床有出现过溶血反应、发热和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等现象,这可能由注射剂中加入的助溶剂丙二醇导致的。据报道,将葛根素制成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和微球等新剂型可有效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4-8]。因此我们制备了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并以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助悬剂,制成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干混悬剂,提高葛根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现有葛根素制剂的不良反应并增加吞咽困难患者的顺应性。本文还建立了制剂质控方法,对其混悬特点、再分散性、沉降体积比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开发葛根素口服制剂提供一种新剂型。

1 仪器与试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Lambda35型,美国PE公司);电子分析天平(AL204型,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激光散射仪(Hydro 2000型,英国马尔文公司);旋转式黏度计(NDJ-1型,上海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RE-2000型,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葛根素原料药(圣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51230,含量98.5%);葛根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52-201313,含量99.8%);黄原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MP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泊洛沙姆188(Poloxamer188)、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上海卡乐康包衣技术有限公司),大豆卵磷脂(上海太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乳糖,甘露醇为药用规格,水为重蒸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原料和辅料相容性试验 参照预实验结果,将葛根素、大豆卵磷脂、黄原胶、HMPC、PVP K30、Poloxamer188、CMC-Na和柠檬香精 (质量比为10∶10∶2∶2∶20∶20∶1∶10∶1) 过80目筛混合均匀,分别置于高湿条件(RH75%)、高温条件(60℃)和强光照射[(4500±500)lx]下放置10 d,考察原辅料的相容性。结果表明,葛根素和各辅料在高温、高湿和光照条件下无影响,葛根素含量未降低。高湿条件对葛根素和辅料细粉的混合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控制制剂室湿度。

2.2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取葛根素50 g和大豆卵磷脂65 g溶于乙醇250 mL,在40℃恒温搅拌2 h。旋转蒸发除去乙醇,60℃干燥过夜,粉碎过100目筛,即得葛根素磷脂复合物。

2.3 单因素考察结合正交试验优化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干混悬剂处方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干混悬剂的处方组成,其中助悬剂采用黄原胶和HPMC,粘合剂为PVP K30,填充剂为乳糖和甘露醇。其中填充剂质量变化对沉降体积无显著影响,参照预实验结果,乳糖和甘露醇按照6∶5比例加入。而助悬剂、粘合剂和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含量对沉降体积比有显著影响,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以沉降体积比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优化处方。正交设计试验的因素与水平见表1,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1 正交试验的因素与水平

表2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表3 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表

由正交试验结果可见,各因素对沉降体积比的影响顺序为C>B>A>D,即HPMC对沉降体积比的影响最大,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沉降体积比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以上结果,最优化的搭配为A3B2C2D2,即最优处方为含有15%葛根素磷脂复合物、8%黄原胶、2%HPMC和4%PVPK30。

2.4 验证试验 按照正交试验优化的处方,称取8%黄原胶、2%HPMC、25%甘露醇和30%乳糖过筛混合均匀后,将葛根素磷脂复合物按等量递加法加入其中,喷入10%PVP K30制成软材,使得PVP K30的加入量为4%。18目筛制粒,置60℃烘箱中干燥,18目筛整粒同时喷洒0.5%柠檬香精,即得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干混悬剂。同法制备5批样品进行制剂的质量控制检查。

3 质量控制

本品为淡黄色颗粒,气芳香,味甜。取5批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干混悬剂 (批号20170322、20170323、20170324、20170325、20170326),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0123口服混悬剂的检查项目和文献方法[9-10]进行质量检查。

3.1 装量与装量差异 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0942最低装量检查法检查制剂的装量,5批样品的平均装量为(3.96±0.15)g,高于标示装量的93%,符合要求。装量差异控制在平均装量的3.79%,低于10%,符合要求。

3.2 干燥失重 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0831干燥失重测定法进行,5批样品的平均干燥失重为(0.91±0.07)%,未超过2.0%,符合要求。

3.3 沉降体积比 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0123口服混悬剂进行沉降体积比的检查,取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干混悬剂1.0 g,加水50 mL置于具塞量筒中,充分振摇1 min,记录开始高度H0,静置3 h,记录混悬物的最终高度H,沉降体积比F=H/H0。《中国药典》中要求F应不低于0.90,F越大,表明混悬剂越稳定。结果,自制5批样品的平均沉降体积比为(0.93±0.01),符合要求。

3.4 再分散性 取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干混悬剂1.0 g,加水50 mL置于具塞量筒中,充分振摇后放置1周,得到沉降混悬液。将量筒倒置停留3 s再恢复竖直计为振摇1次。记录样品再分散需要振摇的次数来考察样品的再分散性能。其中以不超过10次可均匀分散的为“好”,需要10~60次可均匀分散的为“良好”,超过60次仍可均匀分散的为“一般”,无法均匀分散者为“差”。结果,测得自制5批干混悬剂的再分散性能均为“好”。《中国药典》未将本项列入检查项目,为考察干混悬剂特性,体现可再分散的特点,参考文献方法进行本项目检查。

3.5 制剂形态和粒径分布 以显微镜观察制剂形态,粒度测定仪测定制剂的粒度分布。显微镜下可见干混悬剂呈颗粒状,大小均匀,葛根素干混悬剂的粒度见图1,制剂中粒径4~8μm的颗粒相对体积约为80%。

图1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干混悬剂粒度分布图

3.5 黏度及流变性能 用旋转式黏度计测定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干混悬剂的剪切应力,制剂黏度为67 mPa·s,流动曲线见图2,葛根素干混悬剂为假塑性流体,流动性良好。

图2 流变性能曲线

3.6 含量测定

3.6.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精密量取0.1 g干混悬剂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75%乙醇超声15 min,放冷定容至刻度。取出5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75%乙醇定容至刻度,取续滤液在250 nm处测定吸光度(A),随行空白,以外标法计算干混悬剂中的葛根素含量。

3.6.2 专属性考察 葛根素在250 nm处有最大吸收,因此在250 nm处测定葛根素含量。按照处方比例制备不含葛根素的空白干混悬剂供试液,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测定吸光度值(A),空白干混悬剂供试液在250 nm无吸收,不干扰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3.6.3 线性范围考察 精密量取葛根素对照品10.4 mg以乙醇溶解定容,制成浓度为1.04 mg/mL的葛根素对照品储备液。精密量取1.0、2.0、4.0、8.0、16.0 mL分别置于100 mL量瓶中,以乙醇定容至刻度。以吸光度(A)对浓度(C)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15.905C-1.649(r=0.9998)。结果表明,葛根素浓度在4.16~66.5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3.6.4 精密度试验 取16.64 mg/L的对照品溶液于同日内重复测定6次,另外连续测定6 d,计算RSD。结果日内、日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为0.64%、1.28%,表明本法精密度良好。

3.6.5 回收率考察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批号20170326) 0.1 g共9份,分别加入相当于样品含量80%、100%、120%的葛根素对照品各3份,依法测定,计算含量,结果见表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6%,RSD为1.81%,符合分析方法要求。

表4 葛根素回收率试验结果

3.6.6 样品含量测定 取5批样品 (批号20170322、20170323、20170324、20170325、20170326),按照样品测定项下测定,样品含量均在标示量的90%~110%范围内,符合要求。

3.6.7 稳定性试验 取5批样品于40℃、75%湿度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干混悬剂的平均含量(标示量%)、粒径分布以及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见表5。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干混悬剂含量无明显变化,粒径未显著增加,粒径分布无明显变化,干混悬剂稳定性良好。

表5 葛根素干混悬剂稳定性加速试验结果

4 讨论

本文参照文献[9]方法建立了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干混悬剂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本法专属性强,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干混悬剂是在混悬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剂型,使用时加入水即可迅速分散成混悬剂,可达到增强药物稳定性,提高制剂使用有效期的目的。制剂储存运输方便,患者服药顺应性好。干混悬剂处方中助悬剂的选择是决定制剂的沉降体积比是否合格的关键,本文对制剂处方中影响沉降体积比的关键因素进行考察,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制得的干混悬剂符合要求,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好。

2015版《中国药典》中将干混悬剂收载在口服混悬剂项下,对制剂的装量及装量差异、干燥失重和沉降体积比进行了规定,但对于干混悬剂的再分散性未做规定。结合已发表文献和本文研究结果,建议将干混悬剂的再分散性列入干混悬剂制剂通则要求中,干混悬剂应至少达到良好的程度。

[1]金玉婷,石森林.葛根素新剂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2):1048-1050.

[2]瑙珉,江培.葛根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学,2014(32):85-85.

[3]曾祥伟,冯倩,张莹莹,等.葛根素对炎症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8(1):8-11.

[4]Li Y,Yang D J,Chen SL,et al.Comparativ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hospholipids complex of puerarin formulated by conventional and supercritical methods[J].Pharm Res,2008,25(3):563-577.

[5]Qin X,Yang Y,Fan TT,et al.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vo evaluation of bergenin-phospholipid complex[J].中国药理学报,2010,31(1):127-136.

[6]Singh D,Rawat M SM,Semalty A,et al.Emodin-phospholipid complex[J].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Calorimetry,2012,108(1):289-298.

[7]邓向涛,郝海军,贾幼智,等.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药材,2015,38(9):1974-1976.

[8]马晓星,韩翠艳,刘畅,等.正交试验优化葛根素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工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0):141-142.

[9]王邺,王冰,刘云,等.葛根素干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9):1335-1338.

[10]林庆华,耿福能,曾丹,等.HPMC作为助悬剂的头孢丙烯干混悬剂的处方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6,31(6):559-561.

猜你喜欢

悬剂葛根素磷脂
丹皮酚混悬剂的制备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波棱瓜子木脂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葛根素对高糖诱导HUVE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