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发力 服务乡村振兴

2018-06-28李全刚顾宝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连云港市分行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村服务建设

李全刚 顾宝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连云港市分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农发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职能定位,要求农发行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继续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农发行要紧扣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力推进高水平服务。

创新思路,发挥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落实产业兴旺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政策性收购业务,及时、足额保障资金供应,多收粮、收好粮;主动适应粮棉油市场化改革趋势,积极稳妥支持市场化收购业务;支持储备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构建和完善“三级储备”体系,大力支持粮油仓储设施建设。二是服务农业现代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围绕农业生产能力提升、要素市场激活、产业体系升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纳入国家和省级名录的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现代种业、农机装备产业。三是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动农业与旅游、健康、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现代化,支持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保障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安全生产、稳定供给,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支持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特色小镇,支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推进乡村绿色革命,打造和谐宜居环境。一是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棚改、农村路网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省道改扩建和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乡运输流通的运行质效。二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把“产业导向、节能减排”作为客户及项目准入条件,支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节约用地制度,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地方政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黑臭水体整治,支持推广保护性耕作、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支持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支持绿化造林、破损山体整治复绿、湿地公园建设,推进海岸线整治修复,支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三是服务宜居环境打造。着力解决好当前农村“脏乱差”问题,认真对接地方政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支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和改水改厕等民生领域。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一是服务农村深化改革。因地制宜支持土地流转、大田托管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对农垦和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支持,积极探索支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稳步推进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积极支持农村“双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二是服务农民转移就业。支持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支持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当前,大力支持农民工还乡创业园区建设,鼓励引导人才、资金、政策向农村汇集。三是服务精准脱贫扶贫。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是农发行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主动对接地方政府东西部协作扶贫规划,通过投资、用工、采购、帮扶等渠道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东西部协作扶贫和“万企帮万村”项目,重点推进“五位一体”省内扶贫,加大对省定贫困县和重点帮扶片区棚改、道路、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支持力度。建立扶贫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加强扶贫措施落实和扶贫成效指标监测,努力提升扶贫成效和社会影响力。

聚焦重点,补齐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

高水平履职服务方面。一是服务范围问题。受业务范围、机构设置以及人员数量等因素制约,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方面发挥作用有限,需要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和改进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通过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扶贫小额信贷业务。二是审批效率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农发行审批效率有待提高,必须加快现代化银行建设,不断优化信贷办理流程,科学设置操作环节,尝试“平行办贷”模式,实现贷款早审批、早投放、早见效。三是专业人才问题。金融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中,最核心的还是人力资源。当前,农发行各类人才储备不足,必须关注青年员工成长,重视业务骨干培养,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金融人才队伍。

贷款方案选择方面。一是项目选择。乡村振兴项目一般金额小、数量多,必须做好项目选择工作,打造品牌项目和拳头产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政府合作和市场化运作“两条腿”走路,做好政策整合、资源整合,优选政府背景项目,重点支持关乎当地民生和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项目。二是贷款主体选择。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主体众多,但县域内理想的承贷主体偏少,必须做好贷款主体的选择与培育。重点支持经营成效好、现金流量充足、综合实力较强的优质企业,加快引导原有政府平台公司清理转型。三是还款来源。乡村振兴项目中公益性项目较多,还款来源不足是贷款支持的主要瓶颈。在前期优选项目及贷款主体的基础上,将项目自身收益、财政补贴资金、企业有效资产和综合收益纳入还款来源。担保方面,采取企业有效资产“应抵尽抵”、地方主要融资平台保证担保等方式,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政府政策支持方面。一是地方信用环境建设。良好的地方信用环境,是政银合作、银企合作的重要基础。需要地方政府建立健全覆盖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共建共享的信用信息工作机制,引导相关部门利用资源优势为银企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大力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做大做强政府融资担保机构,整合担保资源。二是健全财政补偿机制。需要地方政府壮大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涉农贷款每年新增的部分给予一定比例补偿,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撬动和放大效应。积极落实国家最新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和不良贷款展期、延期、减免政策。三是优惠政策导向激励。需要地方政府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建设项目给予优惠利率,对涉农贷款免征或减征营业税,对投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形成的收入,建议免征营业税,对小企业贷款收入减收营业税。□

(本栏目得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农村服务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